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书刻相对论:刻道与书法的辩证统一

書城自編碼: 36840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胡川隆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657797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9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非遗项目“留墨石刻”传承人胡川隆先生
多年思考、实践成果与报道结集
★新时代汉字艺术演变发展的一次探索
★龙华宝地,孕育刻道新说;上海非遗,见证留墨石刻
內容簡介:
作者胡川隆自幼酷爱中国书法,长期从事汉字艺术、“刀笔合一”的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大理石上由传统刻字换新为留墨石刻技艺,先后创立乐帮龙华留墨刻石社、上海刻道书画院,《解放日报》报道曾赞誉留墨石刻充分体现了上海科技文化发达的特征,曾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留墨石刻于2007年列入徐汇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收录作者关于非遗项目留墨石刻、书法、传拓等研究文章和相关媒体报道,并配有数十幅非遗留墨石刻作品,是作者在留墨石刻方面研究成果和报道的一次汇集。
關於作者:
胡川隆,1949年生于上海,自幼酷爱中国书法,长期从事汉字艺术,“刀笔合一”的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大理石上由传统刻字换新为留墨石刻技艺,先后创立乐帮龙华留墨刻石社、上海刻道书画院,留墨石刻于2007年列入徐汇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
目錄
目 录
前言
胡川隆留墨石刻简历
书刻相对论——刻道与书法的辩证统一
字道论——殷墟甲骨文字、刻道、书法三者关系之我见
千年龙华汉字刻道三景
留墨石刻
留墨石刻浦江两岸轨迹
文房“第五宝”——胡川隆和他的“留墨刻”镇纸
留墨石刻 留下佳话
载体以木为主,是中国刻字艺术发展的方向吗
龙华刻道十二钱图
刀笔合一,书刻同道
书法留墨石刻作品
一刀一笔走江湖,一心一意传古意——探访非遗项目留墨石刻传承人胡川隆先生
內容試閱
前 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位于龙华的上海大理石厂学习时,发现在大理石上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书法、刻字的自然墨色之美,这无疑预示着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继甲骨、青铜、竹简、木简、碑石、花乳石等不同汉字载体转换演变之后的又一次创造性转化。1995年,我从上海金山农民画院陶艺研究所的本地陶版材料上获得启发,开拓了集自书、自刻、自拓于一体的上海陶版彩拓系列新品种。1997年,因上海大理石厂濒临倒闭,我成立了乐帮龙华留墨刻石社,以大理石为载体,融合传统书刻,“杂交”培育出了新一代留墨石刻、刻道、字道。因我于2009年退休,2010年,乐帮龙华留墨刻石社转为上海刻道书画院。通过刀笔合一、书刻同道的不断实践,我反复论证了“书刻相对论”,从而打开了汉字艺术与汉字科学相互交融发展的大门。
简而言之,留墨石刻是传统书刻文化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发展出来的新成果;“书刻相对论”的提出,为科学构建完整的汉字艺术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海刻道书画院
徐汇区非遗项目留墨石刻传承人 胡川隆
2021年6月12日于龙华社区

留墨石刻是一种在传统青石碑刻、花乳篆刻及嘉定竹刻留青技法等基础上形成的雕刻技艺。这项技艺兼用阴刻双刀与阳刻手法,并巧用石材的自然墨色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书画的墨色神韵和拓片的金石气质。
20世纪以来,留墨石刻技艺在以上海徐汇区龙华街道为中心的原上海县杜行召楼镇、漕河泾镇、龙华镇一带颇为流行。历经多年的磨砺与演变,现在留墨石刻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石刻技艺。2007年,留墨石刻被列入上海市徐汇区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 承传统工艺 推大理石刻
雕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根据载体形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种类又可以分为竹刻、石刻、木刻、砚刻等。其中所谓的“石刻”,就是将文字、图画等镌刻在石料上的技艺,其成品在东汉以前被人们称作“刻石”。著名的泰山石刻,就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时,大臣李斯等为歌颂始皇帝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到了东汉时期,石刻成品的种类已大致完备,可分为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造像、石刻图像(如汉砖)、刻帖等。这些类别当中又以碑碣居多。石刻艺术自东汉以后全面兴起,全盛于唐代,历宋、元、明、清而一直未衰。
古代以碑碣为主的各类石刻作品主要是用青石作为刻制坯料。到了后来,用于篆刻的花乳石也成为人们刻石的好材料。青石作为石刻用料的好处在于它不但产量大,开采成本相对低廉,而且质地细洁,结实耐用,刻制出来的成品颇具古意。花乳石之所以能在明代以后一跃成为篆刻使用的主要材料,就是因为它
的质地松软,易于上刀镌刻,又有着丰富的色彩,比金属材质更能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更重要的是,用它刻印的作品极富表现力,朴茂遒丽的刻绘字迹,会给人以从容萧疏、一气呵成之感,并时时透露出一种古朴浑穆的金石气质。
与青石、花乳石相比,大理石则更加耐蚀而坚硬,并且拥有青石、花乳石在刻字方面的双重优点。20世纪初,位于龙华的上海大理石厂及厂外的能工巧匠们采取阴刻双刀的石刻手法,用大理石刻将传统的青石刻取而代之。从此以后,越来越多采用大理石材质的碑刻及其他手刻工艺品在上海龙华地区应运而生。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琢磨与开拓,大理石刻制品已相当成熟,它不仅比传统的青石刻更具实用性,而且形制美观大方,欣赏价值高,并为本地区传统石刻技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