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編輯推薦: |
愤怒时,你是不是在想:你是错的,所以你应该改;我比你厉害,你应该听我的;因为我都没这么做,所以你也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不开心,你也要跟我一样不开心;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也要爱我。
理解愤怒后,你可能会发现:愤怒是一种评判,愤怒是一种期待,愤怒是自我要求,愤怒是情感连接,愤怒是一种恐惧,愤怒是一种爱。
这是一本剥开愤怒外衣、从引起愤怒的诸多因素入手、理清并试图理解愤怒是怎么回事的图书。作者认为,愤怒是一种极为日常的情绪,我们甚至每天都会有想要愤怒的时刻,但这种情绪并不像它所显示的那么直白。愤怒的背后,是一个充满恐惧、委屈、脆弱、无助的自己,它让我们不断地向外索求,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被他人认可,想让他人做“我们认为对的事”,长此以往,我们都有可能变成情绪的奴隶。
所以理解愤怒的关键,首先是看到自己,能够明白:愤怒,并不单纯是一种向外的情绪发泄,它其实是我们对爱的召唤,对关系的渴望,是生命力想喷薄而出的愿望。它关乎我们成长与生活的很多方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亲子、伴侣、工作伙伴)、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人格的养成、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等等。 当我们冲爱的人发火,并恶语相向时,先损伤的永
|
內容簡介: |
一个人愤怒,是因为他有恐惧、委屈、脆弱、无助等一系列复杂情绪没有被表达。深度解决愤怒,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隐藏的情绪。理解愤怒,就是看到愤怒是对爱的召唤,是对关系的渴望,是生命力想喷薄而出的愿望。本书通过对真切案例的呈现与分析,讲解了一个有效的心理工具《愤怒分析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使我们可以快速深入地理解愤怒,看见自己,看见他人,让愤怒之下隐藏的爱,流动起来。
|
關於作者: |
丛非从,应用心理学硕士,自由心理咨询师、讲师。10余年心理学专业积淀,深邃与有趣并存,被学员称为“丛牌挖掘机”。长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设“自我成长工作坊”“OH卡探索潜意识工作坊”等课程,深度疗愈上万人。著有《我真的很棒》《允许你自己》《自我成长的力量》等书。
|
目錄:
|
前言
01 你如何处理你的愤怒?
02 评判:你是错的,所以你应该改
愤怒中的评判: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了算
愤怒要解释:你不解释,别人真的不知道你在生什么气
学习使用具体化表达,化解评判
愤怒时的否定:当我愤怒,你就是错的
全面否定:你怎么各个方面都不好
愤怒中的规则:我的规则,即是真理
使用接纳与尊重,处理差异
03 期待:我比你厉害,你应该听我的
愤怒是期待过高: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期待是否过高?
愤怒背后的嫌弃:表达期待,而非表达否定
愤怒中的愉悦感:嫌弃你的时候,我就有了价值感
愤怒是一种忽视:你只有满足我的条件,我才爱你
有时候,你比问题更重要
愤怒中的审视:一种极大的愉悦感
走出偏执,接纳自己的平凡
04 自我要求:因为我不能这么做,所以你也不能这么做
愤怒是因为太累了:解决愤怒,就是解决自己的累
自我要求:我怎么要求你,就在怎么要求自己
自我要求高的四个特点
降低对自己的要求:60分的自己,就是足够好的自己
阴影人格:我不喜欢你,正如我不喜欢我自己
与自己和解:比起变好,轻松快乐也很重要
重新定义你自己
05 情感连接:因为我不开心,你也要跟我一样不开心
愤怒是一种嫉妒:你的愉悦度,不能超越我
愤怒是一种伪装:愤怒看起来强大,背后是受伤的自己
愤怒是一种传递:我想让你体验我的脆弱
让对方难受的好处:感受一致,才能亲密
谁惹你生气,你就向谁学习
难受是故意的:负面情绪是对父母的忠诚
06 恐惧:因为我很担心,所以我不能那么做
愤怒是一种理性:越理性,越易怒
愤怒是一种恐惧:我理性,因为害怕失控
愤怒是一种保护:我希望你改变,以保护我,或者保护你
发现错误,破除死亡逻辑的恐惧
相信自然能力,就不会恐惧不会累
愤怒是一种创伤:小时候的恐惧,一直保留到现在
07 爱: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也要爱我
愤怒是一种需要:我很可怜,需要被爱
虽然你想要,但他凭什么满足你?
愤怒是一种付出: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
爱自己的步:停止刻意付出
父母欠我的,你要还给我
爱自己的终极答案
附录:《愤怒分析表》及使用指南
|
內容試閱:
|
愤怒是一种理性:越理性,越易怒 /两个原则/
人在做事的时候,会遵循两个不同的原则:
舒适原则。正确原则。
使用舒适原则的人,做事情的时候会以自己的感受是否愉悦、轻松和舒适为标准去做决定。当一件事让他们感受舒适的时候,即使这件事不正确,但只要代价能承受,他们也会去做;而当这件事让他们感觉到不舒适的时候,即使这件事是正确的,他们也不会去做。
而使用正确原则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则会以是否正确、合适和恰当为标准去做决定。当他们认为一件事正确的时候,即使感受到不舒适他们也会去做;而当这件事让他们觉得不正确的时候,即使他们的感觉是舒适的,他们也不会去做。
比如说追剧这件事。使用舒适原则做事的人,会去追剧,看得开心、过瘾,甚至痴迷的时候,会追到夜里两三点,或者更晚,因为根本停不下来。即使理性告诉他们:该停了,明天还得工作。但他们的感受依然会反驳理性:不,你不想停。于是他们会一直持续追剧的行为,直到身体非常疲惫,对电视剧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才去睡觉。
使用正确原则做事的人,也会追剧。不过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克制,因为长时间追剧这件事在他们看来是堕落的、没有价值的。当他们追剧到正常睡觉时间的时候,会因为第二天要上班、晚睡影响健康等理由及时停止。即使他们的感觉还是很澎湃,还想再过过瘾,但是他们也会停止。即使没控制住也会自责,因为他们认为那样做是不对的。
/两者的关系/
但实际上,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会同时使用舒适原则和正确原则。这两个原则就像是我们工具箱里的两个工具,在做决定的时候,两个原则都想参与决定,终却只有一个能行使决定权。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妈妈特别爱控制你,总是告诉你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使用舒适原则的人,会做一些事情来保护自己的感受。比如用顶嘴、反驳、大声呵斥、威胁等方式来阻止这种控制,他们速战速决,不会让自己纠缠太久。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敌对妈妈的控制时,他们就会选择远离,甚至不与她联系,来让自己的感受舒适一些。舒适原则为他们做了决定,但正确原则又会让他们体验到自责、内疚,觉得自己可能做得有点过分,这或许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而使用正确原则的人,则会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正确但又会感觉到委屈的事。比如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这些事要以“不伤害妈妈”“要孝顺”等原则为基础。而做这样的事情,又会让他们感觉到不舒服,他们也想维护自己的感受。但即使维护感受,也要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做维护。
舒适原则和正确原则并不是冲突的关系。有些事情是既正确又舒适的,比如说,二十多岁的时候谈恋爱,既正确又让人愉悦;再比如,做喜欢的工作,不仅开心,还有利益收获。而有些事情则是既不舒适又不正确的,比如大冬天去裸奔,既冷又不文明,这类事你压根不会去做。
但在很多事情上,这两者会产生冲突。比如坚持健身、某些加班、跟讨厌的领导做报告,这些事正确但痛苦。这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会依据舒适原则去放弃,有些人则会依据正确原则去坚持。
当这两个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对你来说,更重要的那个,就会引导你做出相应的决定。
/两个驱动力/
舒适原则和正确原则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驱动力:
感受驱动。理性驱动。
使用舒适原则的人,是被感受驱动的,也就是当他们做决定时,身体的感受会告诉他们,怎么做会让他们更舒服;使用正确原则的人,是受理性驱动的,也就是当他们做决定时,他们的大脑会告诉他们,怎么做是正确的。
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候,会有不同的驱动力。比如说社交,对感受驱动型的人来说,会因为孤独、寂寞、无聊等感受主动去做;对理性驱动型的人来说,他们则是为了某些现实目的和利益等他们认为是“正确”的原因去做。比如说做家务,有些人享受家务,做家务可以为其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些人则会因为“地板一定要保持干净”这一理性要求而去做。
同样的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可能也会使用不同的驱动力。有很多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你是非常喜欢做的,充满激情,并感受到轻松和快乐,这时候你是被感受驱动的。但做着做着,你会消耗,感到累,就会遇到挫折而想退缩,这时候你的理性可能会告诉你:不应该放弃,应该坚持,所以这时候就变成了受理性驱动。
典型的应该就是感情和婚姻了。初你跟一个人在一起时是非常享受的,日思夜念,这时候就是被感受驱动。但是在一起久了,你会发现他很烦人、很黏人、脾气很暴躁,就不想跟他相处了,但你因为“应该负责任”“不应该伤害他”“应该从一而终”等理性原因强迫自己继续跟他相处。
/两种后果/
较多使用舒适原则的人,会活得比较轻松自在,因为他不会为难自己。他们懂得及时疏解自己的压力,能够维护自己的感受,不太会让自己不舒适,这时候,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大很多。虽然他们也许看起来自私、任性、不靠谱,但这不影响他们善良、温柔、幽默、阳光、有个性,依然被很多人喜欢。
而较多使用正确原则的人,会活得比较辛苦、压抑,因为他太会为难自己了。他的内耗非常厉害,心理能量很容易枯竭。这样的人会经常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对刺激的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也会更容易愤怒。他们看起来往往正经、严肃、博学,在现实中也会非常优秀、靠谱,所以也会被很多人喜欢。
是的,无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会被很多人喜欢。你坚持你的活法,就是在做你自己。
遗憾的是有些人总是摇摆不定,一会儿责怪自己以感受为先,一会儿又觉得太理性不好。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到底应该以哪个原则为准这件事上。
/怎么判断?/
其实容易愤怒的人,是因为内在的规则太多,对自己的要求太多。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越多、越细,他内在的消耗就越快、越容易枯竭。对外投射出去,就体现在他对别人的控制也会很多,要求别人也得像他一样,理性地生活。
所以,容易愤怒的人,其实是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们非常理性,会要求身边的人、新闻里的人、陌生人都遵守规则。所以当看到毫不相干的人做了违背他们原则的事,也会愤怒。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使用正确原则的人,会对使用舒适原则的人愤怒。而使用舒适原则的人,却不会对使用正确原则的人愤怒。
那如何判断你的生活是以哪个原则为主呢?当你做决定的时候,可以感受一下:你是以让自己舒适、轻松、快乐、享受为主,还是以做得正确、利益化为主?做这件事,你是忍不住想去做,还是觉得应该这样才去做呢?
如果你判断不出来,你还可以这么问自己:如果你可以不计后果地尽情选择,你还会去做吗?这时候如果你还选择去做,就是被感受驱动;如果选择不做,就是受理性驱动。
我猜很多人会喜欢让人不爽但又正确的原则。你可能会问:人为什么那么傻,喜欢大量地遵循正确原则,使用理性去驱动?人为什么要自虐地去压抑自己呢?多使用快乐原则,人不就不愤怒了吗?
这是因为使用正确原则来压抑自己的感受,是有很多好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