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丰子恺曾云:“奇山异水,幽境绝域,非多行路不能见其状。太史公游名山大川,归而文章有奇气。”同样的,江山秀丽滋养了丰子恺的文心与画心,成就了他“中国漫画人”“中国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本书精选丰子恺写大好河山的游记文章四十四篇,每篇辅以丰子恺亲绘的主题画作九十八幅,一画一文,跟随丰子恺的笔触游历黄山、旧上海、景德镇,庐山、杭州、扬州、桂林、东京等地。丰子恺下笔远征历史,近取譬喻,往往小中见大,有味外之味;着画则独出机杼,情致幽渺,笔墨饶富意趣。画人行脚,屐痕处处,古今风流,一肩担尽。
|
關於作者: |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音乐和美术教学。画风朴实,别具风格,影响深远。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长达五十余年,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等。
|
目錄:
|
序言
东京某晚的事
胡桃云片
陋巷
旧地重游
五月
肉腿
市街形式
野外理发处
三娘娘
看灯
鼓乐
钱江看潮记
车厢社会
放生
半篇莫干山游记
山中避雨
西湖船
桂林初面
蜀道奇遇记
桂林的山
胜利还乡记
南国女郎
杵舞和台湾的番人
看残菊有感
庐山游记之一 江行观感
庐山游记之二 九江印象
庐山游记之三 庐山面目
扬州梦
西湖春游
故宫一瞥
杭州写生
黄山松
黄山印象
上天都
饮水思源
——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八五
——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有头有尾一八九
——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赤栏杆外柳千条
——参观景德镇随笔
耳目一新
天童寺忆雪舟
不肯去观音院
旧上海
酆都
塘栖
|
內容試閱:
|
钱江看潮记
阴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来了两位亲友,和两个例假返寓的儿女。上午,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有一个人说起今天是潮辰,大家兴致勃勃起来,提议到海宁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着湿毒,行步维艰还在其次;鞋根拔不起来,拖了鞋子出门,违背新生活运动,将受警察干涉。但为此使众人扫兴,我也不愿意。于是大家商议,修改办法:借了一只大鞋子给我左足穿了,又改变看潮的地点为钱塘江边,三廊庙。我们明知道钱塘江边潮水不及海宁的大,真是“没啥看头”的。但凡事轮到自己去做时,无论如何总要想出它一点好处来,一以鼓励勇气,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说:“今年潮水比往年大,钱塘江潮也很可观。”“今天的报上说,昨天江边车站的铁栏都被潮水冲去,二十几个人爬在铁栏上看潮,一时淹没,幸为房屋所阻,不致与波臣为伍,但有四人头破血流。”听了这样的话,大家觉得江干不亚于海宁,此行一定不虚。我就伴了我的两位亲友,带了我的女儿和一个小孩子,一行六人,就于上午十时动身赴江边。我两脚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们后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