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1)本教材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设计理论必修课;
2)能够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艺术设计的相关体系、基础理论和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作者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并注入教学实例,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
|
內容簡介: |
《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是设计理论必修课,主要讲述六方面的内容:设计的学科性质,设计的概念与内涵,设计的分类与特征,设计思维,设计的形态,设计师职业结构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设计概论新编(增补版)》在编写时,在内容上以延续经典、面向未来为主导思想,既介绍经过多年沉淀的、已规范化的经典教学内容,同时也注重创新,纳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试验性、探索性内容,并配有新颖的图片,以体现教材的时代感。
|
關於作者: |
张孟常?湖南湘乡人,1997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心理学、设计概论等课程涉及内容为研究领域,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具体教授对象,以“知行合一”为教学之本。出版专著有:《工艺美术》、《器以载道》、《服饰之美》等。
|
目錄:
|
绪论 我是谁?/1
节 独一无二的我/4
一、我喜欢做的事情/6
二、左右手与设计/10
第二节 不同的我们/14
一、五大洲四大洋/14
二、男女有别/18
三、拥抱生命的强者/20
第三节 设计以人为本/24
一、为人的需要/24
二、生态的内在价值/27
三、不应该设计什么/29
章 三大专业从何而来?/33
节 时代的设计/33
一、现实与理想/33
二、王受之看世界/34
三、艺术设计院校及专业/35
第二节 原因与结果/36
一、日常生活的平凡与伟大/36
二、三大需要形成的设计/39
第三节 器具形态的设计/42
一、器必有形/42
二、形-功能-结构/44
三、学习与创新/47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49
一、学习与创新/49
二、满足视觉心理的历史/52
三、时代的动漫艺术/56
第五节 人居环境设计/59
一、建筑类型与景观设计/59
二、街道设施与环境标志设计/62
三、城市规划设计/66
第二章 谁率先而来?/71
节 艺术是什么?/71
一、时代的晴雨表/72
二、和谐与惊奇/73
三、宽阔深刻的主题/74
四、使高新科技闪光/75
五、高技巧传导的激情天真/76
六、解析潜意识/78
第二节 设计是什么?/80
一、设计是一种创造/80
二、关系的创造设计/83
第三节 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86
一、生活方式的设计艺术/86
二、与“艺术”的不同之处/91
第四节 谁率先而来/95
一、 “艺术”还是“设计”/95
二、公共艺术的新发展/98
第三章 设计了些什么?/103
节 回首漫漫来路——手工艺/103
一、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104
二、古代西方世界的艺术设计/108
第二节 工艺美术运动前后/112
一、手工艺的建树/112
二、新艺术/115
三、风格派、构成派/118
四、装饰艺术风格/120
第三节 现代主义及现代设计/123
一、世界的工业设计/123
二、包豪斯/125
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127
四、商业繁荣下的设计/129
第四节 发展中的当代设计/132
一、从波普到流行/132
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134
三、结构与解构的高技术/137
第四章 如何评价我们的设计?/142
节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评价标准并非生态的/143
一、价值标准/143
二、人的标准/147
第二节 甲方乙方和我的理想/149
一、谈判的艺术/149
二、“概念设计”的概念 /151
第三节 市场的巨手/153
一、作品-产品-商品/153
|
內容試閱:
|
设计,是人造物的科学。人,造物;造物,为人。在造物中,成就了人类自己,创造了人境世界,不断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设计物与物的关系,设计人与物的关系,设计人与人的关系。“人造物”一词,对应于“造物”,人只是自然,也即“造物”的一份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书以上海城市的设计社会发展为主要考察点,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为具体对象,“知行合一”为设计理论教学之本。全书分六章及绪论结语,共八个部分:“我是谁?”“三大设计从何而来?”“谁率先而来?”“我们设计了些什么?”“如何评价我们的设计?”“寻找创造的心迹”“训练我们的眼和手”“我们成为怎样的设计师?”
我们在自己设计的充满人造物的环境中生活,称这个环境为“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为基础,活动的人类,人类的活动,延续发展着文化,丰富完善着个性。人居环境,散落在这个蓝色星球成片的或零星的陆地上,显而易见的道路,隐形的水空航线,将人居环境联系在一起。人居地球,不是主观选择来的,但人类已经开始在地球之外,选择愿望需要达到的另外的星球。实际上这个愿望有史以来一直存在,而现在无论是月球的尘埃上留下脚印,在火星留下自己探测器,都只是阶段性的。人类的愿望,永远在现实之外,超出现实可能的条件,同时,时时为实现的技术条件所激励激活。所有人类理想,都建立在日常的且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安居乐业。
人居环境,是设计的结果。艺术设计活跃的范围,就在人居环境中。在现有的人居环境中,或者地球可能蔓延到而矗立起来的地表。当外星球的探索之旅成为日常生活之旅,地球臭氧层外也成为人居环境时,依然需要艺术设计,设计以人为本。
21世纪是科技昌明、而人文也明确的时代、“人文”是否也走向持续地昌明,则在于人们怎样去选择,即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个体与集体利益之间选择。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揭示了对现实的设计必须将重大社会问题,定位到个人的自知与自觉之上。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每个具体行动中的人,就世界历史看来,基础的需求是什么呢?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鸣其友声,并得到合作化响应。
社会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呢?一般认为经历了“平等的部落社会、等级化的部落社会、按照政治划分层次的阶级社会以及按照经济结构划分的阶级社会这四种形态的历史更替”。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阶段。
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原本一体的国家体系与经济体系,各自独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合理的。经济体系独立表现在受市场调节,因此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人类在应对问题解决问题中探索前行。现实也是的问题是目的合理性。在目的论行动面前,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甚至个性认同都变成了某种“可获得物”,“社会成了第二自然界”。设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创造着第二自然界与人类历史。不管设计愿不愿意,至少商品经济活动是把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商品的主要营销活动环节与手段来实行的。要克服和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物化、商品化的同时被单纯工具化的弊端,艺术设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能量在今天还未得到有效释放。所以,设计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地位,必须重新认识、认定和强调。
有了这个前提,将“设计概论”课程的讲稿,整理成《 艺术设计哲学》,又因教学的现实需求缩减提纲挈领为《设计概论新编》。
八年前开始讲授“设计概论”的初衷,也是希望藉此可帮助学生实现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愿望,将学科介绍贯穿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性设计思考过程中。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作为“人造物的科学”时间并不是太长,就“设计以人为本”,关注“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西蒙)而言,还处在初创阶段。应该让准设计师们看到设计在现代所经历的整体过程,了解设计学科理论演变的来龙去脉。
研究艺术设计学科,必须从认识人类自己开始,即从自身、身边的亲人、朋友、左邻右舍开始,广及故乡民族国家的同胞,到全人类。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青年,起码的就是知道为什么而设计,再就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而就满怀理想与热情的初学者而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如何设计,至于设计什么,还没有清晰的心理需求,因为不具体,生活经验、心灵经历有待丰富。具体到一项操作,为什么设计,更是要等到有了许多人生阅历,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后,才会自觉地去考虑的。
设计理论的教师则不然,关键的任务,就是引导他们提前关注这一点。因为任何具体设计,按照其次序来说,都是从为什么设计开始的,人类之初就是如此,当时的目标具体而迫在眉睫,生存压力产生生存设计。在此基础上几千年来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程式及法则,我们在利用系统知识而事半功倍地进行新的创作时,目标对准了物,“成器”,变成了目标,而往往忘记追问初衷。
哲学是什么?一般认为哲学是对理性的反思,体现在认识、语言、行为中的理性。而这些理性经验,基于对世界或同一性的思考。而且“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艺术是什么?设计是什么?艺术设计是什么?作为单个的概念,和联合或偏正词组组成的这几个概念,远比解释哲学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不仅具有观念的层面,更重要的还具有物质实体的形式,而在变成这个实体之前,经历一个创造的转化过程。尤其是设计,如果脱离艺术的实体形式,它依然存在,无形地存在着,有形的设计无一不依赖着无形诞生。设计用语言表达,而在生活中,却易见易触易感受。设计,是具体的,具体到一时一地。时空的变化与差异,有目共睹。广义的设计几乎就是生活本身。而现代设计理论,却建立在大机器生产作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是生活世界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我们分享人类设计,同时将我们的创作设计提供给社会。既然如此,那就从我们每个人开始。从我们自身的感受开始,从认识自己开始。
身处上海中心的人民广场,从上海博物馆北门出来,对望朝南的市政府大楼,左边的大剧院,右边的城市规划展示馆构成的时代环境,及连接着身后橱窗中从深邃的时间隧道出来几千年前遗珍的,就是人类的设计活动。人类历史的开端,是设计创造的。我们今天的世界就是设计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