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讲好中国故事,延续生存空间”为主要设计理念,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介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方式及其影响,进一步明确互联网时代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纵横对比研究,揭示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应对互联网影响的策略主要取决于村落发展阶段以及文化遗产属性两个因素。从乡村文化遗产中,凝练创意特色,提炼优秀景观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创意设计,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的目标需求为导向,分析互联网的理性定位,从而实现互联网的“工具理性”与传统村落的“价值理性”之间的有效统一,提出艺术设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助力文化振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凸显了文化遗产的产业赋能价值。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乡村景观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从容应对互联网和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而且对内重视国家民族内部地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形塑,对外维护其文化边界,破除阻碍本国民族特性认同的因素加强民族国家文化空间统一性的建构。本书旨在抛砖引玉,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目錄:
|
目录
前言
1绪 论
1.1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互联网”与乡村“文化遗产”
1.2 互联网介入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方式及其影响
1.3互联网时代乡村文化景观遗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 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旅游型传统村落的“互联网 ”发展模式
2.1旅游型传统村落
2.2国内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2.3 互联网在旅游型传统村落中的定位分析
2.4旅游型传统村落的“互联网 ”策略
3互联网时代区域品牌视觉形象竞争力研究--以徽派建筑为例
3.1 概念界定
3.2研究思路与框架
3.3徽派建筑区域品牌视觉形象建设现状分析
3.4徽派建筑区域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5徽派建筑区域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竞争力提升策略
3.6徽派建筑区域旅游品牌视觉形象竞争力提升设计方案
4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识别与创意设计--以聂家庄泥塑为例
4.1背景与意义
4.2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4.3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4 文化创意设计介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4.5聂家庄泥塑的起源、演变与现状
4.6聂家庄泥塑的景观基因解析
4.7聂家庄泥塑的文化创意设计
5传统建筑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以胶东海草房为例
5.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5.2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5.3海草房的起源及现状调研
5.4 海草房建筑技艺保护的关键层面
5.5海草房传统建筑技艺保护评价
5.6 海草房技艺数字化保护体系构建
6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