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今天的中国,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农民正以昂扬的斗志,挺进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道路上。让我们回到几十年前的中国,这也正是晏阳初博士一生所追求的裕民理想啊!从很大程度上说,晏阳初一生所倡导的乡村改造运动,正在今天中国广袤的农村实施着。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
內容簡介: |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三人被并称为“民国乡建三杰”。他们不仅同年出生,更都是民国时期那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有重大建树的杰出人物。小说以晏阳初一生拼搏奋进为主线,以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为复线,以爱国爱家爱众生为辅线,生动讲述了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的传奇人生。
|
關於作者: |
苗勇,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山民》《山韵》《丰碑》《小曲乱弹》《见证天使》《散落的文字》《生命芦山》《直面地震工会旗帜高高飘扬》《历史不会忘记》《曾溪口》等文学作品16部,先后荣获四川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入围奖,梁斌长篇小说奖等省以上文学大奖12次。
|
目錄:
|
推荐序一 我读晏阳初 钱理群
推荐序二 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晏鸿国
章 少年求学 寒门男儿初长成
第二章 赴法援教 立志终身为平民
第三章 总会成立 茫茫海宇结同仁
第四章 广传薪火 丹心一片赤子情
第五章 落户农村 开发脑矿得真经
第六章 定县模式 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七章 走出国门 誓除天下文盲
第八章 举世瞩目 功业千秋成伟人
第九章 心系故园 此生绵绵无穷尽
附录 千秋功业泽后世
后记 仰望晏阳初
|
內容試閱:
|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无疑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如研究者所说,晏阳初所领导的教育和乡村改革实验,“无论就其规模之宏大、历史之长久、组织之严密、计划之周详、参加的教育与农业等专业人员之众多,以及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来看,都是极为引人注目的”。晏阳初(1890—1990)在百岁人生的历程里,留下的是一个个辉煌的足迹,即晏阳初所说的“乡村改造运动史”上的“几个历史事件”:1917年,在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二十七岁的晏阳初从事华工服务,为他们办汉文班,编《驻法华工周报》,认识了“苦力”之“苦”和“力”,由此走上了平民教育之路;1922年,作为青年会平民教育科的主持人,晏阳初又在长沙、武汉等地组织大规模的市民识字运动,他的同龄人也是其中的义务教员,这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在国内的小试身手;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正式成立,晏阳初被聘任为总干事;1929年,晏阳初走出了他一生事业中决定性的一步:到定县主持全面改革农村教育与建设的研究与试验,以此作为整个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的试点,并创造了“定县主义”和“定县精神”;1932年,国民政府召开内政会议,通过县政改革案,晏阳初担任河北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并以定县为县政建设实验区,这标志着定县实验进入一个以县政改革为中心的新阶段;1934年,全国乡村重建会议召开,全国乡村建设的团体达六百余个,试验区和试验点达一千余处,晏阳初的定县之外,梁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陶行知领导的南京晓庄、卢作孚领导的四川北碚、黄炎培领导的江苏昆山、高践四领导的无锡黄港试验都有很大影响,乡村建设实验蔚然成风;1936年,晏阳初又应湖南省政府之请,创建衡山实验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晏阳初立即组织“农民抗战教育团”,同时坚持乡村改造实验,并把范围扩展到四川新都和重庆附近的“第三专员区”的璧山、巴县、北碚、铜梁、綦江县、合川、江北等县;1941年在重庆歇马场建立的乡村建设育才学院更是为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51年,晏阳初去职到美国,建立了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并积极推动国际乡村改造运动(LMEM);1958年,在晏阳初的倡导下,菲律宾创建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他先后协助菲律宾实行乡村改造三年计划,并协助亚洲的泰国和拉丁美洲的危地马拉、哥伦比亚成立乡村改造促进委员会。这样,定县试验的经验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并适应第三世界各国不同的国情,有了新的创造与发展,晏阳初因此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之父”。
如晏阳初自己所说,他“穷干,苦干,硬干”了一辈子,“从中国干到世界上干”。面对各种赞扬与质疑,他如此“自剖”:“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注重以暴易暴,杀人放火。如果社会主义的定义是平等主义——机会和权益的平等,我也可以算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我希望人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故不赞成斗争,也不相信阶级决定人性。我相信,‘人皆可以为舜尧’。圣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