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
內容簡介: |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 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 本书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 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形成与实现机制、 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研究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 本书可供相关研究者和从业者参考。
|
關於作者: |
安玉莲,1978年生人,河北定州人,山东财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讲课程市场营销学、国际营销、商务谈判、广告学等。主持、参与过省级课题多项,参与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2 食品 (畜产品) 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3 鸡肉供应链质量控制研究
1.2.4 已有观点与主要不足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鸡肉供应链
2.1.1 鸡肉整体产品概念
2.1.2 鸡肉的质量标准与关键质量特性
2.1.3 鸡肉供应链的结构、 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1 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
2.2.2 鸡肉质量的影响因素
2.3 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在鸡肉质量形成中的作用
2.3.1 肉鸡养殖场 (户) 的作用
2.3.2 屠宰加工企业的作用
2.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4.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2.4.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
2.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4.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策略的含义与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 3 章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描述性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1.3 样本数据特征 5
3.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分析思路与判断依据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2.2 质量协同控制活动比较分析的思路及判断依据
3.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比较
3.3.2 质量控制标准了解程度的比较
3.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活动的比较分析
3.4.1 采用质量标准的比较
3.4.2 环境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4.3 投入品来源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4.4 检疫检验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4.5 动物福利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4.6 档案管理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4.7 设施配置质量协同控制的状况
3.5 本章小结
第 4 章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说
4.1.3 变量说明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模型终估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 5 章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分析
5.1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框架
5.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机制
5.2.2 传导机制
5.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辅助机制
5.3.1 保障机制
5.3.2 促进机制
5.4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
5.4.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5.4.2 熵变模型构建
5.4.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过程分析
5.4.4 减少系统内部正熵, 逐步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目标
5.4.5 增加负熵流, 实现促进机制
5.4.6 减少正熵流, 实现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 6 章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博弈分析
6.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6.2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博弈模型
6.2.1 纳什非合作博弈模型
6.2.2 屠宰加工企业主导的斯塔克尔伯格主从博弈模型
6.2.3 协同合作博弈模型
6.2.4 比较分析
6.3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与模拟仿真
6.3.1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拟仿真
6.4 本章小结
第 7 章 促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7.1 肉鸡养殖场 (户) 自身的对策建议
7.1.1 提高决策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
7.1.2 扩大养殖规模, 改善经营特征
7.1.3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质量行为
7.1.4 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交流沟通
7.2 屠宰加工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2.1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协同
7.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7.2.3 制定质量协同控制评估体系
7.3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3.1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 改善外部环境
7.3.2 健全法律体系, 确保有法可依
7.3.3 理顺监管体系, 提升监管水平
7.3.4 完善鸡肉质量可追溯制度
7.4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7.4.1 制定协会质量标准
7.4.2 加强协会信息披露的职能
7.4.3 加强监督和行业内部惩罚制度
7.5 消费者层面的对策建议
7.5.1 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和安全购买能力
7.5.2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7.5.3 积极参与社会监督
7.6 本章小结
第 8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 养殖场 (户)
附录 B 鸡肉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调查问卷: 屠宰加工企业
|
內容試閱:
|
前 言
鸡肉口感细腻,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佳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民对鸡肉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是伴随着鸡肉需求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 鸡肉质量安全问题日渐凸显, 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 也影响着肉鸡养殖行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 导致鸡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活动不规范, 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间不能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是关键。 本书依据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 借鉴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 综合运用系统分析、 统计分析、 结构方程计量模型分析、 熵变模型分析、 博弈分析和数据模拟仿真等方法, 在论证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质量协同控制基本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从现状描述性分析、 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形成与实现机制、 实现条件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研究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机制的相关问题。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依据鸡肉的生产工艺流程, 阐明了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标准与关键特性, 提出并论证了鸡肉供应链中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与内涵、 目标与标志、 层次与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 鸡肉供应链是一种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环境下的鸡肉具有产品整体属性, 其质量标准除具有食品的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外, 还有品类指标、 营销指标、 诚信指标和服务指标; 为保障鸡肉质量, 必须开展可以覆盖从养殖到屠宰加工, 后到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协同控制; 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内容涉及环境维护、 投入品来源、 检疫检验、 档案管理、 动物福利和设施配置等方面。
利用来自 9 省的 836 份问卷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了肉鸡养殖场 (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的认知、 质量控制水平现状,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对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性认知协同水平较高, 对质量标准的了解程度以及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协同状况较差; 屠宰加工企业在环境维护等六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水平总体上优于肉鸡养殖场 (户), 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状况较差。 肉鸡养殖场(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水平受经营特征、 环境特征和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显著的正向影响; 肉鸡养殖场 (户) 的标准认知特征、 经营特征、 决策者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协同控制认知特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肉鸡养殖场 (户) 经营特征和决策者特征对标准认知特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运用因果分析法、 图析法和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 结合实地调研数据, 剖析了肉鸡养殖场 (户) 和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与实现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来自降低风险、 提高质量、 增加收益, 信息流和价格发挥传导作用, 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消费理念、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自主的行业协会发挥促进作用, 健全的管理制度、 严格的质量标准、 充分的信息共享、 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保障作用。 动力机制和传导机制构成主导机制, 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构成辅助机制; 增加负熵流和减少正熵流是促进两环节质量协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质量协同控制效应的根本途径。
借鉴供应链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研究成果, 考虑供应链环境下鸡肉质量形成的动态性, 运用博弈模型和数据模拟仿真技术, 分析并验证了在纳什非合作博弈、 斯塔克尔伯格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 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 明确了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 肉鸡养殖场 (户) 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鸡肉供应链的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值函数; 当且仅当供应链总体利润分配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 肉鸡养殖场 (户) 和屠宰加工企业的个体利润达到帕累托, 双方实现质量协同控制。
基于前文研究结论, 从肉鸡养殖场 (户)、 屠宰加工企业、 政府、 行业协会和消费者 5 个层面提出了促进肉鸡养殖场 (户) 与屠宰加工企业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具体包括: 肉鸡养殖场 (户) 应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提升经营特征, 完善企业制度, 同时加强与屠宰加工企业的沟通和交流; 屠宰加工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惩罚机制及协同度评价体系;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行业支持政策, 尽快完善鸡肉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理顺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追溯制度; 行业协会应出台协会质量标准,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职能; 消费者应该培养成熟的消费理念, 提高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