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爱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
畅销书作家乔纳·莱勒 用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讲透爱这件事
爱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爱不会消失
当一切分崩离析,爱让我们坚持下去
|
內容簡介: |
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西方文学作品和社会思想中有关爱的演进历史,科学地分析了情感的演进过程,揭示了形成良好关系的内在机制。
这本书中所说的爱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亲子之间,伴侣之间,朋友之间,爱是每天都无处不在的奇迹,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相较于带来日常快乐的依恋关系,我们更愿意拥抱转瞬即逝的情感;相较于一直都在身边的爱,我们更容易沉迷于一见钟情。但是,激情并不是爱。
我们虽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感动唏嘘,但爱不同寻常的特质却是它对抗习惯的力量。作者莱勒说,爱并不建立在神秘的、热血沸腾的激情中,而是需要对一系列能力长久的培养和提升,这种缓慢形成的爱,才更加迷人。我们遭遇逆境时的果敢沉着,或是脱离稚气步入成熟的终成功,无一不是我们爱别人和被爱的结果。
这本书集合了心理学和文学上的各种分析,研究了爱如何形成,如何塑造了我们,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爱,我们如何在爱的旅程中,建立并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
關於作者: |
《纽约客》《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撰稿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过罗氏奖学金,曾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工作。《科学美国人》“大脑物质”(Mind Matter)博客的编辑,他的博客“前额皮层”(Frontal Cortex)得到很高的赞誉。曾出版《如何做出正确决定》,莱勒总是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尖端的科学和心理学发现讲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
目錄:
|
引 言 习惯化与持久的爱
章 依恋关系:人们生活的动力
插 曲 痴恋的假象
第二章 爱与奉献
第三章 婚姻计划
插 曲 离婚
第四章 信仰的力量
插 曲 失爱
第五章 回忆:关于爱的故事
插 曲 爱的对立面
第六章 坚毅:如何让爱持久
尾 声 爱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人的一生中主要受两个心理规律支配。这两个心理规律相互对立。
个心理规律是习惯化(habituation)。习惯化规律特别简单:如果我们反复接触一个刺激物,不管这个刺激物是什么,时间久了,都会渐渐忽视它,因为这个刺激物一直都在那儿,我们对它不再会有感觉,从而失去兴趣。拿我们穿的内衣打个比方。我们天天都穿着内衣,但你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吗?你会意识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吗?因为太习惯了,所以你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内衣接触到的是我们身体中敏感的神经,但是这些神经发出的信号已经被我们忽视掉了。我们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内衣像空气,被我们无视了。
习惯化重要的意义跟快乐有关。动物按指令行动会获得奖赏,但习惯化规律意味着奖赏带来的回应会越来越少。这就是口巧克力蛋糕比第二口好吃,第三口不如第二口好吃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接触到新电器、触摸到新屏幕时会很兴奋,但时间久了,就会对它熟视无睹,丢在角落里任它落满灰尘。快乐总有一天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日常的无聊和漠然。
习惯化的力量无比强大。习惯化是一个有神经系统的物种都有的心理特质,不管是果蝇还是人类,都具备这一特质。科学家仔细研究过海蛞蝓和瘾君子的习惯化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经济学家用习惯化来解释过为什么金钱和幸福无关;习惯化的概念还被用来解释为什么时装会很快过时,为什么衣服还没怎么穿就不再吸引人。习惯化不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从很多方面看,习惯化就是现实本身。我们天天都在追求转瞬即逝的东西,追求短暂的欲望。
不过,习惯化并不会毁了一切。我们的人生还受第二个心理规律的支配,这个心理规律关乎什么会持久存在。在幻灭中,有些欢愉会一直存在。比如,我们发现喜悦不会消失,结识的人一直都那么有趣。我们怎么称呼这些事吗?我们说“我们爱它们”。
本书的主题如下:爱是永恒的意义。爱是内衣的对立面,是巧克力蛋糕的对立面。爱不是快乐、激情或喜悦。更确切地说,如果快乐、激情和喜悦能够持久存在,那么这些情感就都是爱。我们往往以感情深厚的程度来定义爱——爱是深厚的那种情感。不过,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时间久了你才能感受得到,因为时间摧毁不了的,才是爱。
爱只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另一种说法。
下面这种关于爱的观点很奇怪。在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被刻画成为奇妙的痴狂,一种狂喜,这种狂喜让陷入爱情的年轻人冲动地说出世上浪漫的话。这种强烈的情感体现出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多么神奇,神经系统传导的能量有多强大。在这种情感支配下的人生注定是这么度过的:欣喜若狂、心醉神迷,恋爱的所有细节全都永远生动地刻印在他的记忆回路中。陷入情网意味着,一个人终于知道其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另一个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
莎士比亚不是个写爱情故事的人,他只是比别人会写。所有著名的爱情故事的情节(从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都跟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基本情节差不多。爱情是帕里斯次看到海伦时候的感觉,也是泰勒·斯威夫特总在唱的流行歌的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不只是一个老套有趣的故事,相反,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几乎解释了所有关于爱情的科学研究。比如,进化生物学家解释说,性激素的短暂上升产生了情感,男性因为性激素短暂上升才进入到情侣关系中。另外,神经科学家总结说,爱情带来的快乐只是多巴胺大量分泌的结果,是神经传导物质(即多巴胺)在突触中停留时间太长造成的。(这没什么神秘的,就是化学物质的作用。)近对热恋中的男女进行的脑扫描显示,这些化学物质来源于几个脑区,这几个脑区都与之前谈到的带来愉悦感的享乐奖励有关——吸毒和吃甜食都能让人感到愉悦。科学家指出,爱只是情欲过盛的结果,爱带来的愉悦感太强,以致影响了人的判断能力。
可惜的是,这种观点——“爱情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情”,是有问题的,它并不完整。这种观点认为爱情是二元的:要么得到爱,要么失去爱。如果真是这样,爱就显得太简单了。就好像我们只需爱上对方,然后什么都不做,爱就可以自然而然发展下去了。爱可没有这么简单。爱不是简单地按“开始”键和“结束”键就可以,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先前关于爱的科学研究的弊端就显现了。这些研究无法解释为什么爱会持久存在。依据这些研究,爱只是神经传导的产物。毕竟,正如大家所知,产生爱的神经传导物质也会让恨习惯化。化学物质解释不了为什么爱会持久存在,也无法告诉我们爱如何持久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用罗密欧分泌荷尔蒙或朱丽叶脑核磁的结果来解释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不够的。这些科学结论很有趣。不过,有趣主要是因为它们只揭示了一部分真相,有些真相它们还揭示不了。(E.E.卡明斯曾写道:“爱情的作用是建构未知。”)我在本书中会引用很多学者的学术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研究短暂分泌的化学物质。相反,本书引用的研究关注的是持久的爱和日常生活中的爱。有些研究尽管只是间接提到了这类话题,也被本书引用。这些研究多数是纵向研究,跟踪研究人们的生活和爱。罗密欧遇到朱丽叶时,会吟诗作赋。他跟朱丽叶搭讪时用的是五步抑扬格的诗。虽然这看上去令人愉悦,但它不是现实中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用诗歌搭讪爱人。
本书描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并且尝试详细描述出爱需要付出的所有努力。本书不是回忆录,也不是什么爱情指导手册。本书是带着我自己个人动机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支撑我的爱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在本书中描写了爱持久存在这一点(即使身处艰难时刻,爱也在身边),这并不是在总结抽象的事实,而是在告诉读者我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