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368729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田海龙、赵芃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7337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7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編輯推薦:
该书出版助于该学科和领域的学习者和兴趣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可以更有效地积聚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融合语言文学的研究力量和资源,调动各相关学术团体的学术研究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內容簡介:
本书涵盖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学等多个社会语言学传统分支,也包括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这些新兴的究路径,还特别阐释了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如语言流动研究、风格变异研究、交际界位研究、话语互动研究。不仅呈现出社会语言学从传统中发展理论、从经典中创新方法的历史图景,而且展现出社会语言学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的广阔前景。书中丰富的研究案例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理解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關於作者:
田海龙,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系列丛书的编委和顾问委员会成员、系列丛书《南开话语研究》总主编、《话语研究论丛》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
目錄
第1 章 绪论 1
1.1 社会语言学探源 3
1.1.1 基于文献考据的探究 3
1.1.2 基于社会语境的探究 7
1.2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0
1.2.1 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1
1.2.2 英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4
1.2.3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9
1.3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 24
1.3.1 基本概念 24
1.3.2 基本理念 28
1.4 本书结构 30
1.5 小结 35
部分 传统与发展 37
第2 章 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39
2.1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40
2.1.1 同质性语言观 40
2.1.2 异质性语言观 42
2.2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45
2.2.1 假设—推导 46
2.2.2 数理统计 49
2.3 拉波夫的变异研究 50
2.3.1 马萨葡萄园岛的研究 50
2.3.2 纽约地区的研究 55
2.4 埃克特的变异研究 61
2.4.1 言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 62
2.4.2 贝尔顿中学的研究 66
2.5 拉波夫传统的再创新 72
2.6 小结 78
第3 章 人类学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79
3.1 语言与社会之关系 80
3.1.1 萨丕尔和沃尔夫 80
3.1.2 马林诺夫斯基和戈夫曼 81
3.1.3 海姆斯和甘柏兹 83
3.2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85
3.2.1 “互动”的三个特征 86
3.2.2 “互动”与“交际” 88
3.2.3 “言语事件”与“情景化提示” 89
3.3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93
3.3.1 质的研究 93
3.3.2 质的研究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体现 97
3.3.3 方法论的更新 100
3.4 21 世纪的新课题 101
3.4.1 “表演”与“使文本化” 102
3.4.2 言语互动与新媒体依赖 105
3.5 小结 107
第4 章 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 109
4.1 语言、社会与认知 109
4.1.1 认知社会语言学 110
4.1.2 社会语言学认知研究 113
4.2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案例研究 117
4.2.1 两个相关概念 117
4.2.2 年度热词的社会认知机制 119
4.3 体认社会语言学 125
4.3.1 从“认知语言学”到“体认语言学” 126
4.3.2 从“体认语言学”到“体认社会语言学” 127
4.4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新进展 129
4.4.1 认知话语分析 130
4.4.2 认知语境分析 134
4.5 小结 138
第5 章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 139
5.1 批评话语分析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 140
5.1.1 共同的研究对象 140
5.1.2 共同的研究课题 143
5.2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形成动因 148
5.2.1 社会历史动因 149
5.2.2 学科融合动因 153
5.3 话语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发展 156
5.3.1 市场与市场化 157
5.3.2 媒介与媒体化 160
5.4 小结 164
第二部分 经典与创新 167
第6 章 语言流动研究 169
6.1 全球化及其话语再现 170
6.1.1 全球化 170
6.1.2 全球化的再现 171
6.2 语言流动的两种方式 172
6.2.1 隐性语言流动 173
6.2.2 显性语言流动 174
6.3 语言流动的特征 176
6.3.1 语言流动与社会意象的唤起 177
6.3.2 语言流动与个人上升空间 180
6.3.3 语言流动与新层级的产生 182
6.4 语言流动的复杂性 185
6.4.1 购物袋上的语言流动复杂性 185
6.4.2 显性和隐性语言流动的交错 188
6.4.3 指向秩序与指向性秩序的交叉 191
6.5 小结 194
第7 章 风格变异研究 195
7.1 变异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195
7.1.1 基本特征 196
7.1.2 典型案例 198
7.2 工具性概念 200
7.2.1 “再情景化” 201
7.2.2 “指向性” 204
7.3 分析框架 208
7.4 风格变异研究案例 209
7.4.1 “S 情报站” 209
7.4.2 “殡葬”变迁 214
7.5 小结 222
第8 章 交际界位研究 223
8.1 交际界位概念的涵义 224
8.1.1 杜博伊斯的定义 225
8.1.2 基斯林的定义 226
8.2 交际界位研究的特征 227
8.2.1 作为协商性行为的交际界位 228
8.2.2 导致不确定后果的交际界位 229
8.2.3 贾菲的概述 231
8.3 交际界位研究的前沿性 232
8.3.1 语言与社会的动态关系 233
8.3.2 对风格的形成与区分的阐释 234
8.3.3 对身份特征的阐释 235
8.4 交际界位研究案例 237
8.4.1 言语互动与交际界位 237
8.4.2 交际界位与语言风格 241
8.5 小结 249
第9 章 话语互动研究 251
9.1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251
9.1.1 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 252
9.1.2 “话语”与“话语互动” 255
9.2 话语互动研究路径 258
9.2.1 分析模型 258
9.2.2 分析框架 261
9.3 话语互动研究案例 263
9.3.1 纵向话语互动 264
9.3.2 横向话语互动 269
9.3.3 历时话语互动 278
9.4 小结 284
第10 章 展望 285
10.1 课题多元扩展 286
10.2 方法更新拓展 289
10.3 理论创新发展 293
10.4 学科融合进展 297
10.5 小结 301
参考文献 303
术语表 321
索引 327
后记 339
內容試閱
本书是一部探究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新发展的著作。之所以以此为题著书立说,是因为21世纪的社会语言学较其在20世纪中期刚诞生时已经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而呈现这一发展过程,特别是呈现社会语言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内生发展动力,对于当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社会语言学在20世纪下半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方法层面,都不逊于以研究语言系统为目的的普通语言学和以研究语言能力为重点的转换—生成语法。进入21世纪,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仍然强劲,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以索绪尔和乔姆斯基为代表的20世纪的主流语言学。这些发展成果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语言学的传统得到发扬,如变异社会语言学和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一些传统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入阐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社会语言学进一步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彼此借鉴,产生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而所有这些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都与新时代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伴随新时代产生的新的社会语言问题是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随之带来语言的流动,致使语言使用情况变得复杂多样,语言与语言使用者的身份、思想和风格深度融合。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直面这些新的社会语言问题,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创新发展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老课题,而且提出了许多可以阐释新的社会语言问题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就如同初从探究社会语言的过程中产生那样,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深深地植根于对当下社会语言问题的深切关注之中。
本书关注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但也不忽视社会语言学的传统和经典。我们认为,如果要辨识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开拓创新,并讨论社会语言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就必须首先了解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谙熟社会语言学过去取得的经典学术成果。从另一个方面讲,社会语言学的内容博大精深,社会语言学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也层出不穷,在这样一本篇幅有限的书籍里讨论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如果要避免以偏概全的缺陷,一种可能便是将关于新发展的讨论建立在对社会语言学经典和传统的认识上面。因此,我们将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讨论社会语言学的传统,第二部分讨论社会语言学的创新。当然,传统与创新并不能截然分开,虽然部分关于传统的讨论可以确定第二部分讨论的范畴,但也包含发展和创新的内容。同时,这种“发展源自传统、经典见证创新”的结构安排,也体现在每一章的讨论之中。
具体来讲,第2章至第5章构成本书的部分,在体现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主要讨论社会语言学的不同传统和路径。例如,第2章“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和第3章“人类学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相对于第4章“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第5章“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更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经典,而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则属于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新发展出来的研究路径。就这四章的内容而言,各章除了讨论各自在理念和方法方面具有的特征之外,还特别注重讨论它们各自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6章至第9章构成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以部分的内容为基础讨论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的新发展。例如,第6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流动的研究,第7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风格变异的研究,第8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交际界位的研究,第9章讨论社会语言学关于话语互动的研究。这四章的讨论涉及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取得的新成果的多个方面或维度,既包括对21世纪社会生活中新的语言问题的研究,如第6章中关于语言流动的研究,也包括对社会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和创新,如第7章风格变异研究是对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的一种发展;不仅包括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提出的新概念,如第8章讨论的“交际界位”概念,而且包括社会语言学与话语研究结合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如第9章讨论的话语互动研究。尽管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并非这四章的内容所能涵盖,但是,这四章的讨论也足以表明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既是对新问题的新思考,也是对传统的再创新,不仅体现在新的概念上面,而且体现在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上面。
本书一共10章,除了以上八章的内容,还有第1章“绪论”和第10章“展望”。作为开篇,第1章为本书设定一个基调,即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开拓创新的学问。因此,第1 章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的梳理,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基本概念和理念的讨论,不是抱着一种寻求定论的心态,而是遵循一种探索的精神。第10章与第1章首尾相照。如果说“绪论”是对社会语言学发展历程的简要概括,那么,经过第2章至第9章对社会语言学不同传统和路径以及这些传统和路径在21世纪发展的讨论,“展望”则体现出我们讨论社会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所具有的信心。第10章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沿着本书前面各章的论述脉络,从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四个方面展望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发展的广阔前景,其理据便是来自前几章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本书基于对社会语言学传统和经典的讨论,探究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并展望社会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不同于社会语言学的教科书,因此也不可能包含社会语言学的方方面面。同样,本书也不是对社会语言学某个学派(或特定内容)进行的特定阐释。尽管如此,本书的学术价值仍可见一斑。首先,本书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是基于对新的社会语言问题的研究,社会发展了,催生了新的语言使用问题,对这些语言问题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其次,本书发现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也体现在对传统问题的再研究之中,如对拉波夫变异社会语言学中涉及的“风格”问题的再研究,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后,本书认为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源自社会语言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融合,在这种彼此借鉴的过程中,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和拓新。除此之外,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其他一些新的思想和思考,如我们关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创新的认识等。我们希望以此和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共同丰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田海龙 赵芃
2021年3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