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LabVIEW软件是NI设计平台的核心,也是开发测量或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本书基于LabVIEW2019版本,简化了分布式测试、测量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目前市面上的相关图书多为2018版本。本书将配备操作视频,可扫码观看,便于学生学习和使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LabVIEW2019版本,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种类、常见应用和LabVIEW软件基础知识。全书共8章,重点围绕LabVIEW软件的数据类型、显示及存储、程序结构、编程架构等展开,介绍了编者近年总结的一些经典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编程的紧密结合,帮助读者掌握使用LabVIEW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工程、电气、通信、测控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LabVIEW入门级读者以及从事相关专业工程人员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谢堂尧,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在读,韩国新罗大学硕士学位,华北科技学院教学顾问,北京航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虚拟仪器软硬件开发以及应用。 于臻,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副教授,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华北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射频微波、宽带无线通信、应急通信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6项,厅局级课题4项,横向课题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十余项,获河北煤炭工业行业协会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篇。主持《天线与电波传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研项目1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 冉小英,女,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副教授,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师,主要从事小型多频段天线、宽带无线通信、应急监测监控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及主研厅局级以上科教研项目十余项,获河北煤炭工业行业协会三等奖2项,河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1项目,参与《天线与电波传
|
內容試閱:
|
前言
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现代测控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代表测控技术的发展方向。LabVIEW采用图形化编程技术,具有简单、易于理解和开发效率高等特点。LabVIEW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简单仪器控制到数据采集尖端测试和工业自动化,从大学课堂与实验室到工业、产业现场,从探索与研究到技术集成。因此,LabVIEW已经成为通信、电子、自动化及测控技术等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应用型课程。本书的定位在于能满足大多数本科、专科专业的教学要求和虚拟实验的设计需要。其目的是使初学者快速达到熟练使用LabVIEW软件,为后续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等测控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书从初次接触LabVIEW的基础知识出发,本着实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编排了各个章节内容。本书第1章介绍了仪器的历史与发展、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以及虚拟仪器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明确了LabVIEW在虚拟仪器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章主要介绍了LabVIEW的启动、项目浏览器上的有关操作、如何新建和保存VI、VI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控件选板、函数选板、工具选板、帮助和调试工具的使用等等;第3章介绍了LabVIEW常用的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如数值型、布尔型、字符串与路径、数组、簇等;第4章介绍了程序结构中循环结构、层次结构、定时结构以及结构中的数据传递和公式节点;第5章介绍了波形与图形控件;第6章介绍了在LabVIEW 2019发布产品的7种方法;第7章介绍LabVIEW在数字电路实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实例;第8章介绍了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abVIEW的编程技术及编程方法,每章都列举了大量的操作实例,部分实例有操作视频。书中所列举的相关实例内容都由编者精心设计,反复测试。以探讨的方式,针对编程中的具体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以便读者尽快地掌握LabVIEW应用和开发的一般方法及技巧。后两章的内容为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虚拟实验的开发提供一些思考和参照。前 言II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通信、信息、自动化、仪器、测量及计算机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本书由谢堂尧、于臻、冉小英任主编,陈文卓、李海芬、张南任副主编。李尧、林梓恒、王雲、武增良、佘昊天、王英研、王旭东等参与编写和整理稿件,并在VI操作、视频录制和整理方面给予了热情帮助。感谢王猛和詹珍艳同学,本书第7章、第8章参考了两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和课设报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1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