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 语音和语法为什么一直在变?
◆ 语言的变化都有规律可循吗?
◆ 语言和方言到底有什么不同?
◆ 翻开本书,三小时带你快速入门语言学!
◆ 语言学入门推荐读物,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案例丰富。
◆ 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权威经典,牛津通识系列。
◆ 英国《独立报》称牛津通识系列为“思考者的百科全书”。
◆ 强烈的问题意识,围绕世界语言多样性展开,探讨了诸多话题,引导读者思考。
|
內容簡介: |
为什么不能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语言?
想象一下,出于某种语言魔法,世界上的人突然开始使用同一种语言,比方说世界语。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事实上,几乎可以确定——
20~30年后,一定会出现语言的地方变化,至少会有地方口音;
50年后,将会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100年后,差异继续增大,某一地区的人们将很难理解另一地区的语言。
简而言之,我们的语言在不断发生变化。
语言学家斯蒂芬·罗伯特·安德森用语言学的知识解答了一系列问题,如语音和语法为什么一直在变?语言的变化都有规律可循吗?语言和方言到底有什么不同?……
翻开本书,三小时带你快速入门语言学!
|
關於作者: |
【美】斯蒂芬·罗伯特·安德森(Stephen? R. Anderson)
耶鲁大学语言学教授,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国际语言学常设委员会副主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音系学》《非词素词法学》《附着语素理论面面观》等。
译者简介:
高淑贤,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博士研究生。
|
目錄:
|
第yi章 绪论:语言多样性的维度 001
第二章 世界语言知多少 015
第三章 系统发生语言学:建立语言关系 031
第四章 语言的未来 053
第五章 语言种类统计的一些问题 083
第六章 语言的基因类型 105
第七章 手势语言的多样性 127
第八章 结论:人类语言的统一性 151
参考书目 175
延伸阅读 179
|
內容試閱:
|
《牛津通识课:语言学入门》(内容节选,有删减)
“所谓语言,不过就是拥有国旗的方言”。语言对应的是国家,而方言对应的是部落、城镇或是其他不太重要的群体。 所谓欧洲“语言”和非洲“方言”,也存在这样一种暗示。语言要成为“语言”而不只是一种“方言”,通常都要具备国家、经济、文学传统、书写体系以及其他诸如权力、权威和文化等“配置”,纯粹的语言本身反而没那么重要。
……
语言学家整体上达成了一个共识:语言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世界语言中有相当惊人的一部分已走上了消亡之路,且不可逆转。
尽管我们早已习惯于哀叹、伤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且处于危机和濒临灭绝的语言数目不能和任何一种生物物种相提并论,但语言多样性的锐减仍然令人担忧。
从目前情况来看,到下个世纪,“民族语”所列的6909种语言中至少有几千种或近一半会消亡,这一点几乎毫无悬念,语言学家也早已达成共识。未来100年之内,会有多少语言消失?语言学家的估计数值从50%~90%不等。
语言之间的接触不一定是零和游戏,保持自身文化语言并同时掌握一门能够带来更多机会的外语是完全可能的,而抛弃自己的语言则会产生实质性的糟糕后果。
为什么要关注语言流失并身体力行阻止这一进程?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现实因素——语言中可能会保存关于自然界的宝贵知识。传统语言的消失通常会带来相应知识库的消失,除了保存诸如不同植物的疗伤价值之类的实际知识,传统语言中通常还会留存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信息。
文化和伦理因素——语言一旦失传,该群体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关键一环就会被切断。一旦语言死亡,需要靠语言来解锁的一切将随之消失,子孙后代将不再享有选择权。
科学原因——我们对一大批语言即将消失深感担忧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这种趋势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新语言总会带来大量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会扩大我们关于语言语法的认知!遗憾的是,很多这种极具启发性的现象会随着语言消失不见,而语言学家们根本还没有机会将它们记录下来。
比如:句子的动词还可以不与主语而是与主语的所有人保持一致。在威奇托语中,人们会说“My horse am running.” (我的马在奔跑)“Your horse are running.”(你的马在奔跑)。
再比如:在英语中,单词“uncle”(叔叔)可以表示父亲或母亲的兄弟,“aunt”(阿姨)相应表示父亲或母亲的姐妹。但在澳大利亚的卡雅迪尔德语(Kayardild)中,“uncle”可以指代父亲或父亲的兄弟,但不能用来指代母亲的兄弟。
语言拥有如此中心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多数传统知识、民俗、神话等全都与语言直接相关,并且以口头语的独特形式存在。一旦语言消失,其所承载的文化就算不会全盘消失也会大幅减少。没有语言的支撑,曾经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那些独特特征,连语言使用者自己都可能会忘记。
当两种(或更多)语言竞争同一人群的注意力时,有可能其中一种语言会逐渐被取代,也可能会产生词汇的相互借用,还有一种在生物界不常见的解决办法即双语使用者。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能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
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库普瓦村(Kupwar village),5个社会阶层分别使用4种不同语言。社会大部分成员每种语言多少都会说一点,并能与其他成员正常交流。每个群体的人都是在家说自己的语言,在外说其他语言。语言不同,在社群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同,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固的关系。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只要社会的多民族特性不变,多语种便不会消失。
在当今世界,小众语言消亡的重要原因,可能是人们会觉得为了不被边缘化,也为了获得经济和社会福利,应该适应主流文化,而学会其语言是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毫无疑问,掌握某种“大众”群体语言,是获得这个群体相关福利的关键一步,但据此认为学会主流语言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原生语言却是不对的。
经济理由本身并不要求“小”语种(可能没有书写文字)使用者仅仅因为要学习诸如英语、阿拉伯语或汉语普通话等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就放弃自身的语言。与之相对的办法当然就是二者兼用。前面已经讲到,这种情况很常见,在世界很多地方都长期稳定存在。在没有强势本土语言的地方,语言传统不同的族群间能够正常交流,多语制为语言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自然解决方案。
在前面我们也看到,就算新兴语言对我们提高经济收入、加快融入社会至关重要,在学习新兴语言的同时,致力于保护原生语言也是益处良多。一种语言一旦消失,整个世界也会随之失落,这意味着一个族群同过去和传统的联系不复存在,某些专业知识的基座也因为其载体被遗弃而全面崩塌。
然而,若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根本无须如此。可以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那样让传统语言和新兴语言各司其职,同时享受两个世界各自美好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