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关于区域规划方法论的著作,共分4个部分:章介绍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范畴;第二至第六章介绍区域规划基础研究内容,按规划工作展开的顺序逐步设置;第七至第十二章介绍区域规划方案构建;第十三章介绍区域规划成果编制的技术与方法。本书打破以往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规划编制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区域规划工作开展的逻辑顺序进行章节设置和内容编排,即工作流程展开时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按编制一项区域规划工作时涉及的先后顺序进行组织,强调编制规划的实际需要,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区域规划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与区域规划的实际接轨。
本书可作为地理学、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从事广义区域规划专业的规划设计人员、规划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目錄:
|
章 区域规划概述 1
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1
一、区域 1
二、规划 6
三、区域规划 10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 12
一、区域规划的行政工作内容 12
二、区域规划的技术工作内容 14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程序与步骤 17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程序 17
二、区域规划工作步骤 17
第二章 区域规划实施情况评价与问题诊断 25
节 区域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25
一、规划报告分析 25
二、规划实施情况调查 26
三、规划实施评价 28
四、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34
第二节 区域规划问题诊断 35
一、明确问题所在 35
二、弄清问题关键 36
三、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6
第三章 区域规划条件 37
节 区位条件 37
一、地理位置 38
二、区位 39
第二节 区域自然条件 40
一、地质条件 40
二、地貌条件 40
三、气候条件 43
四、水文条件 44
五、植被条件 44
六、土壤条件 46
第三节 自然资源条件 46
一、土地资源 46
二、矿产资源 48
三、水资源 50
四、气候资源 51
五、生物资源 51
六、旅游资源 51
第四节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55
一、基础设施 55
二、人口与劳动力 57
三、经济概况与经济发展水平 58
四、产业与产业结构 58
五、区域优势 60
第四章 区域规划条件调查 62
节 区域规划条件调查概述 62
一、区域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62
二、区域规划条件调查的一般方法 63
三、区域规划条件调查方案 77
四、区域规划条件调查路线选择 81
五、区域规划条件调查工作流程 82
第二节 区域自然条件调查 83
一、区域地质调查 83
二、区域地形地貌调查 84
三、区域气候调查 84
四、区域水文调查 85
五、区域植被调查 85
六、区域土壤调查 86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调查 86
一、区域土地资源调查 87
二、区域矿产资源调查 88
三、区域水资源调查 89
四、区域气候资源调查 89
五、区域生物资源调查 90
六、区域旅游资源调查 90
第四节 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90
一、区域基础设施调查 92
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调查 93
三、区域经济概况与发展水平调查 93
四、区域产业与产业结构调查 93
五、区域优势调查 94
第五章 区域规划条件与规划环境分析评价 95
节 区域分析与评价方法 95
一、区域分析方法 95
二、区域评价方法 107
第二节 区域规划条件分析评价 110
一、区位条件分析评价 111
二、区域自然条件分析评价 112
三、区域自然资源分析评价 116
四、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评价 121
五、区域资源环境容量分析评价 125
第三节 区域规划环境及其分析评价 127
一、区域规划环境 127
二、区域规划环境的分析评价 128
第四节 区域规划条件与规划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 130
第六章 区域规划预测 132
节 区域规划预测方法 132
一、定性预测 132
二、定量预测 134
第二节 区域规划条件变化预测 141
一、自然资源变化预测 141
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42
第三节 区域规划环境变化预测 143
一、政治环境变化预测 144
二、经济环境变化预测 144
三、技术环境变化预测 145
第四节 区域规划需求预测 145
第七章 区域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 146
节 区域规划目标 146
一、规划目标 146
二、区域规划目标的确定 148
第二节 区域规划指标体系 154
一、规划指标体系概述 154
二、区域规划指标体系构建 155
第八章 规划目标实现过程与总体方案构建 157
节 规划目标实现过程及影响因素 157
一、规划目标实现的基本过程 157
二、影响规划目标实现的因素 158
第二节 区域规划总体方案构建 159
一、区域规划总体方案构建的一般过程 159
二、区域规划总体方案构建的注意事项 161
第三节 规划总体方案构建的常用方法 165
一、线性规划法 166
二、多目标决策法 167
三、动态规划模型法 168
四、系统工程方法 170
五、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170
六、层次分析法 172
第九章 项目与重点项目规划 176
节 项目规划 176
一、项目类别规划 176
二、项目规模和数量规划 177
第二节 重点项目规划 178
一、重点项目的概念 178
二、重点项目规划的原则 178
三、重点项目规划的内容 179
第十章 规划分区与空间布局 181
节 规划分区 181
一、规划分区的主要内容 181
二、规划分区的目的和意义 182
三、规划分区的原则 183
四、规划分区的依据与标准 186
五、规划分区的方法 188
六、规划分区的层次与数量 190
七、规划分区命名 191
八、分区特征简介 192
第二节 空间布局 193
一、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193
二、空间布局的基本方式 194
三、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197
四、空间布局的过程与方法 199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与时序规划 203
节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 203
一、规划实施进度安排的影响因素 203
二、规划实施进度安排的基本方法 205
第二节 时序规划 206
一、时序规划及影响因素 206
二、时序规划的分类 207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的效益分析 209
节 投资估算 209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 209
二、投资估算的工作内容 210
三、投资估算的方法 212
四、资金来源与筹措安排 212
第二节 规划实施的效益分析 213
一、规划实施的效益构成 213
二、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价 214
第十三章 区域规划成果及其编制 216
节 区域规划报告 216
一、区域规划报告的构成 216
二、区域规划报告的编制要求 216
三、区域规划说明的编制要求 222
第二节 区域规划图 222
一、区域规划图的构成 223
二、区域规划图的编制要求 225
三、区域规划图编制工作流程 226
第三节 区域规划表格 227
一、区域规划表格的构成 227
二、区域规划表格的编制要求 228
参考文献 230
|
內容試閱:
|
区域规划是关于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安排与部署,是人类管理区域的一项重大决策活动。区域规划涉及面广,需要规划安排的事项多,规划编制的难度也较大。
一般而言,关于区域规划的著作较为关注如何展开规划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规划方案构建及规划过程中要做哪些事情等。鉴于此,笔者寄希望于撰写一部与以往著作不同的书,为读者提供基本的规划编制技术知识与方法。为此,本书从实际出发,为满足读者学习和掌握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的需要,着重从技术和方法层面,为读者提供一种开展区域规划编制的思路,使读者明白规划每一环节需要进行的工作,按照区域规划的技术流程进行章节编排,并将从事区域规划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各章节,从而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书分为十三章,其中:章是对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范畴的总体介绍,包括区域规划的概述,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区域规划的程序与步骤;第二至第六章属于区域规划基础研究内容,按规划工作展开的顺序逐步设置,包括区域规划问题诊断、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区域规划条件、国内外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等规划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评价,以及区域规划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及规划对象的未来变化的预测;第七至第十二章是区域规划方案构建,涉及规划目标的提炼、目标实现途径与方案的选择、项目和重点项目规划、区域空间布局及优化、规划实施进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与方法;第十三章是区域规划成果编制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区域规划报告、图件及表格编制等内容。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笔者的家人、同事(特别是蔡雄飞老师)和单位的鼓励与帮助,他们在资料收集整理、图件的编绘、书稿的编排整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黔教科研发〔2017〕85号)的支持,以及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项目、贵州省地理科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联合资助,在此特别感谢!
本书的撰写历时较长,从初提出构想到终成果,跨越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并且笔者在写写停停的过程中,总有不断的思考,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直至本书终成稿,笔者始终觉得尚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基于各种需要,本书暂且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来出版,因此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