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国家统计数据与8个城市的问卷调查,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权益现状、权益需求、法律保障等内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从社会分化的视角来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内部分化的异质性群体,这决定了他们权益诉求的差异性。从“治理-过程”的视角来看,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经历了从全能型治理到经济绩效型治理、正向服务型治理转型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元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
|
關於作者: |
朱军,汉族,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现为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与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比较视域下多民族国家中国家认同构建研究”)、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相关文章或者观点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转载,获得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
|
目錄:
|
章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探索 / 1
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6
第三节 国内文献述评 / 7
第四节 国外文献述评 / 22
第五节 基本概念界定 / 27
第六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创新 / 35
第二章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 / 44
节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 44
第二节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与流动特征 / 61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对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机遇与挑战 / 70
第三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调查的实施与样本信息 / 74
节 调查的具体情况 / 74
第二节 样本信息 / 81
第四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与就业状况 / 87
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 / 87
第二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 / 99
本章小结 / 108
第五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 / 110
节 工时与工资 / 110
第二节 合同签订 / 119
第三节 职业技能培训 / 122
第四节 社会保障 / 126
本章小结 / 131
第六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权 / 134
节 住房与消费 / 134
第二节 子女教育 / 142
第三节 社会与政治参与权 / 145
第四节 户籍与身份认同 / 146
本章小结 / 151
第七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诉求与维权 / 153
节 权益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 155
第二节 权益重要性和迫切性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160
第三节 法律认知与维权方式 / 168
本章小结 / 173
第八章 城市民族事务的政府治理:转型与挑战 / 175
节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研究的背景 / 175
第二节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的内涵 / 177
第三节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发展脉络与基本现状 / 178
第四节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182
第五节 城市民族事务政府治理的建设路径 / 187
本章小结 / 190
第九章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创新实践 / 191
节 西宁经验:民族团结创建作为城市社会治理的总抓手 / 192
第二节 大连经验:城市民族工作的社区化、专业化与标准化 / 202
第三节 义乌经验: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 210
本章小结 / 218
第十章 结论 / 221
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总体态势与新特征 / 221
第二节 社会分化视角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分析 / 223
第三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重点与难点 / 225
第四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原则与对策 / 228
参考文献 / 233
附录:调查问卷 / 246
|
內容試閱:
|
序言
少数民族流入陌生的城市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为城市生活增添多元色彩,构成了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伴生于改革开放,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城镇化发展初期,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带有“候鸟”性质,半工半农牧的生活状态,城市边缘人的身份认同,导致他们始终无法扎根城市,成为“城市中的陌生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过半,标志着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致力于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国家政策光谱的深刻变化,反映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温饱型需求,对长期留居城市、成为市民有了发展型需求,城市民族工作因流动人口的需求转换与美好生活的期待,有了更加多样与丰富的内涵。
在城乡分割显著、人口流动缓慢的时代,居住在聚居区的民族成员,有一套基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但是,当少数民族人口流出聚居区,走向城市社会,基于“区域”的权利保障开始让位于以“公民身份”为特征的社会网络。这一转型过程,对具有文化异质性特征、社会边缘身份、宗教文化实践的少数民族成员,提出了结构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双重挑战。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三个不适应”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问题皆由此而生。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6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中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民族工作的重心在向城市转移,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对构建基于少数民族主体需求的权益保障体系,推进少数民族人口的市民化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