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是使用普及率*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旨在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本书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条文内容通俗易懂。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章目与条文顺序编排,逐条展开详细图解,方便读者直观、全面地理解专业内容。本书是学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力求满足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规划教学等多种需求。 本书适合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人员阅读,可供建筑管理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从业者参考,也可作为城乡规划、建筑类、房地产类大专院校学生的常备学习资料。
|
關於作者: |
齐慧峰:执教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讲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有居住区规划原理、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设计与实践类课程有毕业设计、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校园规划、城市设计等。主讲的研究生理论课程为住房政策与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为规划研究与设计。
|
目錄:
|
前言1 总则 01目的和意义 02适用范围及基本原则 03相关标准 052 术语 06城市居住区的概念及各级生活圈的含义 07居住街坊的概念 10居住区用地构成 11住宅建筑平均层数 13配套设施 14社区服务设施 16便民服务设施 173 基本规定 18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19居住区规划选址应遵守的安全性原则 27居住区规划布局应兼顾的安全性要求 30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31配套设施和绿地的分级控制 3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35低影响开发的基本原则 36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利用 37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384 用地与建筑 39各级生活圈居住区用地构成及控制指标 40居住街坊用地及建筑控制指标 43各级生活圈居住区绿地 48住宅建筑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间距 53住宅建筑的日照间距 54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指标 565 配套设施 57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布局的基本原则 58居住区配套设施的设置要求 63配套设施的分级配置标准 68居住区配套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设置规定 71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停车场(库)要求 72居住区内的居民停车场(库)的设置要求 756 道路 80居住区内道路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81路网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求 82居住区内各级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要求 94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设计要求 101居住区道路边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小距离 1057 居住环境 108尊重自然条件 109形成公共空间系统 110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 116绿地的设计原则 117场地的透水性 123照明设计 124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 125既有居住区的改造与更新 128附录 130附录A 技术指标与用地面积计算方法 131附录B 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 133附录C 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134
|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居住区与住宅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以下简称《规范》)于1994年颁布实施,为规范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适应城镇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1993年版《规范》进行局部修订,先后形成了2002年版与2016年版。1993年版《规范》主体内容使用十多年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1993年版《规范》修订启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居住区发展指明方向与要求。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发布并实施。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我们组织了相关专家编写了这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解。本书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章目编写,逐条图解标准的条文。 本书编写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关公开出版物、专业期刊、规划设计案例等资料内容,以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编制组的宣传贯彻资料,特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参加图解绘制工作的山东建筑大学的王天然、王钰童、张志豪、李晴、王彤彤同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魏志成同学,济南大学的许蓉、杨鹏森、宋思雨、林良鑫、林之曦同学。 特别感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张军民教授的指导与帮助,以及山东建筑大学经纬城市规划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受编者水平所限,对规范的理解、图解的绘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读者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