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編輯推薦: |
研究历史的人,少有对帝王的疾病与死因多加重视或研究。一般上,对他们的死亡原因,都是寥寥数语带过,没有详尽的记录可供参考。这是一本从医学观点切入,探讨古代帝王的疾病以及死亡原因的历史笔记。作者是一位接受现代医学教育,行医将近半世纪的医生。他以现代医学的专业知识,为这些帝王把脉诊断疾病并且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考证真正死亡原因;然后提出疑点、疑问,分析及解读人物的行为个性,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语。
|
內容簡介: |
在阅读中国历朝故事时,作者何乃强不再注意朝代盛衰的近因远因,不再评断历史人物的忠奸,而注意到皇帝妃嫔的疾病和死亡,这也许是数十年的医学生涯锻炼成他对疾病的敏感度,对病因的好奇,对诊断的怀疑……根据有限的资料,大量去翻阅史书和现代医书甚至凭借临床经验,或推翻古代说法,或证实其果然。因此,这是一本从医学观点切入,探讨古代帝王的疾病以及死亡原因的历史笔记。作者着手从皇帝、嫔妃、太医,臣子等人开始,用现代医者的眼光,“替”古代君臣“诊病”,分析他们的病患,质疑史册所记录的死因。为了增加大家对一些病理学的认识,作者还用了古今对照,把现代对这些疾病的解读和治疗方法,一并带入。
|
關於作者: |
何乃强,新加坡出生,祖籍广东顺德。毕业于养正学校、中正中学与圣安德烈学院。1966年新加坡大学医学院毕业,1971年获医学硕士。1975年获哥伦坡奖学金赴澳洲深造。1975年获新加坡医学研究院士,1978年获澳洲大洋洲皇家内科学院院士学位。
|
目錄:
|
医难当
不信任太医
太医与政治
不愿看病的太医
华佗耻以医见业
曹操的头痛病
关羽中箭
扁鹊换心
秦始皇的死因
马王堆女尸有糖尿病?
由马王堆女尸谈到血吸虫病
皇帝也中毒
帝王也自杀
皇帝和糖尿病
怀胎十四月而生的皇帝
刘备患有巨人症?
刘备的怪相?
刘备死于痢疾
死于痢疾的帝王
从司马昭中风谈起
唐高宗的头痛病
宋太祖『生蛇』
神经错乱的皇帝
宋朝帝王有精神病遗传基因
做皇帝是高风险行业?
毒死皇帝的是什么毒药?
谈古论今说病历
元世祖患痛风?
皇帝的母子情结
明宪宗与万贵妃
再谈万贵妃
皇帝的母子情结
明熹宗与乳母客氏
皇帝的母子情结
光绪和慈禧太后
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死于痔疮或大肠癌?
万历帝被酒所害(一)
万历帝被酒所害(二)
万历帝的爱情
万历帝的病(一)
万历帝的病(二)
万历帝的病(三)
万历帝之死
明光宗的死因(一)
明光宗的死因(二)
皇太极猝死
清王朝和天花
…………………
|
內容試閱:
|
序 从故事说起小时候酷爱听故事。爸妈讲的民间故事、老师讲的历史和励志故事,以及“丽的呼声”李大傻的粤语广播故事a,都会令我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稍长后,喜欢阅读,不爱看风花雪月的美文,偏爱历史人物传记、历代帝王轶事、宫廷秘闻和武侠小说。往往一卷在手,就废寝忘食,甚至可以独在房内,终日无?语。当年,唐太宗的谏官魏徵积劳成疾而死,太宗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我阅读众多书籍,不也是以人以史为镜吗?广读群书之后,我了解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人物。他们的行为思想和一切功过,都可以作为我做人做事的借鉴。在阅读中,我汲取仁义忠信的价值观;学会分辨正邪善恶;知道邪不胜正,a 新加坡丽的呼声(Rediffusion Singapore),是英国丽的呼声公司于1949年在新加坡开设的有线广播电台。2012年停播,2013年继续通过网络播送节目。该电台的方言民间故事节目风靡一时,知名讲古艺人有粤语讲古大师李大傻、潮语讲古大师黄正经等。1古代帝王死亡诊断书善有善报。遂致力于修身养性,力求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退休以后,阅读依然是我的*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爱读史籍的兴趣依然不减当年。所不同的是,岁月更迭,年纪增长,自己对人对事的体会和诠释亦随人生经历而有不同。同一本书,反复阅读后,前后也可能有不同感受、不同理解和思考。譬如在阅读中国历朝故事时,我不再注意朝代盛衰的近因远因,不再评断历史人物的忠奸,而注意到皇帝及其身边人的疾病和死亡,这也许是因为数十年的医学生涯锻炼了我对疾病的敏感度,包括对病因的好奇、对诊断的怀疑……总的来说,这是一种“职业病”?吧!因为怀疑,我大胆假设,细心研究和考证。当我看到书中用三言两语述说某君王因某种病丧命时,我会产生怀疑,继而根据有限的描述,去大量翻阅史书和现代医书,甚至凭借临床经验,或推翻古代说法,或证实其果然。因为钻研,每到书店,我便会一头栽到历史书架,翻阅厚厚的历史书。那些年,老友陈满贵在上海工作,回国时必给我带来新出炉的历史书籍。结果,“王立群读《史记》”系列、“明朝那些事”系列,以及《正说唐朝二十一帝》《正说宋朝十八帝》《正说明朝十六帝》《正说清朝十二帝》等史书取代了摆在我书房的其他一些中外名著。每当书中有些篇章与情节引起我的兴趣,如书中人物的病患,包括肉体、心理、精神疾病,太医的行为与际遇,死者的生卒年岁、寿命长短或是其他和医学有关的事,我会一一插入标签或加上眉批,列出疑问,俨然一名法医,要找出死因及真相!朋2序 从故事说起友知道我有这种的“癖性”,建议我把所读到的历史故事“心得”撰写成文,与他们分享。恰好在那个时候,新加坡《联合早报·早报星期天》编辑谢裕民先生联络我,邀请我写一些“替古代君臣诊病”的文章。受到裕民的鼓励,我从皇帝、嫔妃、太医、臣子等人着手,用现代医者的眼光,“替”古代君臣“诊病”,分析他们的病患,质疑史册所记录的死因。为了让大家增加一些病理学的认识,我还古今对照,把现代对这些疾病的解读和治疗方法,一并带入。开始时,我担心这样写会画蛇添足,显得杂乱无章,但读者反响很好,认为这些论述可以增进自己的医学知识。于是,我兴致盎然,一边读史,一边把脉,一边寻索参考资料,写下这几十篇读史笔记,呈献给读者。何乃强 2012年11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