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林少华的书话作品、书之书,从中体会作者的读书、教书、译书人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林少华2017年以来的随笔中有关书的散文篇目结集而成,共有50余篇,分为四个板块:读书岁月、教书生涯、译书甘苦、评书点滴,从中可以体会作者的读书、教书、译书人生。全书文字看似平常却不乏思想性,也改变了书之书的严肃面貌,将读书和学术中有趣味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趣味性、可读性强。本书为“先生的书房”系列丛书的一种,本套丛书的作者不限于文史哲领域,拟邀请各行业、各学科专家撰稿,以丰富关注视角,提供更有意思的阅读体验。
|
關於作者: |
林少华,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著名文学翻译家,散文家,学者。曾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访学于日本东京大学,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乡愁与良知》《高墙与鸡蛋》《夜雨灯》《异乡人》《小孤独》《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系列作品,以及《心》《我是猫》《罗生门》《雪国》《金阁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九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2018年以其杰出的翻译成就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荣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
目錄:
|
写在前面 / 1
Ⅰ 读书岁月
别了,那个书摊,那家书店 / 3
我与《林海雪原》 / 9
少年时代读书单 / 16
《千家诗》:我的古文启蒙读本 / 21
草房墙上的诗 / 28
文体与村上文体:作为译者的阅读 / 35
村上春树:书和猫是朋友啊 / 43
村上春树:猫和书再宝贝不过 / 50
余光中:“另一种国防”与“美丽的中文” / 58
学校图书馆里的林少华书房 / 65
开卷有益,还是开机有益? / 69
微博:不可小瞧的140 字 / 74
上海书展,上海班长 / 79
玉米地里的30000 册书 / 84
Ⅱ 教书生涯
异国的花束 / 91
对于我,那才是语文课 / 95
我的三十五年:功成、名遂? / 99
两进一退,我的二〇一七 / 106
我的后一课 / 112
中国海洋大学2018 届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 / 117
他们并非“无可救药” / 122
我教过的本科生:从学士到博士 / 126
我老了,还是没老? / 131
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通识教育讲座教授受聘致辞 / 135
退休与“剩余价值” / 138
写在教师节:倘有来生,还当老师 / 142
Ⅲ 译书甘苦
村头译村上 / 149
与“骑士团长”相伴的八十五天 / 153
美学天地:石黑一雄和村上春树 / 158
翻译村上和翻译《失乐园》 / 166
I love you:“原来你也在这里” / 170
方向感和《挪威的森林》 / 175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让美成为文学翻译的压舱石
(在浙大“新时代文学翻译的使命——文学翻译名家
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 179
“一年之中我也有几天不说谎”
(日本“外务大臣奖”颁奖典礼致辞) / 185
文学翻译:语感与美感
(在第十五届沪江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 188
我和山口百惠 / 192
鼠年和《我是猫》,以及小松鼠 / 201
得鱼而不忘筌 / 207
Ⅳ 评书点滴
马也有乡愁 / 215
村上春树眼中的芥川龙之介
——关于《芥川龙之介论稿》 / 220
超验性:村上与阿来 / 228
村上春树:艺术便是这么一种玩意儿 / 235
《刺杀骑士团长》:“劣性奖”与女性描写 / 240
人的幸运,书的幸运
——关于《林少华看村上》 / 245
“有语言才有故事”
——关于《村上春树图解辞典》 / 250
莼鲈之思与简约之美
——关于《西城菊叟》 / 256
上海人傅雷的“倔” / 260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
——关于“中国人三部曲” / 265
与木心相逢是“意外的福气” / 273
作为读书人和文体家的木心 / 281
我是木心的粉丝 / 288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
山东画报出版社张欢君和我联系,说要编辑“先生的书房”系列丛书,主要讲书、书的意味、书的故事,希望我充数其间。我很高兴,没怎么细问就应允下来。
这是因为,我每以读书人自许。特殊年代曾自称农民,时人莫之许也。而若说是读书人,无论时人还是今人无不慨然许之。是的,我的本职是教书匠,年年岁岁教了三四十载;教书之余译书,花花绿绿译了一百之数;译书之余写书,厚厚薄薄写了大约十本;写书之余谈书论书评书,勉勉强强混得了教授职称。教书、译书、写书、评书, 如此“ 四书”俱全。设若某人从我的人生中忽一下子把书抢走偷走,我的人生势必土崩瓦解,甚至世界上有没有我这个人都成了有待上网检索的信息。
说起书房,我所供职的中国海洋大学前年在主校区图书馆专门设立“林少华书房”。揭牌仪式上我起身致辞: “大半生时间里,塞北岭南,海内海外,风霜雨雪,颠沛流离,一路上我失去了许许多多、许许多多。没有失去的, 几乎只有书。毫无疑问,失去了书,也就失去了我,失去了今天的我。而另一方面,书也好像耽误了我。不纯粹是开玩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很少有哪位漂亮姑娘对一个小书呆子感兴趣……”好在,只要拿起书,我对邻院桃花树下的漂亮姑娘也不怎么感兴趣。这就是当年我和书的故事。但只讲这个,想者不会感兴趣,骂我是老书呆子或老不正经也未可知。这么着,我就从二〇一七以来的四年间信笔涂抹的散文随笔中把大凡与书有关的梳理出来, 共得五十一篇。姑且分成四个小板块:读书岁月、教书生涯、译书甘苦、评书点滴。
五十一篇,除了“书”这个共同点,还可能有个共同点:“美”。当然,再怎么敝帚自珍,我也不敢以美文自许,但审美、爱美、追求美的权利,哪怕年纪再老也还是有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是历朝历代读书人的不二共识,我也笃信不疑。文、文采者,大而言之,涉及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传统。有学者认为诗性追求与表达乃中国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主要的特征。诗性追求,也就是文的追求、美的追求。小而言之,即文章的修辞、语言的装饰性。漫说诗词曲赋等文学体裁,即使《文心雕龙》和《诗品》《六一诗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文论诗论词论,甚至《史记》这样的严肃史学著作,篇篇卷卷也无不写得文采斐然。阅之琳琅满目,诵之铿锵悦耳。不错,“文以载道”。“道”诚然,但若不辅之以“文”,再好的“道”也“行而不远”。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 道”“文”统一的显例,庶几励志赏心,风行千载。不才如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纵然只言片语,亦不敢率尔操觚。
或有自傲之嫌,实则自卑而已。作为一介书生—— 小书呆子也好老书呆子也罢——不能从政造福一方,不能从军呼啸沙场,不能从商扶贫乡里,不能搞科研造出中国“芯”,而若提笔作文再漫不经心语病迭出,吾有何颜立于人世,有何颜顶着教授职称笑纳教授薪水!何况我毕竟外文出身,中文先天不足。同是外文出身的余光中,大约二十年前任台大外文系主任时就曾自扬家丑:“不幸中文和中国文学的修养,正是外文系学生普遍的弱点。我国批评文体的生硬和翻译文体的别扭,可以说大半起因于外文这一行的食洋不化和中文不济。”有幸读得,既心惊肉跳,又心悦诚服。我出身于吉林大学外文系, 先后在南北两所名校的外文系任教,人在其中,耳闻目睹,深知余氏所言是何等确凿的历史和现实。以至每次伏案,未尝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警示自己切勿言之无文,以免将外文系“ 普遍的弱点”刹那间暴露无遗。坐以待毙,遑论远行!
乌镇木心尝言:“世界文化的传统中,汉语是微妙的,汉语可以写出好的艺术品来。”木心果然用来写出了好的艺术品。作为我——恕我重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一心情,用之于翻译,使我追求审美忠实而匡正“翻译文体的别扭”;用之于批评,使我探究审美意蕴而消解“批评文体的生硬”;用之于教学,避免“食洋不化”; 用之于创作,克服“中文不济”。如此这般,教书、译书、写书、评书,无不力求出之以文,出之以美——文字之美、情思之美、意境之美。是以结集之际,名之为《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自不待言,实际行远还是行不远,较之“文”, 必定更有赖于读者朋友的惠阅。尚希诸君,多多关照!
后要说的是,书中所收拙文,已分别发表于《齐鲁晚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海洋大学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吉祥君和五位女士致以由衷的谢意,她们是:殷健灵、黄玮、咸江南、王淑芳、张莹。我的老伙计村上君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后记中写道:“感谢过往人生中有幸遇上的许多静谧的翠柳、绵软的猫们和美丽的女性。如果没有那种温存那种鼓励,我基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在这里引用这两句话。
当然也要感谢责任编辑张欢君。不说别的,倘无她的热切约稿,这本小书就不会这么快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济南以如此文雅的面目问世。
林少华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九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垂杨初绿迎春花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