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公路隧道通风排烟及人员疏散”是消防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书基于隧道火灾动力学及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等基础理论知识,详细阐述了公路隧道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的计算分析及设计方法,并提供了公路隧道通风排烟及人员疏散的经典工程案例。本书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深入浅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隧道火灾危害及隧道火灾规模、隧道火灾理论基础、隧道通风排烟理论基础、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及计算分析、隧道火灾人员疏散、隧道火灾应急联动控制、隧道火灾试验、典型公路隧道通风排烟工程案例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消防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消防安全研究、隧道消防系统设计以及城市消防规划等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
目錄:
|
前言第1章绪论本章学习目标1.1隧道的发展及分类1.2隧道火灾的特点与疏散救援难点1.3隧道通风排烟模式及其发展历程1.4隧道火灾人员疏散模式1.5本书的背景与意义复习思考题第2章隧道火灾危害及隧道火灾规模本章学习目标2.1国内外隧道火灾典型案例2.2隧道火灾的危害2.3隧道火灾热释放速率复习思考题第3章隧道火灾理论基础本章学习目标3.1隧道火灾的燃烧特征与火灾烟气的性质3.2羽流模型与烟气生成量3.3隧道火灾的烟气蔓延及烟气层特征3.4隧道火灾中的温度分布规律3.5坡度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3.6临界风速与回流长度模型的推导复习思考题第4章隧道通风排烟理论基础本章学习目标4.1风流的静压、动压与位压4.2隧道通风中的守恒方程4.3隧道通风阻力4.4隧道火灾火风压4.5隧道交通通风力4.6隧道自然通风力4.7隧道通风排烟网络4.8隧道通风排烟与风机选型计算举例复习思考题第5章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及计算分析本章学习目标5.1隧道通风排烟模式选择5.2隧道火灾蔓延分析及数值模拟5.3纵向通风排烟模式计算分析5.4集中排烟模式计算分析5.5隧道不同区段火灾烟控策略复习思考题第6章隧道火灾人员疏散本章学习目标6.1隧道人员疏散设施及疏散模式6.2人员安全疏散评价准则6.3人员疏散分析基本参数6.4人员疏散安全性计算分析6.5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6.6隧道人员疏散现场试验复习思考题第7章隧道火灾应急联动控制本章学习目标7.1隧道火灾应急联动控制系统组成7.2隧道火灾应急联动控制方案及流程7.3隧道火灾应急疏散系统和通风排烟系统联动复习思考题第8章隧道火灾试验本章学习目标8.1隧道火灾试验研究介绍8.2全尺寸隧道火灾试验实例8.3缩尺寸隧道火灾试验实例复习思考题第9章典型公路隧道通风排烟工程案例本章学习目标9.1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9.2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9.3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9.4南京长江隧道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快速增加。公路隧道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在消防安全方面也显现出一系列突出的问题。由于隧道的结构形式特殊,一旦发生火灾,将对人们的经济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公路隧道消防安全与防灾减灾教学科研工作中,急需关于公路隧道通风排烟与人员疏散救援理论与技术的教材或教学指导书。为满足这一需要,中南大学牵头联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单位编写了本书。本书以隧道火灾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围绕隧道火灾特点,系统地介绍了公路隧道火灾危险性、烟气蔓延特性、烟气控制技术、人员疏散策略、隧道火灾试验研究方法、隧道火灾应急联动控制以及典型隧道通风排烟及人员疏散工程案例等内容,本书理论基础扎实,阐述条理清晰,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希望可以满足消防工程专业教学、消防科学研究、公路隧道消防系统设计、城市消防规划等工作的现实需求,并对其具有指导意义。全书共9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中南大学徐志胜编写;第2~4章由中南大学谢宝超、张焱、何路共同编写;第5~7章由中南大学徐志胜、陶浩文、赵家明、孔杰共同编写;第8、9章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薛光桥、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魏玉省、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方磊共同编写。全书由徐志胜统稿。中国矿业大学朱国庆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对提升本书编写水平颇有帮助。在编写过程中,刘邱林、刘耀辉、许蔚昆、谢恩、王天雄、王梦琦、张世权、娄孟伟、应后淋、楚坤坤等在课题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和图片绘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谨向上述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本书的编写参考了一些相关专著和其他文献资料,均已列入书后的参考文献,并向其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