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环境分析与监测

書城自編碼: 36957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王灿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59526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环境分析与监测》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环境分析”“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编写的配套教材。《环境分析与监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环境监测等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环境分析与监测》分为四篇,共二十章。其中,化学分析部分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环境监测部分包括环境标准体系以及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固体废物、土壤、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的监测。仪器分析部分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及其联用技术、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目錄
目录前言篇 环境分析与监测概论和基础章 概论 3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定义、范畴和作用 3一、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定义 3二、环境分析与监测的范畴 3三、环境分析与监测的作用 3第二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发展 4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4二、21世纪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发展 4三、我国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历史进程 6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的现状与发展 7第三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任务和特点 8一、环境分析与监测的任务 8二、环境分析与监测的特点 8第四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分类 9一、按照分析监测目的分类 9二、按照分析监测对象分类 10三、优先监测 10第五节 环境分析与监测的常用方法 11一、化学物理分析技术 11二、生物分析技术 11第二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质量保证 13节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3一、标准物质和基准物质 13二、化学试剂的规格 15三、标准溶液 16四、常用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 16第二节 误差理论 18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19二、误差和偏差 19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1四、误差的传递 23第三节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5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5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评价 28三、实验数据的图表表示方法 34四、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34第四节 环境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35一、质量保证的目标 35二、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36三、分析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36四、分析测试结果的质量评价 40第二篇 化学分析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5节 环境中的酸碱反应 45一、环境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45二、酸碱反应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45第二节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 45一、质子理论 45二、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和pH定义 46第三节 环境分析化学中酸碱平衡体系的pH计算 48一、物料平衡式、电荷平衡式和质子平衡式 48二、强酸、强碱体系的pH计算 50三、弱酸、弱碱体系的pH计算 51第四节 酸碱滴定曲线、滴定误差和指示剂的选择 59一、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59二、一元酸碱的滴定 63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68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70一、水中碱度的分析测定方法 70二、水中酸度的分析测定方法 73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74节 环境中的络合反应 74一、环境中的络合反应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74二、络合反应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74第二节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 74一、EDTA的结构和特点 74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 76三、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 76四、络合反应副反应系数和络合物的条件常数 77第三节 影响络合滴定的因素 78一、副反应对络合反应的影响 78二、共存离子对络合反应的影响 80第四节 EDTA络合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 82一、络合滴定曲线 82二、金属指示剂 83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85第五章 沉淀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87节 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反应 87一、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反应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87二、沉淀反应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87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的基本理论 87一、溶解度、溶度积和分步沉淀 87二、沉淀滴定法原理和滴定曲线 89三、影响沉淀滴定的因素 91四、常见的沉淀滴定法 91第三节 莫尔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92一、莫尔法分析测定水中的氯离子 92二、莫尔法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误差分析 93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96节 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96一、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96二、氧化还原反应在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101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概述 101一、条件电位 101二、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102三、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06四、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 107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8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08二、滴定突跃的计算 110三、指示剂和滴定误差 111第四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典型氧化还原滴定法 112一、高锰酸钾法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12二、重铬酸钾法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114三、碘量法及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116四、溴酸钾法及苯酚的测定 122第三篇 环境要素分析与监测第七章 环境标准与标准体系 125节 环境标准 125一、环境标准的概念 125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25三、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25四、制定环境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27第二节 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 128一、环境基准的概念 128二、环境基准与环境标准的关系 128第三节 水质标准 129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29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30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30第四节 大气标准 131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31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3三、大气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133第五节 其他环境标准 134一、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34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34三、噪声与振动标准 135第六节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35一、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35二、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37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38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140五、企业自行监测技术规范 140六、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指南 140第八章 水和废水监测 142节 概述 142一、水资源与水污染 142二、水质监测的目的 142三、水质监测项目 143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43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144一、地表水监测方案 144二、地下水监测方案 146三、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 147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48一、水样类型 149二、水样的采集 149三、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150四、水样预处理 151第四节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 152一、水温 152二、臭和味 153三、色度 154四、浊度 154五、透明度 155第五节 无机物综合指标 156一、pH 156二、酸度和碱度 157三、硬度 158四、电导率 158五、固体物质 159六、溶解氧 160七、氧化还原电位 161第六节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 161一、氯化物 161二、硫化物 162三、硫酸盐 162四、氟化物 163五、氰化物 163六、含砷化合物 163第七节 金属化合物 164一、汞 164二、镉 165三、铅 165四、铜 165五、锌 165六、铬 166七、其他金属 166第八节 营养性物质 167一、含氮化合物 167二、含磷化合物 169第九节 有机物综合指标 170一、化学需氧量 170二、高锰酸盐指数 171三、生化需氧量 172四、总需氧量 173五、总有机碳 173六、其他有机物综合指标 174第十节 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74一、典型微量有机污染物 174二、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75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176第十一节 综合生物毒性 176一、生物毒性及其检测方法 176二、急性毒性 177三、慢性毒性 178四、遗传毒性 178五、内分泌干扰性 179六、细胞毒性 179第十二节 底质监测 180一、底质样品的采集 181二、底质样品的处理 181三、底质样品的分析 181第九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83节 空气污染物基本特点 183一、空气污染 183二、空气污染源 183三、空气污染监测 184第二节 空气监测与污染物时空分布关系 186一、空气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点 186二、空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点 187三、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187第三节 空气监测方法的确定 188一、监测项目确定的基本原则 188二、分析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189三、空气监测采样分析 189第四节 标准气的配制 193一、静态配气 193二、动态配气 194第五节 空气样品的测定 195一、颗粒物的测定 195二、分子态污染物的测定 198三、空气质量指数 200思考题 203第十章 固体废物监测 205节 概述 205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205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及鉴别 205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06一、样品的采集 206二、样品的制备 211三、样品的保存 212四、样品含水率的测定 213五、固体废物样品pH的测定 213第三节 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 213一、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 213二、易燃性的实验方法 214三、腐蚀性的实验方法 214四、反应性的实验方法 214五、浸出毒性试验 215第四节 生活垃圾的监测 216一、生活垃圾及其分类 216二、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216三、垃圾渗滤液分析 218四、垃圾的渗滤实验 218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220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 220二、垃圾毒性试验方法 222第十一章 土壤监测 223节 概述 223一、土壤组成与基本性质 223二、土壤污染 226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228一、资料收集 228二、监测项目 228三、采样点的布设 230四、土壤样品的采集 232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235第四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35一、重金属污染物 235二、有机污染物 236思考题 238第十二章 生物污染监测 239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39一、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 239二、常见病原微生物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