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与时俱进地反映征信市场变化和征信技术变革;内容由高校与央行征信机构联合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大数据 区块链 征信”新兴交叉学科特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十章: 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征信机构;第三章介绍个人征信业务;第四章介绍企业征信业务;第五章介绍征信技术;第六章介绍征信标准;第七章介绍征信管理;第八章介绍征信文化与教育;第九章介绍征信维权;第十章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书适合作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课教材,也适合作为其他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选修课教材,还可以作为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培训教材。
|
關於作者: |
吴云勇,男,应用经济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金融学专业带头人,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学基本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辽宁省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他主要讲授过《国际金融》、《财政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营销学》、《公司金融》、《中央银行学》、《应用统计学》、《学年论文》、《财经基本技能实训》等课程;曾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抚顺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校突出贡献奖、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等荣誉;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科研和教研课题10多项,在《浙江金融》、《农业经济》等期刊公共发表教研、科研论文30多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智慧经济、金创意等大赛,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
目錄:
|
章绪论1
节征信概述1
第二节征信的理论基础5
第三节征信的产生与发展9
第四节互联网与征信11
第五节区块链与征信14
第二章征信机构19
节征信机构概述19
第二节征信机构的主要类型27
第三节世界典型的征信机构32
第四节中国的征信机构38
第三章个人征信业务45
节个人征信产品45
第二节个人征信数据47
第三节个人信用评分50
第四节个人征信报告的解读51
第五节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56
第四章企业征信业务62
节企业征信产品62
第二节企业征信数据68
第三节企业信用评级体系74
第四节企业征信报告的解读78
第五节企业征信报告的应用85
第五章征信技术87
节信用登记技术87
第二节信用调查技术98
第三节信用评分技术101
第四节信用评级技术105
第六章征信标准111
节征信标准概述111
第二节征信行业标准115
第三节征信国际标准121
第四节中国的征信标准130
第七章征信管理138
节征信管理概述138
第二节公共监督管理141
第三节行业自律管理144
第四节国外的征信管理147
第五节中国的征信管理159
第八章征信文化与教育170
节征信文化概述170
第二节国外的征信文化175
第三节中国的征信文化180
第四节征信教育理论187
第五节征信教育的组织与实践190
第九章征信维权202
节征信侵权202
第二节征信异议处理208
第三节征信权益保护情况214
第十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21
节征信与社会信用体系221
第二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与规划226
第三节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227
参考文献232
附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33
|
內容試閱:
|
为了适应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和实现“精、新、实、融”的特点。“精”体现在本书只选取了现代征信学主流、核心的理论进行介绍;“新”体现在本书将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前沿的、热点的理论与征信相关知识相结合进行介绍;“实”体现在本书力争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示和习题,让读者在思考中实现征信思想的升华;“融”体现在本书将原理与应用相融合,原理部分主要由高校教师完成,应用部分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人员完成。
全书共分为十章: 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征信机构;第三章介绍个人征信业务;第四章介绍企业征信业务;第五章介绍征信技术;第六章介绍征信标准;第七章介绍征信管理;第八章介绍征信文化与教育;第九章介绍征信维权;第十章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分工如下: 吴云勇、刘华娟编写章,方芳、李丹编写第二章,于林卉、思涵编写第三章,冯博、王星智编写第四章,王璐、倪向荣编写第五章,张祎桐、鄂永利编写第六章,于林卉、张桂林编写第七章,张泽凡、王欣荣编写第八章,王冬舒、王展编写第九章,刘天雪、刘艾秋编写第十章。全书原理部分由吴云勇和王璐主持编写,应用部分由倪向荣和李丹主持编写。
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收集的资料、信息等有限,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以求止于至善!
编者2021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