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2020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推出的中国500强企业年度发展报告,分析了入围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记载和反映了我国大企业的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内容丰富、详尽,连续十余年的系列分析,具有详细的数据支持,是企业家和学术界政府研究的权威刊物。
|
內容簡介: |
《2021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编写的全方位记载和反映我国500强企业2020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综合性报告。
章 2021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
第二章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
第三章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第四章 2021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分析报告;
第五章 2021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分析报告;
第六章 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分析报告;
第七章 2021中外500强企业对比分析报告;
第八章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先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第九章 2021中国企业500强数据;
第十章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据;
第十一章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数据;
第十二章 2021中国企业1000家;
第十三章 2021中国部分地区企业100强数据;
第十四章 2021世界企业500强数据;
第十五章 2021中国500强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名单。
|
關於作者: |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注册的全国性社团法人组织,是中国率先成立的全国性、经济类型的社会团体,是企业、企业经营者的联合组织。
|
目錄:
|
目录
章 2021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一、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特征
二、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效益特征
三、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所有制格局和发展特征
四、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特征
五、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总部地区分布特征
六、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创新特征
七、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国际化特征
八、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并购重组活动
九、2021中国企业500强的其他相关分析
十、20年来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巨大变化
十一、当前大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十二、促进大企业“十四五”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二章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一、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规模特征分析
二、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利税状况分析
三、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创新投入与产出分析
四、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企业所有制比较分析
五、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指标比较分析
六、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区域分布特征分析
七、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国际化经营分析
八、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九、新形势下促进制造业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一、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规模特征分析
二、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三、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四、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五、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所有制分布情况分析
六、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创新情况分析
七、新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八、新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九、政企协同发力共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 2021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分析报告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二、2021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
三、2021世界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
四、我国跨国公司存在的主要差距
五、加快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建议
第五章 2021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分析报告
一、2021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评价指标、方法和结果
二、创新百强是中国大企业创新的主力军
三、与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差距仍然很大
四、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第六章 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分析报告
一、2021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基本情况
二、战略性新兴业务对企业经营发展贡献分析
三、我国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的建议
第七章 2021中外500强企业对比分析报告
一、2021世界500强格局及中外上榜企业发展对比
二、2021世界、美国、中国500强总体发展态势比较
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八章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先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表8-1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财产与意外保险(股份)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采矿、原油生产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3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车辆与零部件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4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船务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5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电信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6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电子、电气设备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7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多元化金融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8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工程与建筑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9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工业机械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0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公用设施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1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航空工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2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航天与防务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3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互联网服务和零售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4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化学品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5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计算机、办公设备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6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建材、玻璃领先企业对比
表8-17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金属产品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8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炼油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19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贸易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0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能源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1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保健品批发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2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人寿与健康保险(股份)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3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人寿与健康保险(互助)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4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食品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5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网络、通信设备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6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商业银行储蓄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7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邮件、包裹及货物包装运输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8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制药业领先企业对比
表8-29 2021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专业零售业领先企业对比
第九章 2021中国企业500强
表9-1 2021中国企业500强
表9-2 2021中国企业500强重新上榜和新上榜名单
表9-3 2021中国企业500强各行业企业分布
表9-4 2021中国企业500强各地区分布
表9-5 2021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6 2021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7 2021中国企业500强从业人数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8 2021中国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9 2021中国企业500强研发强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0 2021中国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1 2021中国企业500强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2 2021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3 2021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4 2021中国企业500强人均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5 2021中国企业500强人均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6 2021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7 2021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9-18 2021中国企业500强资产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第十章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表10-1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表10-2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行业企业分布
表10-3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地区分布
表10-4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5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6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从业人数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7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8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强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9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0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1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2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3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4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5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收入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6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7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8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0-19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净利润
表10-20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营业收入
表10-21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资产
表10-22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纳税总额
表10-23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研发费用
表10-24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净利润
表10-25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营业收入
表10-26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资产
表10-27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纳税总额
表10-28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研发费用
表10-29 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
第十一章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表11-1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表11-2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各行业企业分布
表11-3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各地区分布
表11-4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5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6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从业人数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7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8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研发强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9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0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资产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1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收入利润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2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3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人均净利润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4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人均资产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5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收入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6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7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资产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8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增长率排序前100名企业
表11-19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净利润
表11-20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营业收入
表11-21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资产
表11-22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纳税总额
表11-23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研发费用
表11-24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净利润
表11-25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营业收入
表11-26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资产
表11-27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纳税总额
表11-28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人均研发费用
表11-29 2021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
第十二章 2021中国企业1000家
表12-1 2021中国企业1000家第501名至1000名名单
第十三章 2021中国部分地区企业100强数据
表13-1 2021天津市企业100强
表13-2 2021上海市企业100强
表13-3 2021重庆市企业100强
表13-4 2021山东省企业100强
表13-5 2021浙江省企业100强
表13-6 2021湖南省企业100强
表13-7 2021湖北省企业100强
表13-8 2021广东省企业100强
表13-9 2021广西企业100强
第十四章 2021世界企业500强
表14-1 2021世界企业500强
第十五章 2021中国500强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名单
表15-1 2021中国500强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名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举措。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入学习把握“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对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明确企业管理创新方向、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主线,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方向
“十四五”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现实依据,新发展理念是行动指南,新发展格局是战略选择,为我们新时期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是以新发展阶段定位企业管理新使命。新发展阶段是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阶段,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企业管理创新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在企业战略层面重新聚焦,在企业管理创新新方向重新定位,与时代潮流同频,与国家发展共振,将管理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比如,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又如,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再如,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如何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这些制约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就是我们开展管理创新实践的主战场和着力点。
二是以新发展理念系统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既相互贯通又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是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我们既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系统全面的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又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创新、协同推进。既要重视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作用,又要重视管理创新,使生产关系适应新的生产力,还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抓住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机遇,真正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企业创造力和活力。
三是以新发展格局开拓企业管理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将改变国际和国内循环的主次关系,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为我们重新认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了新思路。企业要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韧性强、活力足的优势,加快从“两头在外”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主要基于内需市场升级实现高端供给的新型道路。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培育一批掌控价值链高端、具有品牌效应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并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构建以品牌和核心关键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主动融入国际大循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促进我国企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全球竞争新优势。
二、抓住“十四五”发展机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为此,“十四五”规划做了全面部署,这些部署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企业要认真研究,主动将企业战略布局和国家的大战略相契合,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过程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抓住国内需求升级的市场机遇,全面塑造企业竞争新优势。我们知道,市场需求是驱动企业创新本质的力量,在创新的孕育和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市场滞后于发达国家市场,难以支持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率先采用,因此许多新技术都来源于国外发达市场。今天,国内市场在支撑企业进行技术发展前沿工作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正在逐渐同步,甚至某些产品和领域超前于国外市场需求,成为全球市场的示范和先导,这将为我国企业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些机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不断升级技术、产品、服务和品牌,推动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转移,提升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
二是抓住产业高级化、现代化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形成梯次分明、协同联动的优质企业群体。产业是立国之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核心所在。“十四五”规划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首次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而企业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国家现代化需要产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需要企业现代化。我们要抓住政策机会和市场机遇,加快培育形成梯次分明、联合协同、融合共生的优质企业群体,有力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500强企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和产业优势,积极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合作攻关,努力在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国际经验表明,产业基础能力大多掌握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手中。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这类企业数量并不多。广大中小企业要发挥专业化优势,主动融入产业创新生态,在细分市场、高精尖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机遇,构建数字经济管理新模式。“十四五”规划以专篇形式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重点任务,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数字化发展的蓝图。这在国家五年规划中尚属首次,充分表明当前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未来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界、企业界的广泛共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这一轮数字化浪潮与传统信息化建设有本质不同,是一次系统性的变革创新和范式转型。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部调整已经难以应对新变化,只有进行战略性的、贯穿整个价值链的深度变革,才能使企业在新的时代获得制胜的先机。我们要勇于否定一度被认为成功而在数字化时代难以维系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成长经验,面向未来,大胆尝试创新。要找准创新应用场景,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要改变狭隘的“机器换人”观念,重视提升员工在转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员工享受到新技术发展来的红利,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搭建“政产学”协同推进平台,开创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活动自1990年开展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具有广泛性、权威性的管理创新经验总结、推荐、审定和宣传推广体系,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政产学交流平台。这种工作方式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遵循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客观规律,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得到了全国企业的广泛参与。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进一步健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发挥成果审定活动的平台作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面开创企业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政府部门的支撑作用,加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十三五”以来,我们有效支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关于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政策研究和工作推动。国家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等重要政策文件,为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中国企联配合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新一代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年度报告撰写发布、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现场交流会等活动,持续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面向“十四五”,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支撑作用,围绕“十四五”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创新成果的提炼、总结、宣传和推广等相关工作,有效引导和推动全国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
二是进一步完善优化制度流程,全面提升管理创新成果审定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30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群众性的管理创新成果审定活动,可以及时发现一批在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经验、好苗子,经过专家学者的提炼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科学成果,以成果的名义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将这些成果推荐给企业主管部门、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借鉴参考。政府主管部门以文件、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企业推广,从而带动全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是现实条件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珍视这项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聚焦国家现代化建设新使命、新战略、新任务,扩大申报企业的行业、所有制、规模等覆盖面,及时总结推广500强企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不同梯次企业的管理创新经验,进一步完善成果审定的制度和流程,建设高水平的审定专家队伍,提升审定活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使其在新时代更高起点上展现更多光彩。
三是进一步凝聚高端资源,搭建企业管理创新交流合作高端平台。依托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审定活动,我们将进一步整合企联组织资源和业务资源,加强与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国家智库合作,打通政府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与管理实践企业的联系渠道,搭建一个围绕企业管理创新、涵盖政产学研用的高端合作交流平台,共同围绕新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新方向和新问题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带动全国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