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企业通过风险承担来追求较好的市场和盈利机会,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柱。风险承担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本书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现实背景,基于企业治理的视角,从管理层、股权与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
內容簡介: |
企业通过风险承担来追求较好的市场和盈利机会,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柱。风险承担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对于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研究,往往侧重于理论上的探讨与金融机构行业的学术研究,对普通企业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兴起。本书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现实背景,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主要基于企业治理的视角,从管理层、股权与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通过相关理论归纳与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公开数据,使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苏坤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基金6项,独著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以作者发表SSCI国际期刊论文十余篇,发表国家自然基金委重要期刊论文十余篇、CSSCI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引言
1.1 企业风险承担的内涵 2
1.2 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意义 7
1.3 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9
1.3.1 研究方法 9
1.3.2 研究框架 10
2 企业风险承担理论
2.1 企业风险承担的理论基础 14
2.2 企业风险承担国外研究现状 21
2.2.1 企业风险承担的衡量 21
2.2.2 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 25
2.2.3 企业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 34
2.3 企业风险承担国内研究现状 35
2.4 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未来方向 39
3 管理层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3.1 管理层货币薪酬、股权、权力和薪酬差距影响分析 44
3.1.1 管理层货币薪酬影响分析 45
3.1.2 管理层股权影响分析 47
3.1.3 管理层权力影响分析 49
3.1.4 管理层薪酬差距影响分析 51
3.2 研究设计 52
3.2.1 变量设计 52
3.2.2 样本与数据来源 56
3.2.3 研究模型 58
3.3 实证研究 59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9
3.3.2 相关性检验 60
3.3.3 多元回归分析 63
3.3.4 拓展性分析 70
3.3.5 稳健性检验 78
3.4 管理层货币薪酬、股权、权力和薪酬差距影响分析总结 81
4 股权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4.1 控制性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和股权性质影响分析 86
4.1.1 控制性大股东影响分析 87
4.1.2 股权集中度影响分析 89
4.1.3 股权制衡度影响分析 91
4.1.4 机构投资者影响分析 92
4.1.5 股权性质影响分析 93
4.2 研究设计 96
4.2.1 变量设计 96
4.2.2 样本与数据来源 97
4.2.3 研究模型 98
4.3 实证研究 99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99
4.3.2 相关性检验 100
4.3.3 多元回归分析 102
4.3.4 拓展性分析 110
4.3.5 稳健性检验 116
4.4 控制性大股东、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和股权性质影响分析总结 120
5 董事会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5.1 董事会独立性、规模和兼任情况影响分析 124
5.1.1 董事会独立性影响分析 125
5.1.2 董事会规模影响分析 127
5.1.3 董事会成员兼任影响分析 129
5.2 研究设计 130
5.2.1 变量设计 130
5.2.2 样本与数据来源 131
5.2.3 研究模型 131
5.3 实证研究 132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32
5.3.2 相关性检验 133
5.3.3 多元回归分析 135
5.3.4 拓展性分析 139
5.3.5 稳健性检验 144
5.4 董事会独立性、规模和兼任情况影响分析总结 146
6 企业风险承担的未来
6.1 主要研究结论 150
6.2 企业风险承担对策 153
6.3 创新点 156
6.4 企业风险承担未来 159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企业通过风险承担来追求较好的市场和盈利机会,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柱。风险承担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如今,对于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研究,往往侧重于理论上的探讨与金融机构、行业的学术研究,对普通企业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才刚刚兴起。本书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现实背景,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主要基于企业治理的视角,从管理层、股权与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通过相关理论归纳与分析,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公开数据,使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应建议。
与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相比,本书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了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整体概念框架。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呈现股权集中和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即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是切合我国实际并适宜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分析的理论框架。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以及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注点,这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着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已有研究往往只是针对企业治理个别方面或部分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进行检验,忽略了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未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影响,割裂了各因素之间的联系,难免有失偏颇,从而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书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现实背景,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从管理层、股权和董事会三个层面,以整体、系统的观点深入剖析了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与作用机理,构建了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企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的概念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从单个方面割裂开来研究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局限,丰富和扩展了企业风险承担问题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第二,将管理层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及薪酬差距激励相结合,并融入管理层权力,系统地研究了管理层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薪酬激励不利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上述影响更为明显。而长期股权激励有助于减少管理层风险规避倾向,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但该激励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股权的风险承担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在管理层权力方面,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权力接近/抑制理论,管理层权力能够增强其自信和乐观程度,进而使管理层注重风险承担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忽视其潜在损害,提高管理层权力则会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管理层薪酬差距的扩大有利于增强其晋升激励动机,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总体而言,管理层作为企业决策制定者,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集中的现实背景,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性大股东的出现恶化了企业代理问题。控制性大股东为保护控制权私有收益,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呈“U”形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风险承担呈现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企业代理问题,进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构投资者充分利用其信息和专业优势发挥了重要的监督职能,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且机构投资者的上述监督治理作用在国有样本企业中更为明显。与非国有股权相比,国有股权抑制了企业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承担倾向,国有股权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相对较低。股权结构作为企业治理主体,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董事会制度背景,揭示了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成员兼任情况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独立董事在我国并没有发挥显著的监督和治理作用,独立董事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决策理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对决策更难达成一致,致使企业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回避风险承担行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繁忙董事”增加了企业代理成本,不利于其监督职能的发挥,董事会成员兼任比例的增加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上述影响更为明显。董事会作为连接企业股东和经理层的纽带,处于企业治理核心地位,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作为经济的微观基础,本土企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宏观地看,40多年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经济学家所说的“制度安排”,但今天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任务,除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以外,更为迫切地,却是如何在微观层面上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国际化战略);如何保持企业经营成功的连续性等。毫无疑问,企业风险承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风险承担反映了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表明高管更具有冒险创新精神,更不会放弃那些风险高但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风险承担是指在投资决策中具备如下特征的一类典型行为:①风险较大但收益也相对较高;②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成本较高,且成功概率相对较低。风险承担倾向是影响企业决策选择的关键要素之一,反映了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偏好性程度。风险承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有些企业因风险承担而招致失败,但没有一个企业是在不从事风险承担行为的状况下而兴旺发达的。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报,投资者(企业)必须承担相对较多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为了给股东创造更多价值,企业必须投资更多具有相对较高风险但能够获取较高收益的项目。这是由于对企业而言,风险承担是企业决策和获取收益的前提,从本质上来讲利润也就是对冒险的补偿和回报,这也是资本市场和实业运作的必然逻辑(Li J and Tang Y,2010)。而较低的风险承担水平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较多高风险但预期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战略管理学者认为,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通过一定的风险承担行为来实现。风险承担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价值,风险承担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Hoskisson et al.,2017)。在财务经济学家的视野中,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也往往与高成长战略相联系,只有通过一定的风险承担行为才能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企业通过风险承担行为来追求较好的市场和盈利机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支柱(John et al.,2008)。
风险与收益紧密相连,二者共同构成了评价企业的两个重要维度,企业风险承担行为也是形成企业收益的一个重要路径,较多的风险承担行为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成长性和价值,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大都集中于企业收益方面,忽视了对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并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