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內容簡介: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给人民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在工作和就业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方面创造了新的就业模式,比如平台经济,另一方面也大量替代了传统岗位。女性在传统经济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经济模式对于女性的工作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是机会还是挑战?我们对此又能做些什么?本书以人权的视角,从工作权的概念切入,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传统就业的性别影响,对平台经济中女性劳动者的影响,以及与主要由女性承担的家庭照顾劳动的关系,并探讨法律和政策可能做出的回应。
|
關於作者: |
陆海娜,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性别与科技中心主任。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
目錄:
|
目录
导论
章 性别视角下的工作权概念
节 工作权的起源
第二节 工作权的概念
第三节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工作权概念:批判与重构
第二章 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就业的性别影响
节 大数据、算法对招聘的性别影响
第二节 大数据对劳动者隐私权的性别影响
第三节 人工智能对就业安全权的性别影响
第三章 平台经济与女性劳动者
节 平台经济赋予女性的新机遇
第二节 平台经济与就业歧视
第三节 平台就业与家庭平衡的迷思
第四节 女性与数字鸿沟
第五节 法律与政策如何回应平台经济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与家庭照顾劳动
节 人工智能替代家庭照顾劳动的现状与前景
第二节 人工智能替代家庭照顾劳动的性别影响
第三节 人工智能对有酬家庭照顾劳动的性别影响
第四节 人工智能对无酬家庭照顾劳动的性别影响
结语 妇女工作权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工作权是我的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当时选题的契机是我国于2001年批准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而当时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分流冗员,不少工人因此下岗再就业。这些引起了我对该公约第6条工作权保护的好奇心:国家在实现其经济社会宏观目标的时候如何保护个人的工作权。研究起来才知道工作权的内容如此庞杂,在博士阶段也只可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我对该权利的热情不减,在完成博士论文,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后,又从反歧视和平等原则的角度对工作权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性别平等的角度。
之后,平台经济开始在我国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劳动者保护问题,国内劳动法学界也开始关注与平台经济相关的劳动法问题。我认为从劳动法的技术角度无论如何安排和规制这样的新型劳动方式,包括如何定性劳动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讨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劳动者是人,应该享有基本的人权。牢记这一点,讨论就不会偏离方向。因此,一个人权的视角是必须要有的。对此,我从社会权利的视角对平台经济中的劳动者保护做了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用工模式对女性的影响,由此扩大到思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妇女工作权的影响。在另一本专著计划里,我打算专门讨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工作权的一般性影响。本书的侧重点在性别。
出于女性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于男性的个人经验,我对女性主义理论非常感兴趣。从性别视角看问题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在法学领域,性别议题常常被忽视,被认为是个微不足道的边缘话题。法律也常常被认为是性别中立的,除了一些专门以保护女性为目的的法律,一般的法律有关性别影响的讨论较少。这当然与法学界以男性为主有关系,女性学者人数较少,且常常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其学术观点也往往不受重视。抑或女性学者在长期缺乏性别视角的学术环境中也未必就有性别视角。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女性学人开始关注性别议题,有性别视角的学术成果逐渐增多。本书希望能在这些成果上增加一项。
女性在传统就业环境中一直受到各种形式的歧视,那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新经济模式对女性来说又意味着什么?是机会还是挑战?我们对此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申请了中国人权研究会2020年的年度课题并有幸入选,于是成就了本书。
要感谢的名单很长,无法在此一一列出。首先要感谢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对我这项研究的支持。感谢我的研究助理郝万媛、魏依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后期的校订工作。也感谢未来法治学院对本书的出版资助。同事们的研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想法和灵感。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雷春丽编辑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当然,还要感谢家人的关心与支持,使我能用心完成这样一部耗时耗力的作品。
由于我的个人智识与能力的有限,本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欢迎学界同人批评指正!
陆海娜
于世纪城翠叠园
2021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