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余秋雨文学十卷:暮天归思(平)《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2021年散文新作,一个暮年学者对于人生和文化的归结性思考

書城自編碼: 36792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余秋雨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408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周易
《 周易 》

售價:NT$ 203.0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引领你在繁忙和间隙间,用心感受到夜,感受到雨,感受到万籁俱寂中淅淅沥沥的醒悟和微笑的经典散文。
內容簡介:
《暮天归思》是余秋雨先生以“一个暮年学者对于人生和文化的归结性思考”,更是余先生对本书的一个基本的定位。作品以独立短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完整而简明的表述了一种人生信仰。供当代读者在繁忙间隙随意选读,并且在阅读的同时,给予人生和文化的主旨性引领。《暮天归思》分三个部分:部分,为“生命支点”,综述了作者的人生信仰和相关感悟;第二部分,为“万里入心”,凝结着作者平生在旅途上各种与人文相关的发现和思考;第三部分,为“文史寻魂”,选取千年中国文脉中令人入心的一些亮点进行进行阐释。
關於作者:
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探险家。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历史文化散文凭借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深刻的思考、诗意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更以独创性“文化大散文”文体为中国当代散文开辟了新路,以卓尔不群的品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目錄
目录
自 序 1

部分 生命支点
我的生命支点 3
因悟而淡 8
因爱而勇 18
因美而安 24
大选择 29
拉出无边的黑暗 31
三个目标之后 34
你比你更精彩 38
大 隐 48
学会蔑视 54
模特生涯 56
高谊无声 58
教师的黑夜 60
头面风光 69
一则证婚词 76
寻 找 79
并肩观赏 81
私人地库 82

第二部分 万里入心
拼命挥手 89
白 马 91
不要等待 93
消 失 96
关于尊严 98
他拒绝了 100
我满眼是泪 104
毁 灭 107
全城狂欢 109
棍 棒 111
跑 道 113
蟋 蟀 115
送葬人数 117
使谎言失重 119
小谈嫉妒 121
示 众 124
叶 子 127
手 表 129
长 椅 131
跋涉废墟 133
远行的人 136
上世纪的后一篇日记 138
自大为羞 142

第三部分 文史寻魂
文化是一条大河 149
文化的孤静品相 151
文化的陌生品相 153
文化的天问品相 155
厌 倦 158
谁更懂诗 162
奇怪的年轻人 168
天下痴迷 174
两个地狱之门 180
文化溪谷 188
我选唐诗 194
唐诗应该怎么读 201
宋词的峰峦 213
赤壁之劝 220
为何迟到 225
走向顽泼的君子 231
王阳明的生命宣言 237
三剑客 245
古典小说问答 256
他们的共性 263
两位学者的重大选择 270
不敢小觑他们 274
文化的替身 281
不可思议的回忆 288
刀笔的黄昏 296

附:余秋雨文化档案 305
內容試閱
自 序


前些年,我悄悄地在天地出版社印了一本《雨夜短文》,没想到居然大受欢迎,被“全国书店之选”授予的“散文”大奖。参评者,有八百多家书店。
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很短,却负载着不轻的思维重量。既然读者喜欢读这样的短篇,那就使我产生了一个新的计划:能不能把我的一些总体想法,也都写成这样的“易读短章”?
于是,开始着手写《我的生命支点》系列,来表述一种简明的人生信仰,其中又衍伸出《因悟而淡》、《因爱而勇》、《因美而安》等文章。接着,又着手写《文化是一条大河》、《文化的孤静品相》、《文化的陌生品相》、《文化的天问品相》、《厌倦》等文章。
这样一来,这本“散文”也就有了两重“主旨性的引领”:人生的主旨和文化的主旨。
为了配合这两重新加的主旨,我又删掉了一些篇目,增加了几篇较长的回顾性文章如《教师的黑夜》、《不可思议的回忆》等等。
既然主旨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那也就成了另一本书,就像一群侠士归属了新的门主,而变成了另一个团队。这本书的基本定位,成了一个暮年学者对于人生和文化的归结性思考,因此取名为《暮天归思》。如果不取新名,原来的读者就不知道来了新的门主,有了新的标帜。
当然,也会有不少侠士不愿意跟从过于严肃的新门主,仍然喜欢自由自在地到处行走,那就是《雨夜短文》继续存在的理由。于是出现了一个可喜的情景:两本书,神貌相近,气质有异,各得其所。


对于文章之短,我在《雨夜短文》的自序中作过一个说明,且抄录如下——

记得余光中先生曾经发表文章,称赞我的散文创造了长篇幅的极限,“动辄万言,长而不散,流转自如,意蕴沛然”。后来,很多评论家又以这个特点来定性所谓“文化大散文”。
其实,文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散文更应该收纵自如。舞动漫天白绸固然是一种本事,剪取庭前小枝也需要别有情致。中国散文史上有一些短文非同小可,例如《世说新语》、东坡随笔、晚明小品中一些作品,虽寥寥几句,却能穿越时间,让后代惊叹不已。我认为,中国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上的至美功夫,大多体现在短文之中。
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加快,一般读者没有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中了。偶尔能过目一读的,主要是短篇。据纽约联合国总部中文教学组组长何勇先生告诉我,当地有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他去听了,发现大多是冒我名字的“伪本”。这样的“伪本”,在国内网站上更是层出不穷。这显然损害了我的文学声誉,但我在生气之余发现了一个技术性的秘密,那就是所有的“伪本”都很简短。这也就是说,当代读者更愿意接受一个“简短版余秋雨”,伪造者们满足了这种心理,因此屡试不爽,形成气候。
其实我也写过很多短篇散文。例如《文化苦旅》中好几篇并不长,《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的每一篇因匆匆写于路途,也长不了。但是很多读者都把它们看作几个庞大考察计划的片断,不认为是独立的
短文。
眼前这本书,把我历来写的很多独立短文收集在一起了,可供当代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

在那篇自序中,我还交代了“短文”与“雨夜”的关系——

我此生一直都在著述,不分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只不过,如果在深夜执笔时听到了雨声,则会惊喜地站起身来,到窗口伫立一会儿。深夜的雨,有一种古老而又辽阔的诗意,让我的思路突然变得鸿蒙而又滋润,于是,一个题目出现了。但这个题目又不能写长,因为一长就失去了诗意,而且那么美的雨声又不允许写作人闭目塞听,陷于文墨。因此,雨夜的文章,大多不会琐细,不会枯燥,不会冗长。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从本书的文章之短,感受到夜,感受到雨,感受到万籁俱寂中淅淅沥沥的醒悟和微笑。

由此可见,我特别喜欢这种写作状态,因此也格外珍惜这些短文。



《暮天归思》全书,分三个部分——
部分,总名为“生命支点”,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本书主旨所在,共收入文章十八篇。
第二部分,总名为“万里入心”,凝结着我平生在旅途上的各种发现和感受,收入短文二十三篇。据统计,这一部分受年轻读者喜欢,被各种杂志转载的比例也很高。
第三部分,总名为“文史寻魂”,还是由几篇有关文化品相的提领性文字开头,然后选取千年中国文脉中让我入心的一些亮点进行贴近,共收短文二十五篇。其中对古典作品的一些阐释,曾被《文典今译》引用。这一部分的有些内容,我试着在网上讲过,很受欢迎,甚至被称赞为“简捷、动人的中国文学史”。这肯定是说大了,但我听了还是高兴。
三个部分加在一起,共六十几篇。在我的著作丛林中,这些文章所占的比例很小。人一上年纪,喜欢把玩一些体量短小的东西,但是怕精气衰疲,文章更是如此。
这个日子总会到来,我密切地监视着自己。但有时又自励自勉,因为大家都说如果以文章的气韵来反推文化年龄,我似乎还在健壮之年。当然,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多写了。既然已经出版了一本《暮天归思》,那就会想到在黄昏时分骑在牛背上回来的行者。已经走得够远,看得够多,那就早点休息吧。

庚子年八月,于上海

我的生命支点
总有年轻人期期艾艾地问我:“您的生命支点是什么?”
“支点”非常重要。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个合适的支点,他就能撬起地球。那么,生命支点也足以撬起整个人生,具有终极信仰的意义。
我的回答很简明,熟悉我的读者都能猜得出来。
我的生命支点是:大悟、大爱、大美。

大悟就是摆脱一切名位羁绊和利益诱惑,把它们全都看成是空虚的假象,于是生命也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那些假象,看起来堂皇风光,其实只会把自己推入一条轨道,按入一个模式,不再是独立的生命。而且,为了争夺那些名位和利益,还会伤害其他生命。如能真正摆脱,便是大悟。
大悟之后,全然轻松。飘若云絮,重若巨峰;既无绮梦,又无惶恐;一事未染,万事皆通。
悟,一字已可说清,为什么还要名之为“大悟”呢?因为这不是一般的看穿,而是把一系列的传承、习惯、遗训、铭言、共识都看明白了,不留暗角,不留盲区,彻彻底底。这个问题,后面还有专文《因悟而淡》讨论,这里就不多说了。
大悟似乎具有整体的挑战性,其实并不,因为它把挑战也看穿了。所以,这种大悟常常表现为会心一笑,而不是不屑一顾。由于看穿的范围很大,很容易伤及上上下下很多人的心态和生态,因此常常看穿而不说穿,要说也只是点到为止,让人家自己慢慢去悟,即使不悟也不着急。一个人如果为了让别人悟,指手画脚,言辞滔滔,那他本身就没有悟。

再说大爱。
在“爱”之前加一个“大”,说明此爱不局限于一个人、一家人、一伙人、一国人,而是没有边界。而且,也不是报答性的爱,感恩式的爱,而是无缘无故的爱,不求回应的爱。这种大爱,是人生在世天然地对同类产生真诚的好意,并由此而良性传染。即便是悲观的人,也会因为体验过这种大爱而不后悔活此一遭。因此,这也是人间的信仰。
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的爱也会有一个集中投注的对象。由于这个对象,他就会把爱提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极致
状态。
世人有言,爱是排他的,那显然是小爱,而且是小爱中的自私之爱、提防之爱。在大爱的视野中,一对情深意切的恋人,就像岸边的一座灯塔,足以照亮很大一片情感海域。因此一切处于至爱中的男女老少,面对别人的目光总会更加和善、温暖,这便是爱的润泽。
投入大爱,是一种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人,陌生的天地不再陌生,寂寞的街道突然变得有心,拥挤的人群突然变得有情,远方的荒山突然变得有灵。大爱,因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以此作为生命的支点,正是好的选择。
建立了这个支点,那么,世间一切散布仇恨、宣扬争斗、崇尚铁血、仰仗威势、夸张胜负、计较输赢、鼓荡民粹的观念和行为,就会看得一清二楚,并断然拒绝于自己的生命系统之外。大爱,是一种干净的信仰。

还要说大美。
美,不仅仅在于外貌、环境和艺术。美的概念非常宏大,蔡元培先生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正表明了一种信仰指向。
美能成为信仰吗?能。
中国近代以来,很多智者在进行国际比较后发现,中国缺少真正的宗教信仰,因此试图设定一种替代物。我在潘知常先生的一本著作中看到统计,当时除了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外,还有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梁漱溟的“以伦理代宗教”,冯友兰的“以哲学代宗教”,孙中山的“以主义代宗教”,沈从文、朱光潜的“以文学代宗教”,等等,可见各自都希望中国民众去信仰一种他们认为的“好东西”。但他们却不明白,一说“宗教”,就必须达到终极关怀、灵魂重建、生命回归的高度。相比之下,蔡元培的提法比较靠谱,因此被学界记住了。由于他当时从事教育,因此说成“美育”,后来被人改成了“以审美代宗教”,那就更开阔了。
其实,与宗教信仰靠近的,恰恰就是美和艺术。想想欧洲文艺复兴,也就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家让美与宗教相融,凭此开辟了人类的一个新时代,这中间并没有看到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伦理学家的背影。在音乐领域,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更是从宗教题材大大提升了人类信仰的高度。人们常常认为,他们让宗教更美了,其实,他们在提升宗教信仰的过程中又创造了一种信仰,那就是美的信仰。例如,我这个与欧洲宗教没有太大关联的人,为什么在面对米开朗琪罗、贝多芬、莫扎特、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的时候,每次都神魄俱夺、长久沉迷,而且可以无数次反复?这就是投身了美的信仰。
历来总有人把美看成是工具性、手段性的存在。这一点,连中国的老祖宗也不同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开篇就说,天玄地黄、日月垂丽、山川焕绮、虎豹威武、泉石激韵,大自然都在天天做文章,天天呈示美,那又何况有心智的人呢?中国古人认为,大自然产生这些美,都是“天道”,既然是“天道”就要信仰,并在信仰中投入“天人合一”的创造。
人创造美,其实也就是借由感觉系统,创造一个更高贵、更自由、更愉悦的内心世界。与理念系统、权位系统相比,人的感觉系统敏感、共通、难欺,因此美的创造也就更入心、更普世、更无争。在这样的创造中,人的生命被肯定、被拔擢、被共鸣,能够更完满地实现终极关怀的全部效能。因此这美就大了,称之为“大美”。
我知道,在功利极强的社会生活中,要让大美成为民众的信仰很不容易。但是,应该承认,历来还是有不少人,把它看成是生命支点。
这样的人,常常因不合常理被看作古怪。作家张贤亮先生曾经告诉我,他在入罪苦役期间,偶尔看到沙漠间一个破残古堡的遗迹,因深觉其美而神采飞扬。这与他当时衣衫褴褛、受尽屈辱的状况极不相称,然而却是事实。多少年后,冤案平反,那个古堡遗迹就被他建设成为著名的文化景点而名扬遐迩。
我和妻子,不管承受着多大的伤害和喧闹,只要看到一角明代飞檐、半截北魏残碑、几排灿然银杏,就会浊气全消,欣喜莫名。如果在阵阵恶声中飘来两句喜多郎或多明戈,更会乐不可支,近似孩童。这很不符合社会逻辑,只能让美的信仰来解释了。因为只有信仰,才有那么神秘的阻断之力、吸附之力、转移之力。
天天在美的秘仪中观赏着自身生命的突破和超越,我们很静寂,却又很健全,很僻远,却又很浩荡。这,都是美的恩典。

大悟、大爱、大美,三位一体,三足鼎立,作为支点非常稳当。三者之中,大悟是起点,大爱是光照,大美是终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