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NT$
390.0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讨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实施产业政策。书中的核心观点认为,中国成功的经济实践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产业政策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要在产业政策转型方面取得新突破。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产业政策要随着市场供需结构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并与其他政策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力。当前,如何实施更加普惠性的功能性政策,减少选择性产业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内容。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产业政策理论,产业政策国际比较,中国产业政策实施实践,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促进产业政策转型原则和方向、相关案例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讨论,并就促进产业政策转型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魏琪嘉,河北武安人,198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任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等。参加完成相关重大课题研究10余项,在人民日报等报纸、期刊发表高质量发展、工业形势分析、产业政策等相关论文50余篇。连续三年担任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丛书编审组成员,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一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一等奖。
|
目錄:
|
章 引言: 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 1
节 产业政策的概念与分类 1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作用 2
第三节 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争议下的必然选择 5
节 关于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划分 5
第二节 关于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6
第三节 关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9
第四节 关于国外产业政策评述 11
第五节 我国产业政策评述 14
第三章 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17
节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17
第二节 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18
第三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19
第四节 产业结构理论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20
第四章 国别经验: 产业政策的他山之石 21
节 美国产业政策 21
第二节 日本产业政策 25
第三节 欧盟产业政策 28
第四节 印度产业政策 31
第五节 韩国产业政策 33
第五章 我国产业政策: 总结与回顾 36
节 我国产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39
第二节 我国产业政策的成效评价 44
第三节 几点经验启示 48
第六章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51
节 竞争政策的主要内容 51
第二节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52
第三节 当前实施竞争政策面临的难题 55
第四节 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效协调 56
第七章 再平衡背景下的产业政策: 转型方向与目标 58
节 产业政策转型的必要性 58
第二节 关于经济再平衡的讨论 60
第三节 与再平衡相关的几组数据 63
第四节 再平衡背景下产业政策转型的理论综述 66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70
第六节 政策转型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并找准着力点 71
第七节 产业政策的转型方向 74
第八章 产业政策案例分析之一: 煤炭去产能 76
节 政策提出的背景 76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着力点 77
第三节 煤炭产业政策评价 80
第四节 煤炭产业政策的启示 82
第九章 产业政策案例分析之二: 主体功能区战略 83
节 政策提出的背景 83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着力点 86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成功经验 88
第四节 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启示 89
第十章 实证分析: 产业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 92
节 模型设定 92
第二节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92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93
第十一章 产业政策顺利转型的保障措施 97
节 根据形势变化需要制定中长期产业政策纲要 97
第二节 创新产业政策机制 97
第三节 规范政府行政干预 98
第四节 资金支持 98
第五节 人才保障 99
第六节 产权保护 99
第七节 科技支撑 100
第八节 价格调整 100
第十二章 结论 102
参考文献 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