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內容簡介: |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实践哲学和价值哲学出发,在功能目的论以及翻译学理论范畴建构基础上,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表现形态,形成对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能力范畴的系统整合性研究。研究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实证,对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进行理论层面的哲学思辨和实践层面的客观实证,从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维度对译者主体性能力进行范畴化研究,强调译者主体性能力的可描写性、可阐释性、可印证性和可推论性,厘清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方法与规律性特征,对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邓薇,女,湖南双峰县人,先后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和高级翻译学院,分别获得英语语言学硕士和翻译学博士学位,现为广东金融学院外文学院讲师,广州市翻译协会理事。主要研究兴趣为外交话语翻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莱斯特大学翻译学中心访学。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等课题近10项。
|
目錄:
|
导 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原理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问题
第四节 研究视角及语料
第五节 本书结构
小 结
章 译者能力及译者主体性研究概况
节 能力概念及主体性概念之厘清
第二节 国外译者能力研究
第三节 国内译者能力研究
第四节 外宣翻译范围之界定
第五节 外宣翻译研究述评
小 结
第二章 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研究范畴
节 实践—价值哲学体系下之译者主体论
第二节 功能目的论下之译者主体论
第三节 语境参数理论下之译者主体论
第四节 译者主体性能力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结构之统一
小 结
第三章 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实践论研究范畴
节 译者主体性能力结构之实践论
第二节 双语语言能力构成
第三节 超语言能力构成
小 结
第四章 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认识论研究范畴
节 译者主体性能力结构之认识论
第二节 多维视角能力构成
第三节 主体间性能力构成
小 结
第五章 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方法论研究范畴
节 主体性能力之方法论
第二节 译者主体的宏观理论对策能力
第三节 译者主体的微观技法对策能力
小 结
结 论
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主要发现
第四节 研究局限性及可拓展研究空间
附录:中国政府白皮书(1991 —2020)目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翻译是一种跨语符、跨文化的特殊活动,其思维过程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过程。翻译为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民俗习惯、地域环境的人们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及联系的纽带。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译者的主体性发挥与其能力的关系以及译者如何结合特定文本发挥其主体性等问题仍需要从理论研究范畴角度进行整合和系统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以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上拓展其研究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译学界对译者主体性能力培养(尤其在外宣翻译领域)的认识。
为了凸显翻译的实践过程是译者主体在主客互动关系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为了实现效度的综合艺术性和创译性而体现出来的译者能力各内涵和外延要素高度合作协同的过程,同时也与现有研究中译者能力和译者主体性研究进行区分,本研究使用了“译者主体性能力”的概念。研究从实践哲学和价值哲学出发,结合功能目的论以及翻译学理论范畴建构的研究成果,探讨译者主体性发挥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表现形态,也即形成对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能力结构的认识。从本体上而言,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是指理想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具备的能力, 是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作为翻译实践活动主体为满足受众—委托人双重目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集实践性、目的性、主—客体关系性、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的统一;从认识论而言,译者主体性可根据外宣典型语料做进一步的主体性范畴建构与划分,形成对译者主体性的多维、立体认知;从价值论而言,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指译者主体对原文文本价值属性特征的观念性把握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从方法论而言,译者主体性发挥具体表现为译者将具有正价值的信息重现或凸显或强化,将具有零价值或负价值的信息虚化、弱化甚至删略的行为。
本研究以理论分析加案例实证的方法,对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现象进行理论层面的哲学思辨和实践层面的客观实证,从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对译者主体性能力进行范畴化研究,其中,实践论能力包括双语语言能力与超语言能力两大次范畴,认识论能力包括多维视角能力与主体间性能力两大次范畴,方法论能力可分为宏观理论能力与微观技法能力两大次范畴,各大次范畴下又可再分为各次次范畴。在范畴化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强调译者主体性能力的可描写性、可阐释性、可印证性和可推论性,以找出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方法与规律性特征。
本研究“译者主体性能力”逻辑范畴是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中一种维度拓展性研究的尝试,对构建应用翻译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从哲学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维度系统地对外宣翻译译者主体性能力进行了研究,对长期以来被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主体性进行了哲学诠释和客观实证;第二,建构了译者主体性能力范畴,丰富了翻译学译者主体性系统研究,其成果为翻译教学、翻译培训中具体实践问题提供了可
描写、可阐释依据,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指导作用,也可为翻译批评提供可分析、可阐释、可描写性的评论视角;第三,本研究也是对应用翻译中具有影响力的德国功能目的派理论的拓展性研究,在其基础上拓展了应用翻译学的体系与研究次范畴,将其体系化、范畴化,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块,能更明细、更系统、更有条理和逻辑地论述应用翻译学体系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关系,具有在批判继承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对译者的主体性能力研究限定在外宣翻译,没有把传统上认为主体性发挥较为典型的文学翻译纳入研究视野。其次,本研究建立的是开放性的研究范畴体系,对译者主体性能力各次级范畴及次次级范畴还需在大量典型语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和深化拓展。另外,本研究在微观层面客观实证的语料选取和分析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当然,研究的局限性也可能蕴含可拓展空间,后续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对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理论范畴进行实验实证研究;二是从大量外宣语料中进一步探讨译者主体性能力结构,拓展译者主体性能力范畴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