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一恋倾城,却好梦难续,落得一世忧伤
花开尘埃,却凋零他乡,留下满纸悲凉
张爱玲出身显赫,可是她的童年并不幸福,她的母亲对她说:“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这句话让她痛苦了一辈子。
她用忧郁缠绵的笔调描写了一个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终她却成为自己笔下的女主角。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布满了虱子。是她一生的写照。
1.在内容的撰写上,侧重张爱玲的精神层面,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升华。
2.对张爱玲各时期的文学创作艺术成就做了系统的梳理。
3.我们查阅了传主创者的大部份作品,攫取她不同时期生活状况,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其短暂的一生,做到客观公正、有史有料。
|
內容簡介: |
张爱玲向往生活,却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出身名门,却自豪地宣称不依靠任何人;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不为他人左右;她用鲜活的文字,直击世事炎凉、人间冷暖,现实中却不肯让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孤寂。”
本书以张爱玲的生平为主线,借助张爱玲的作品、信函信札及采访等一手资料,力求还原张爱玲一生的历程,让读者在看到一个敢爱敢恨、敏锐孤傲的张爱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人所经历和挣扎过的光明和黑暗。
|
關於作者: |
80后女作家,天津人,由于故乡的缘故,对民国女子及风物极为热爱。经历过生活的打磨,对文学的爱好和执着,始终如一。在不断地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体味生活,感悟生命,寻找新的写作灵感。期望可以用文字与读者和世界做灵魂的沟通,传递出生活和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让文字成为承载希望和能量的无形载体。出版作品有:《人生不过是一场春花秋月——李煜传》《静画红妆等谁归——李清照传》《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演讲精选》《哈佛思维课》《定心的智慧》等。
|
目錄:
|
章 往事追忆
没落贵族
金童玉女
记忆中的童年
母亲的归来与远走
童年的消失
再婚的父亲
逃离樊笼
难堪的爱
第二章 沪港纪事
锋芒初露
港大寻梦
结识挚友
纠结的天才梦
围城岁月
初回上海
文坛传奇
两朵姊妹花
第三章 情不知所起
漫说兰成
芳心萌动
情不知所起
愿岁月静好
另筑爱巢
萎谢之花
各自天涯
第四章 华丽重生
华丽复出
双生花——半生缘
影坛双收
昙花一现
无奈作别
远赴香港
拜会胡适
第五章 死生契阔
美丽邂逅
灯火阑珊
相依相伴
第六章 磨难与红楼
迁居岁月
台湾之旅
生死相依
遗世独立
《五四遗事》与《色戒》
红楼梦魇
第七章 永不凋谢的海上花
沧海一粟
晚年生活
尘埃落定
临水照花
|
內容試閱:
|
一腔深情,满纸悲凉
1995年9月8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张爱玲,在洛杉矶一个偏僻的公寓里,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悄无声息地陨落了……
今天人们谈及张爱玲,焦点主要聚集在她的文学作品上,而她在文学上所显示出来的超群才华,与她的家庭氛围不无关系。显赫的家世背景、浓厚的家庭文化底蕴以及坎坷的童年生活……都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张爱玲的父母都出生于清末贵族家庭。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同治时期进士,学识渊博。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爱女,自幼读书明理,深谙经史。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接受过西洋文化教育,却是个典型的清朝遗少。母亲黄素琼则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且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开放。张爱玲在幼年时期,父母就对她进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教育。她自幼熟读诗书,后来通过私塾老师系统地学习诸如《易经》《诗经》《春秋》 《礼记》等经典著作。在这样一个书香与传统气息并融的氛围中,她汲取了大量古典文学养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7岁时便创作了生平部小说。
如果说家庭环境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源泉,那么学校生活便是一味“催化剂”。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西方思想文化涌入,国人开始倡导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新思潮时期。张爱玲11岁时,进入一所由外国教会兴办的著名女校学习,其间接受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当时主流社会里中西文化的碰撞,对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她在少女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常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着与冷静,仿佛在冷眼旁观世间的一切。
成年后,爱情道路上的坎坷遭遇,更是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调味品”。她像许多同龄的女生一样,向往自由,渴望爱情。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的爱情总以悲剧收场。
与胡兰成相恋时,她全心全意地付出,不介意胡兰成的汉奸名声,不介意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不介意他曾经有过两段婚姻。可以说,在这段感情中,从一开始他们的地位就是不对等的,但她还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怎奈胡兰成生性多情,没有给张爱玲他所承诺的安稳生活,即使在外逃期间,仍拈花惹草、四处留情,终张爱玲选择了放手。看似洒脱决绝,实则痛苦无奈。
在这一时期,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经历了由高潮到低谷的突变,她使用的笔调往往是悲凉、孤寂的,作品中饱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及对爱情的无解。
在婚姻与事业均受挫后,张爱玲远赴美国,在那里遇到了同为作家的赖雅,两人因共同的写作爱好而相识、相知,再相爱。1956年8月,张爱玲与年长自己29岁的赖雅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张爱玲一生的愿望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在这段持续了11年的婚姻生活中,她时常为柴米油盐而犯愁。直至赖雅因病去世后,张爱玲的生活才宽裕起来,但身边无亲无友,去世前仍在不停搬家,终也没有过上安稳生活。
有人说,张爱玲就是多个矛盾的综合体:她向往生活,却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出身名门,却自豪地宣称不依靠任何人;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不为他人左右;她用文字与读者聊家常、谈心事,现实中却不肯让人窥探自己的内心;她曾经红极一时,晚年却在异国他乡隐居,孤独老去。因此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孤寂。”
读不透的张爱玲,如同一个谜,一团雾,一段发生在近现代中国的传奇。人们津津乐道于她是一个天才女子,却很少有人走进她的内心,去感受和探讨她作为一个平凡女人所经历和挣扎过的光明和黑暗。
本书以张爱玲的生平为主线,采用描述、议论、引用、抒情等多种手法,力求还原张爱玲一生的历程,使读者对她的身世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人生亘古如斯,变幻的只是时空,不变的是人性,张爱玲的身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慢慢变得模糊,但她的精彩故事永不褪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