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回顾了中西医对防卫免疫的认识历史,主要包括秦汉时期中西医理论创立时对人体防卫理解的巨大差异、公元六世纪后中西医对防卫认识的变迁、近代中西医对防卫认识的巨大转折、1949年后中医卫气的边缘化及西医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几个部分,后对中西医对防卫免疫的认识历程做了深刻反思和系统总结,对中医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考。全书共约20万字,分为7章,紧扣新冠肺炎时代热点,观点极具创新性和前瞻性,可能的读者对象包括医学史研究人员及爱好者,中西医从业人员,中医学生,中医爱好者。
|
關於作者: |
周东浩,男,1972年生,主任医师,博士,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中医营卫学说有独到研究,曾出版著作《中医:祛魅与返魅——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现代化及营卫解读》。
|
目錄:
|
绪言
章中西医理论创立时对防卫认识的差异(公元前
5世纪—公元5世纪)
节《黄帝内经》对防卫系统的认识
第二节古希腊医学对脓肿的误解
第二章中西医防卫认识的变迁(公元6世纪到鸦片
战争前)
节西医对获得性免疫现象的认识
第二节中医卫气学说的保存、发展和异化
第三节中医对天花病因及获得性免疫的认识
第四节中国的人痘接种术
第三章近代中西医关于防卫认识的巨大转折
(1840~1949)
节西医免疫学从19世纪末开始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当中医遇上西医:中医卫气遭遇全面的误读
第四章中医卫气的边缘化和西医免疫的飞速发展
(1949年至今)
节中医营卫学说的争鸣和边缘化
第二节西医防卫系统认识飞速发展
第五章中医卫气理论近现代不断遭遇误解的原因分析
节中西医对防卫系统认识的过程差异
第二节近代中国社会落后,不利于中医发展
第三节中学落后、西学先进片面认识基础上的文化自卑
第四节中西医哲学方法论不同
第五节中西医研究的不同科学路径
第六节语言演变的复杂性
第六章营卫: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节现代医学关于营养和防卫相互作用的认识
第二节营卫是中医建构的元模型
第三节营卫相互作用是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
第四节复杂性视角下的营卫思考
第七章营卫:失落的和氏璧
节营卫: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第二节不同范式视角下的防卫系统
第三节不能以西医“尺度”作为衡量中医科学的标准
第四节中国古代有科学
第五节重新评价卫气,厘正医学史
补记一人痘接种术起源与传播新考
补记二百年诺贝尔奖营卫进阶之路
写在后
|
內容試閱:
|
作者的话
二十多年前暑月的一天,晚上,凉风习习,两个少年铺了凉席躺着,对着满天的星星发呆,树影婆娑,一切似乎静得出奇。
“弟弟,你上中医大学大半年了,都学了什么?”
“学的都是一些中医刚入门的东西。”是啊,中医是什么,阴阳五行,一二三四大要点再1234小要点,我自己也茫茫然啊。
“弟弟,你说有了中医,咋又有西医呢?中医和西医有啥不一样?”
“中医和西医不光是西医打针,中医喝药汤子,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也不一样……”我把老师上课讲的一二三四、阴阳五行乱七八糟的给哥哥海侃。还好,幸亏中医博大精深,他没听出我话的破绽。其实老师的一二三四早让我说成一三五八了。
“为啥中医西医要分开呢?人不是一样的人,病不是一样的病吗?怎么中医看就是中医的病,西医看就成了西医的病了?”哥哥显然被我绕糊涂了。
“中医看的是证,西医看的是病!”话还是转述老师的话,心里却渐渐地发虚了。就是啊,人不是一样的人吗??
“病是一样的病,人是一样的人,不应该分成两种!咋光听说中医西医,就没听说中化西化(中国化学、西方化学)、中数西数(中国数学、西方数学)呢?”哥哥显然来了兴趣,本来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不知咋的就变成了激烈的争论。
“中医西医那是两个理论体系,它不一样!”我虽然有老师的一二三四法宝,却辩不过哥哥,也急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对中医还懵懵懂懂的我,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中医西医早晚会统一起来!”哥哥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眼里也放出光来。
“中医西医融合不了……”后的结果大家一定想得到,两个人谁也说不过谁。睡眠之神轻轻地抚摸过来,结束了这场幼稚的辩论。
是啊,病是一样的病,人是一样的人,为什么统一不起来呢??以前的记忆大都模糊了,唯独这场辩论却让我记忆犹新。冥冥中似有天意,我会工作几年后再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对于不从事中医的哥哥来说,怕早就把这场辩论忘却了吧!
记得刚踏上临床时,令我困惑的就是西医“病”和中医“证”的关系问题。开始我对《中医内科学》的症状病名诊断不满意,诊断“胃脘痛”的是“胃癌”“胃溃疡”还是“胃炎”?许多下壁心梗的开始表现也是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但简单地根据症状表现说它是“胃脘痛”并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显然,中医的病名已经远远落后于临床的发展。相对来说,西医的病名明确规范,和临床贴合得比较好,所以我曾对西医仰慕了一阵子。不过,时间长了,西医的毛病也渐渐显出来了,如过分看重检查,许多病西医无药可治,效果不佳,中医倒有很多有效的处理办法。从理论方面说,西医的理论虽然严谨,但是总感觉和临床隔了一层,中医的书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读之引人入胜,却失之于宽散。
我的头脑就在西医和中医的不断交锋中挣扎着,实践也是时而中医,时而西医。我的处境应该是像我这样二十世纪末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一代中医的缩影。现实的困境促使我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医和西医到底有什么不同?中医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可能是每个直面现实的中医人都曾或深或浅思考过的,这个困惑是整个中医界的困惑,可是当时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凭着个人的感觉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也常常蹦出一些改良中医的片段思路,可是很快就又陷入一团乱麻之中,这种情况直到我重读了祝世讷教授的《系统中医学导论》后才得以改观。
《系统中医学导论》是上学时当作课外书发下来的。在我开始与它共处的六七年时间,我没读进去过。“系统”“还原”“超循环”“耗散”,这些新奇的概念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如读天书。就像上学时学《内经》怎么也看不懂,自己向自己发狠赌气把《黄帝内经》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可结果依然是青蛙跳井——不懂(扑通)!
看《系统中医学导论》和看《内经》的感觉差不多!可是,这一次不同,有了几年临床成功和失败实践的基础,带着解决困惑的目的来读《系统中医学导论》,很快就读进去了,一些困惑解决了,更多的困惑接着产生,一个接一个新奇的想法冲击着我,给我的思想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再读《内经》《伤寒》《金匮》和《温病》,也读进去了,一些地方读懂了,一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些地方还是不懂,总的认识框架却建立起来了,就像著名的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一样,经典的河流既不像小松鼠说得那样深(神),也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试过了才知道!
经典是伟大的,却也并不是神话,它并没有超越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经典也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中医的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这并不是我特别关注的内容,我更关注的是中医超出于西医的那一部分,这是中医的精华。要发展中医,必须继承这一部分精华,只有在系统论的视角里,才能真正地理解它!区分它!
系统论给我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中医(西医)的大门,我为之兴奋不已。有了中医系统论的指导,我对中医西医的差别以及各自优缺点认识更深刻了。我看中医书时,一边感叹于前人的伟大智慧,另一边又对中医前科学的粗朴形态感到深深的不满。别的不说,至少化验检查应该纳入中医的理论体系吧。中医在这重要的一块缺席,在医院里尤其在住院部根本吃不开。中医辨证的灵活也常常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取得了疗效甚至自己也觉得神奇,这时就很羡慕西医化验的精确。如果中医能用化验来指导,就太好了!
我看西医书时,感觉西医的理论确实精细,可是太刻板了,和病人的实际所见常常隔了一层,临床上的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让我不禁又怀念起我的本行——中医来。我曾经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一些临床问题,却发现这实际上是个无底洞。缺少大量临床和基础科研的支撑,系统论对解决具体的临床问题没有直接的用处。
随着临床的增长,我对中医西医的不满也在慢慢地增长。当然,增长的不只是不满,还有困惑,系统论解答了我一部分困惑,但更多的困惑还在等待着我,我希望能为我的困惑寻找答案。中医系统论让我知道,必须用系统论来发展中医。然而我读了中医现代化的一些书,一些文章,却只看到了一个字——“乱”,到处充满的也都是“困惑”“危机”这些词,老牛、小松鼠、大象、小蚂蚁各种各样的话语在网上、杂志上争论不休,中医现代化甚至连基本的系统论研究思路都没确立。中医踯躅独行,进退两难,中医系统论也只是停留于哲学的探讨,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有人曾经批评说:“系统论,仅仅是一种哲学方法,如何用它来揭示中医学,或者来诠释生命科学,还是要有一种另外的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作为基础。”这种批评是中肯的,我也切实感到了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不足。在病证思考的过程中,重读《内经》,久未重视的营卫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营卫正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中医概念,它与阴阳相对应联系,它还惊人地符合系统论对人体认识的基本原理,同时,《内经》关于营卫的一些说法,竟与现代营养代谢和免疫学的进展若合符节,它也许就是破解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口。为此我专门写了几篇文章,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谁知越写越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一陷入竟不能自拔,注意的焦点也渐渐从临床转到营卫这个本来与己并不相关的题目上来!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龙子仲编辑慧眼识珠,推出了我关于营卫学说思考的本书《中医:祛魅与返魅——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中医现代化及营卫解读》。所谓祛魅,有去除困惑和纷扰的意思;返魅,表示希望恢复它充满魅力的本来面目。
不知不觉,离我的本书出版已经十二年了。我仍然偶尔写一些营卫方面的聊胜于无的小文章,可是大道唯孤,知音难觅。大家普遍不理解的是:既然营卫这么重要,为什么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中已经很少提及,临床上也不大使用了?!我不由语噎,这也是自己一个很大的困惑。经过不断思考的反刍,我约略地有了一些认识的框架,几次提笔想写,却发现这是一个超大的题目,需要的知识量非常巨大,绝不是几千字的文章所能涵盖过来的。它要极大地挑战过去已经成型的医学史,很难被人接受和认可,就一再地搁置了下来。
不过,这个任务常常暗中催促着我,使我不能安逸于自己平凡的小日子而怡然自得。《内经》作者秉持大圣慈悲之心,创立了辉煌的理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让人不能不为古人非凡的智慧所折服。为了使理论更好地流传,为百姓造福,他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署名权,转而托名于上古,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以其无名,更令人感佩和敬仰。可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内经》的精华仍然得不到现代人们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评价,这对古代无名的先贤又是怎样的一种不敬和不公。“为往圣继绝学”,当是为学者的一种责任,营卫不可能也不应该总是被埋没下去。近恰巧有了一点时间,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算是把这篇文章完成了,仍然有些东西没有理清楚,不过大致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
本书对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学史提出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颠覆了以前传统的理解,发表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我作为医学史的门外汉,贸然闯入这个陌生的领域,自感才疏学浅,力不胜任,中间肯定会有很多疏漏和不足。不过,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又不得不使用史学这个武器,在成书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感到中西医结合史学和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我非常希望能有高明的人写出一本更加完善的医学史,为以前的中西医历史正名,为未来中西医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求索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营卫整合需要的知识量太大,远远不是我自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大题目,越深入其中,越感觉到这项工作的繁奥复杂和重大意义。它值得有人为之前仆后继地付出。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为这个大厦添一块砖,一片瓦,也就不枉此生了。中医理论现代建设的困难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已经耗费了几代人的无数心血,至今仍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不过,前人的不懈探索成就了后人攀登和成长的阶梯,对这些前辈我表示深深的敬意。笔者只是希望尽我所能,把自己关于营卫的理解讲得更清楚一些,把一些研究和探讨做得更深,更宽,更高。这也是自己一直的一个念想,可惜才力条件所限,本书并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尽管有些想法还不大成熟,我还是决定把它发表出来,文中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不吝指出,力求使本书在以后的再版过程中不断完善,希望在不断批评和探讨的过程中,融众人之智,把营卫理论的现代建设推向深入。在此笔者只是抛一块引玉之砖,把自己二十多年来关于中医的感悟写出来,发一声小马的嘶鸣,促中医以猛醒,走出自己的百年困惑。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衷心感谢朱鼎成教授、祝世讷老师和庞广昌教授对本书的诸多宝贵建议,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长期包容、理解和支持,没有你们,就不可能有这一本小书的诞生。衷心感谢象形字典网站及国学大师网站,语言的复杂性是中医被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你们提供了一个便捷易用的字义演变检索工具,使得我对秦汉古文字义的追索不再是那么困难,也使得自己不断折服于中国古老汉字中所蕴含的非凡智慧。衷心感谢鼓励、支持和包容我的每一位同学和朋友。
周东浩书于营卫轩
2020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