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編輯推薦:
8年实地调查,500余幅照片,近千种工具器物,一部中华文明史!
采煤冶铁、插秧灌溉、施肥舂米、养牛捕鱼、酿酒制糖、纺线织布、砌墙造船,纯正的中国手艺!
袅袅炊烟已散,鸡犬之声渐远,黄土地上的村落与城市,在20世纪遭遇千年未遇之变局;
几朝几代几辈,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匠心可夺天工之巧,却在科技飞速发展中渐失用武之地。
內容簡介: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展示了鲁道夫·霍梅尔在中国8年间的调查成果,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的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书中大量照片,更是弥足珍贵的实物图像资料。本书依据18世纪西方工具分类法,将工具分为基本工具、农业工具、制衣工具、建筑工具与运输工具五大类,每类之下再细分,共140余项,涉及劳动工具和器物千件之多,几乎涵盖中国人日常所用。该书涉及范围广、工具和器物多,文字与照相记录方式并用,且测量精准,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關於作者:
鲁道夫·P. 霍梅尔(Rudolf P. Hommel,1887—1950),生于德国,21岁时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学习希腊语、拉丁语及其他古代典籍,后到伯利恒的里海大学任副教授。之后结识宾夕法尼亚州多伊尔斯敦的亨利·查普曼·莫瑟,两人在人类工具研究方面产生共鸣。霍梅尔在莫瑟委托下,先后在中国做了8年调查,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并带回一些实物或复制品交给莫瑟博物馆。1737年,霍梅尔根据8年调查成果,写成《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
目錄 :
上册
章?基本工具
采煤_?004
采煤用绳索_?014
采石_?016
制铁_?021
铁匠铺_?022
铁匠工具_?025
风箱_?028
金属薄片应用_?032
制钉_?034
焊接工艺_?039
金属拉丝_?041
铸铁_?044
铸件修补_?052
锻铁_?054
流动铜匠_?059
第二章?农业工具
犁_?065
耧_?070
插秧_?076
灌溉_?078
施肥_?087
耖和磙子_?090
耕作工具_?094
打谷和扬谷_?108
马铃薯_?123
剪枝_?125
水磨_?127
榨油_?135
手磨(砻)_?143
畜力磨_?150
碾米_?155
手推磨_?158
大豆的利用_?163
关于豆腐的注释_?169
绳索压榨机_?171
铡刀_?174
制糖_?176
食盐_?179
供水_?185
养牛_?193
捕兽器_?198
捕鱼法_?203
织网_?210
肉的处理_?212
木炭炉及制作_?217
蒸馏制酒_?225
酒炉_?232
厨房炉灶_?234
燃料_?237
做饭_?239
厨具_?248
餐具_?250
下册
第三章?制衣工具
轧棉机及弹棉花弓_?257
纺线_?265
麻纺车_?269
纺车_?273
捻线_?280
织布_?288
织带机_?296
印染_?301
砑光_?305
洗衣_?306
熨烫_?309
缝纫及缝纫工具
画线工具_?311
顶针和镊子_?312
眼镜_?313
针_?316
剪刀_?318
日本剪刀_?320
草鞋_?322
布鞋_?325
雨具_?327
编织_?329
制革_?332
做鞋_?338
鞋匠工具_?341
第四章?建筑工具
伐木_?348
斧子_?349
原木钩_?350
打号锤_?351
竹子的利用_?353
木工用具
锯_?357
船匠用截圆锯_?367
横割大锯_?368
篾匠用锯_?369
干柴锯_?370
伐木锯_?372
日本伐木锯_?373
日本榫头锯_?376
手锯_?379
短柄斧和柄斧_?382
刨子_?387
刮刀_?392
木工台挡头_?393
木工台架_?395
钻孔_?396
木匠用扩孔锥_?400
凿子
木匠用凿子_?402
日本木匠用凿子_?403
墨斗_?404
往复式车床_?407
木匠用辅助工具_?411
木钉在中国的使用
木钉的历史_?412
中国起子_?414
起钉器_?415
磨石_?416
竹瓦_?418
照明用竹条_?419
制砖_?420
窑砖_?422
制作屋瓦_?437
烧石灰_?443
石灰的多种用途_?447
房屋结构_?448
砖墙的砌法_?454
夯土墙_?465
门_?472
锁_?478
门环_?485
窗_?487
椅子_?490
暖炉_?493
枕头和床_?497
扫帚_?501
灯_?503
制作蜡烛_?510
第五章?运输工具
道路_?516
独轮车_?517
橇_?519
畜力车_?520
挽具_?526
水路_?528
造船_?530
造船填缝_?541
船锚_?544
船用罗盘_?546
运载货物_?549
液体容器_?555
手制陶器与轮制陶器_?559
锡匠手工艺_?566
桶匠手工艺_?573
內容試閱 :
序
马未都
这是一部读来令人感动的书。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走村串户考察了8年,回国后又潜心研究了10年,以严谨的态度著成此书,用自己的相机和尺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生活记忆。
农耕民族推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随之发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面朝黄土耕作,利用工暇之时制作生活工作所需,凡用具、工具、农具、家具以及衣帽鞋袜都自己动手制作,久而久之,手工成了手艺。
较之工业文明,手工业文明更能寄托人类的情感。人们将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化解,成为一条条有效的途径,通向幸福之门。人们用思想和双手编制生活景象,制造工作便利,在生活中提高质量,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中国手艺的积累大都以实物诉说。中华文明硕果累累,仰韶的彩陶、良渚的玉器,先秦的青铜、汉代的漆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不胜枚举,中国古人的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
而劳作之中,工具成为帮手,让手工业趋于便利,然后得以长足发展。中国传统手工业在生活与工作两大领域各显神通:生活上,中国人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将手工艺术化;工作上,工具的发明及使用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
可惜我们少有人记录这些,也少有人珍惜这些。倒是一个美国人在90多年前,为我们做了如此重要的记录。今天读来,仍让人心动。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大陆上由北及南,孜孜以求地将这个国度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做了客观的考察,事隔近百年,我们再看它时几乎就是完备的总结。因在那之后,中国陷入战乱,继而又置身于高速度的建设,使这些古文明积累成了残缺不全的记忆,而鲁道夫·P. 霍梅尔所做出的一切,为我们直观地补上了这些残缺。
工业化文明、信息化文明将人类文明带入高速行进的轨道,与手工业文明漫长的历史相比,可以说日新月异。但是,文明有善果,亦会出现恶果,善恶之间,多为一念之差,人类还常常浑然不觉,只有靠时间才能做出终极判断。
本书作者恰恰在中国工业化前夕来到中国,又付出了极大精力和毅力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任务,才让我们今天有幸看到我们自己百年前乃至千年前的缩影,而这缩影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
手艺具有思想,思想能放出光芒。对中国人来说,手艺是古代中国的命根子,我们曾长久地攥着这命根子,让民族长寿至今。
谨以为序,并向作者、译者、编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铁匠铺
图21摄自江西牯岭附近,是一个铁匠铺的内景。炉床用砖块和黏土粗糙地砌成,上面没有出烟的烟罩,煤堆的旁边是风箱,连着陶管(图中未显示),以把风引到炉膛。木头风箱外面涂了泥以防着火。炉台上放着钳子、锤子等工具。火上面有铁锅煮着饭。火上也放三脚的铁锅,或用钩子吊着一个罐子煮汤。鞋子放在炉台上烘烤。风箱上有一个陶罐,盛有淬火用的水。在炉床前有几个老树墩子,位于照片前景的墩子的边上钉着一个“П”形钉,它所形成的长条狭口是要插铁剪(见图25)的短臂的,以这种方式使用铁剪时,铁匠一手拿铁皮,另一只手用手柄能使上大劲。在炉台的布鞋旁有一个老式水烟袋,抽水烟可以使铁匠提神,一番大干后,铁匠总要歇一下,抽几口。图片中左边有几个长柄锤。墙上的架子上挂着一些做好的铁器,是准备卖的,旁边还有一些零碎东西。
中国铁匠的本事很大,几乎可以打造任何铁器,从小铁钉到大船锚,种类不等。他们擅长铸造、熔焊、铜焊、生铁炼钢,以及为铁刀具加钢刃。铁匠有效的工具是风箱,省力而风力足。如今铁匠所用的原料,很大程度上得依赖国外进口。有些地区,铁匠用当地的铁矿石炼铁,再买一些生铁添上,通过脱碳工艺制成熟铁。
根据当地的需求或某些行业优势,铁匠也有分工或强项。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造船业繁荣,盛行打铁锚;在瓷都景德镇,铁匠多做处理陶坯的削刀;在浙江龙川,数百年间,当地长于制剑,工匠有绝活;在安徽芜湖,工匠擅做剪子、钳子、铁箍、剃刀等小器物。
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活动中,铁匠行业显得非常重要。首先,铁匠为各种商贸制作了大量的铁器。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会用到铁匠做的一到几种器物。如铁匠做的农具:镢头、锄头、锨、耙子、镰刀、犁铧、铡刀、车轮上的铁箍,等等;铁匠做的厨具:菜刀、铁锅、铲子、勺子、钩子、柴刀、炉门等;家庭用具方面,也受惠于铁匠多多,如钉子、扒子、搭钩、门锁、门环、折页、烛台、灯台,还有鼠夹子、剪子、刀子、锥子、锉子、暖炉,等等。
铁匠铺和铁剪的照片摄于江西牯岭山下的沙河。
中国有专门造铁砧的作坊,铸成铁砧,浑然一体。图22是中国铁匠使用的一个铁砧样品。中国有一些发明,如通过表面淬火(一种渗碳处理工艺),用普通铸铁可得到优质钢。我所见到许多在用的铁砧,经受了无数的锤击,仍显得坚实稳重,我想它们不会是一般的铸铁,可能是由某种工艺铸造的。在形状和用途上,中国的铁砧与西方的相似,顶部有一个主工作面,再低一些位置,两头有伸出侧看如鸟嘴形的工作面。在上海,我注意到有的铁砧有插模子孔,但好像没有多大用处。
铁砧安有一个树干底座,整体放在铁匠铺的地面上。从地面到铁砧的顶面高约为26英寸。树干底座上部有一个凹形窝,可以放入铁砧的方底,贴着铁砧的两个立面在树干中楔入几个长钉,以夹住铁砧,保持稳固。图22中的铁砧,如果转过来看,也是这个形状。铁砧的顶部呈方形,边长5英寸。两边伸出的部分各长4英寸,如此铁砧总长为13英寸。伸出部分的表面也是方形,边长4英寸。在铁砧的立面上铸有铁砧制造商的浮起标记。
图22摄于上海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