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編輯推薦: |
★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乐队山羊皮主唱亲述乐队生涯 追溯乐队起伏与成员纠葛
这本书是对山羊皮乐队历程的一次回溯,亦是一次颠覆。山羊皮乐队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成为彼时极具话题性和关注度的乐队。而伴随着极高的声望,乐队也经历了媒体炮轰、成员失和等重重难题,布雷特·安德森作为旋涡中心的话题人物,以诚恳的声音讲述了这段历史。
★深度剖析音乐产业生态 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的诚意之作
布雷特·安德森曾说这是一本他不想写的书,而终促使他写就这部作品的动机,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更广阔的图景,揭示在一支支乐队背后音乐产业运转的真相。他回顾了乐队犯下的种种错误,坦率直接,同时毫不留情地指出当今音乐产业面临的问题,发人深省。
★知名DJ张有待作序,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诚意推荐
有待和沈黎晖不仅是中国音乐圈内的资深人士,更共同推动了山羊皮乐队首次来华演出,由他们向中国读者推荐这本书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英国多家媒体好评 读者诚挚推荐
安德森以优雅的文笔和真诚的语气献上了这部重量级作品,获得《卫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等多家媒体好评,亚马逊和Goodreads读者也给出四星半
|
內容簡介: |
这是布雷特·安德森的私人回忆,也是传奇英伦乐队山羊皮的完整历程。
摇滚乐队总是容易走上同一条老路,重复相似的故事。布雷特·安德森在这本他曾说过不会写的书里呈现了风格迥异的叙事。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到2003年宣告解散,安德森在书中历陈了山羊皮乐队生涯的重要时刻,并以坦诚的态度评述了乐队的成与败。对于音乐产业与流行文化,他也做出了极富洞见的评论。
在乐队生活之外,安德森也回望了自己曾经支离破碎的生活,他潜入内心深处,向我们展现了真诚、犀利而敏感的自我。
|
關於作者: |
布雷特·安德森 | Brett Anderson
英国颇具影响力的摇滚乐队山羊皮乐队主唱。
1967年出生于伦敦与布莱顿之间的无名卧城。1989年组建山羊皮乐队,从此开启了一段如过山车般的疯狂岁月,安德森在本书中回顾了这段“从奋斗到成功到自我毁灭,后回到原点的旅程” 。
|
目錄:
|
安德森与我(序言)
目 录
部分 / 001
我曾说过我不会写的书 / 003
明天的炸鱼和薯条纸 / 015
狗屎和钻石 / 025
病恹恹的南方孬种 / 033
比被议论更糟糕的唯有不被议论 / 043
风格即省略的艺术 / 053
希思罗的早餐 / 063
本我与人设 / 071
第二部分 / 077
毒树 / 079
我们抛下了自己独特的东西 / 087
我们相爱,我们倦了,我们继续前行 / 101
生命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无事发生 / 109
第三部分 / 123
每个爱过我的人都曾失望过 / 125
蹲尾人 / 141
听起来就像那该死的蓝精灵 / 153
去他家里,杀了他的猫 / 167
第四部分 / 177
安静的毁灭 / 179
衰老的小甲壳虫转啊转,直到
缠死在钉子上 / 187
它死在青葱六月的白色时辰 / 195
我们不必活成这样 / 205
第五部分 / 211
我溺死在鼓声敲响的农田 / 213
五命悬一线 / 225
唯有爱能活得比我们更久远 / 235
|
內容試閱:
|
于是我坐下来写这本我曾说过不会写的书,讲述我曾说过不想讲的故事。我猜该来的终究会来。除了一种想要被人倾听的幼稚需求,一种渴望向全世界讲述自己故事的自我炫耀式的冲动,我好奇还有什么动机牵着我这么做。无数个清晨,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反复思忖此事,我向自己保证,这一次我仍要尽力避免去写你我都读过太多次的书。摇滚乐队大多容易走上同一条老路,历经同样的艰苦跋涉,碰到同样的关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就如同一只青蛙的生命周期早已由上天注定,所以乐队的传说总免不了蒙上一层宿命的氛围,尤其是后一章的结局早已为人所知。因此,我在本书中要反其道而行,尝试从自己的亲身经历里提取一些要素,延伸开来以揭示更广阔的图景,并审视自己从奋斗到成功再到自我毁灭,后回到原点的旅程。我将在叙事过程中探讨某些施加于我的作用力,如果可能,再顺便揭露一下有关那套机器的真相——它呼呼运转着,创造出人们在电台里听到的那些乐队,人们却往往看不见它的存在,尤其是正在被它塑造加工之人。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不自量力,然而我的故事早已被媒体过于勤恳地记录在案,显然无须用传统的形式再复述一遍,我只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宣告某种所有权,独家呈现这故事的第二部。值得注意的是,后见之明能借给你一双事发时与你无缘的慧眼。如今回望那段犹如疯狂过山车般的青葱岁月,我已能直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就像在旁观别人的经历一样。然而彼时的我却彻底陷了进去,主观得难以置信,我的脸仿佛被人紧紧摁在玻璃上,离得太近以至于看不清任何真相。正因如此,本书将不会再续写部那本尘封蠹蛀、书页卷角的青春成长小说,相反,我要讲一个风格迥异的故事,钻研一下在我周围碾轧多年的齿轮机器,希望为自己也为他人解答几个问题,弄清那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为什么发生。
4 月末的一个星期二,我和马特走在大马尔伯勒街上,远远看到前方有一个书报亭,我依稀望见那儿的《旋律制造者》头版上有幅图,有点像是我的脸。我们走了过去,那图像在我眼中逐渐变得清晰。然后就在那诡异的一瞬间,我惊愕地看清了那不是别人,的的确确就是我的脸,我们竟然登上了头版,我的意识顿时跟断了线一样空白。我们四个人的脑袋下面印着一行黑体大写字母组成的图注:“ 英国好的新乐队”,这行字将在接下来几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有时候我们宁愿自己从未见过它。我不知道在纸媒统治时代结束之后长大的人还能不能理解那几个字的分量。《旋律制造者》在当年可谓一家举足轻重、影响力巨大的音乐媒体,其威力、覆盖面和发行量之大足以左右甚至塑造一支乐队的音乐生涯。但它自有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一套必须遵守的尊卑次序,这就意味着根本轮不到一支正准备发行出道单曲的乐队来做它的封面明星。我们年少时曾耗费无数空闲时光逐字逐句地研读它,对它那套老规矩再清楚不过,所以一回过神来,我们就立即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处境。直到今天,不少记得那段往事的人仍将山羊皮视作媒体的产物,一个扭曲、邪恶的实验品,出自某个阴森森的雪莱1 式工业流水线实验室,想到这儿我不禁黯然神伤。正是那一刻埋下的火种引发了后来的轩然大波,我们成了罪恶的嫌疑人、同谋犯,犯下了地下摇滚圈的原罪——伪造人设。当时我们理所当然地为自己终于受到命运的垂青而忘乎所以,太过自我陶醉以至于无暇去顾及什么后果或启示,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禁觉得难以置信:那些坐视我们误入歧途的人怎能如此不负责任,如此目光短浅。在我看来,我们就是没有得到过逆耳良言,而那些以审时度势为本职工作的专业人士,甚至一次也不曾费心告知我们所追逐的奖赏根本就是毒药。我们忘我地投入追逐,一秒都停不下来,但乐队的角色本就是大胆莽撞、听从本能与野性的空想家,而他们身边的人应该去扮演头脑清醒、思虑周全的引路人。我不得不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很失败,一头栽进了风暴里,身边却没有任何人来拉一把,制止我们与媒体这个反复无常的情人签下轻率的契约。托了“后见之明”的福,现在我得以轻易地挑出那些关键时刻加以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初我们一门心思地想要出人头地,在接踵而至的媒体疯狂抢食战中,我们闭上眼睛,来者不拒地抓住一切可用资源。这对我们后来的职业发展后患无穷,在许多人眼里,我们的形象被永远地简化为“过誉”和“过度炒作”——这两个贬义词直到今天依然让我感觉阴魂不散,都是初夸大其词的名号留下的遗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