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編輯推薦: |
★美国高校科研方法类课程经典教材,全美大学推荐用书Open Syllabus Project总榜第11名、教育类榜首。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资深专家半个多世纪科研和教学经验锤炼而成,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自1987年首版以来,已在以7种语言在全球畅销30余年。
★从入门到进阶,从选题到报告,手把手带领你扎实、高效、熟练地掌握整个研究过程;不仅能为你提供科研所需的方法和工具,更能帮助你规避在科研中的误区和陷阱,是你的一个全方位科研助手。
★不分具体学科,不划具体领域,任何学科的研究者和任何学段的高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新版在延续原汁原味风格的同时,将科学研究真正带入互联网时代,引导读者利用数据库、数字工具、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工具为研究服务,真正实现研究的现代化。
★书中完备的自我反思、检查清单和延伸阅读环节,帮你核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审视自己研究项目的缺陷与疏漏,助你顺利抵达胜利彼岸。
|
內容簡介: |
本书1987年首版,已被译为8种语言全球发行。30多年来,该书经过6次重大增补修订,已经成为英美高校科研方法类课程的经典教材,是全英美乃至全球学生和研究者操作科研项目、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入门指导书和参考书。
全书分三部分,包括从选择课题到撰写报告各个研究阶段的内容。部分涵盖了奠定研究基础的各部分内容,包括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项目,文献阅读与做笔记的方法,文献引用、检索和文献综述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调查设计和管理,访谈规划和实施,观察研究,日志、日记、博客和视频日志,档案资料的选择和批判性分析,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使用。第三部分涵盖了解释数据和撰写报告的整个过程,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编码、表格、量表的绘制和使用,研究报告的结构组织、撰写、修改和评估。
本书对开展各种级别的科研项目都具有参考价值,内容包括开展研究项目的整个过程,对于各领域科研新手、即将为撰写毕业论文而进行研究项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朱迪丝·贝尔(Judith Bell),英国开放大学教授、高级顾问,华威大学、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荣誉教授,英国督学署继续教育部门专家,毕生致力于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1997年,她因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
斯蒂芬·沃特斯(Stephen Waters),英国特许教学学院创始会员和理事会成员,有超过45年英语教学经验,担任过系主任和校长助理。自2011年起,他一直从事教育咨询和商业培训,是学校员工福利和心理健康支持平台“Teach Well Alliance”的创始人和CEO。
|
目錄:
|
序 言 / 1
前 言 / 3
部分 奠定研究基础
章 研究者和研究之旅 / 005
本章导览 / 005
1.研究之旅 / 006
在迷宫中寻找方向 / 008开展研究的意义 / 008身为一名研究者意味着什么 / 009研究者的角色 / 011研究者的有意角色 / 012研究者的无意角色 / 013研究者的责任 / 016
自我反思 / 019
检查清单 / 019
延伸阅读 / 020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021
本章导览 / 021
研究的类型 / 022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 024行动研究和实践性研究者角色 / 025
4.个案研究 / 027
5.调查研究 / 030
6.应用研究 / 032
7.实验研究 / 033
8.民族志和民族志研究方法 / 035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036
10.主题分析 / 039
11.叙事探究和故事 / 040
12.选用哪种研究方法 / 043
自我反思 / 044
检查清单 / 044
延伸阅读 / 045
第三章 研究项目设计 / 048
本章导览 / 048
1.选定课题 / 049
2.提出研究问题 / 050
3.研究目的 / 054
4.假设、目标和可研究的问题 / 055
5.暂定标题和项目大纲 / 057
6.时间安排 / 058
7.导师指导 / 059
8.导师工作守则 / 060
9.保存指导记录 / 060
10.研究体验 / 061
11.边研究边写作和研究日记 / 061
自我反思 / 063
检查清单 / 063
延伸阅读 / 065
第四章 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 / 067
本章导览 / 067
1.伦理和道德的区别 / 069
2.科研合同、行为规范、协议和知情同意原则 / 069
3.伦理委员会 / 072
4.保密和匿名 / 074
5.如需在网上传播信息,保证保密和匿名 / 075
6.实践中的伦理研究:“内部”研究问题与个人行为规范 / 080
7.与知识产权或所有权相关的伦理行为规范 / 084
自我反思 / 086
检查清单 / 086
延伸阅读 / 088
第五章 阅读、引用和信息管理 / 090
本章导览 / 090
1.文献阅读 / 091
2.做笔记 / 093
3.做笔记和避免剽窃 / 094
4.文献标注 / 097
创建、编辑和存储参考文献 / 102备份:宁求稳妥,勿留遗憾 / 104
7.记下参考文献 / 105
8.文献管理 / 105
9.这是小题大做吗? / 111
自我反思 / 113
检查清单 / 113
延伸阅读 / 115
第六章 文献检索 / 117
本章导览 / 117
1.定义检索参数(检索限定词)和关键词 / 119
2.关键词的聚焦、提炼和分组 / 120
3.电子版还是纸质版 / 121
4.图书馆、图书馆员和图书 / 122
Google搜索 / 122Google Books / 124
7.期 刊 / 127
8.评估文献来源 / 129
9.下载网络内容的版权和许可限制 / 131
自我反思 / 131
检查清单 / 132
延伸阅读 / 136
第七章 文献综述 / 137
本章导览 / 137
1.对文献进行“批判性综述” / 139
2.理论和理论框架 / 140
3.实践中的“批判性综述” / 142
4.回顾两篇文献综述 / 146
5.使用引文 / 147
自我反思 / 149
检查清单 / 150
延伸阅读 / 151
第二部分选择数据收集方法
部分导览 / 156
1.限制因素 / 156
2.信度和效度 / 157
3.你在考虑计算机数据分析吗? / 159
4.不考虑计算机数据分析? / 160
5.谨记:寻求指导和选对工具 / 160
延伸阅读 / 161
第八章 档案证据分析 / 163
本章导览 / 163
1.档案证据的本质 / 165
2.档案研究路径 / 165
3.档案的定位 / 166
4.档案的选择 / 171
5.档案的批判性分析 / 173
6.事实还是偏见 / 176
自我反思 / 177
检查清单 / 178
延伸阅读 / 179
第九章 在研究中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 180
本章导览 / 180
1.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收集数据的伦理考量 / 184
2.社交媒体、研究过程和社交数字化工具 / 189
3.在研究中使用社交媒体 / 203
4.总 结 / 208
自我反思 / 209
检查清单 / 210
延伸阅读 / 210
第十章 调查的设计和管理 / 212
本章导览 / 212
1.你究竟需要了解些什么 / 215
2.问题的类型 / 216
3.问题的措辞 / 217
4.外观和编排 / 224
5.抽样调查 / 225
6.实施预调查 / 226
7.调查的发放和回收 / 228
8.调查对象的权利,你的权利和义务 / 228
9.无回答 / 229
10.数据分析 / 230
自我反思 / 230
检查清单 / 231
延伸阅读 / 234
第十一章 访谈的规划和实施 / 236
本章导览 / 236
1.访谈的优缺点 / 237
2.访谈中的伦理规范 / 238
3.问题的措辞 / 239
4.访谈提纲 / 239
5.集体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 / 242
6.访谈中的记录 / 244
Skype和Google Hangouts / 246
8.偏见——访谈的宿敌 / 247
9.谨记:访谈中的注意事项 / 248
自我反思 / 249
检查清单 / 250
延伸阅读 / 252
第十二章 日记、日志、关键事件、博客和视频日志 / 255
本章导览 / 255
1.代表性 / 259
2.日记-访谈法 / 259
3.预试验回执和给参与者的说明 / 261
4.五个研究案例 / 262
5.使用日记的伦理问题 / 267
6.博客和视频日志 / 267
自我反思 / 269
检查清单 / 269
延伸阅读 / 271
第十三章 观察研究 / 272
本章导览 / 272
1.非结构式观察 / 274
2.参与式观察 / 275
3.结构式观察和记录 / 277
4.记录行为 / 279
5.内容分析 / 281
6.几点额外的警告 / 283
7.事件结束后 / 284
自我反思 / 285
检查清单 / 285
延伸阅读 / 287
第三部分 解释证据并报告研究结果
第十四章 解释证据、报告研究结果 / 295
本章导览 / 295
1.列清单 / 297
2.数量和类别问题 / 300
3.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 / 300
4.编 码 / 307
5.表 格 / 310
6.量 表 / 311
7.文字型问题 / 320
8.总 结 / 320
自我反思 / 321
检查清单 / 322
延伸阅读 / 323
第十五章 撰写研究报告 / 325
本章导览 / 325
1.开始写作 / 326
2.后的写作任务 / 327
3.组织报告的结构 / 329
4.修改的必要性 / 336
5.是否存在剽窃的可能 / 339
6.评估你自己的研究 / 340
自我反思 / 341
检查清单 / 342
延伸阅读 / 344
术语汇编 / 347
参考文献 / 365
致 谢 / 383
|
內容試閱:
|
实践中的伦理研究:“内部”研究问题与个人行为规范
不管你所在的机构、你的导师对你有哪些要求,说到底这是你的研究。哪怕你不需要遵守行为规范或研究委员会的伦理要求,你也需要确信自己已经尽了一切可能来确保研究以符合你自己的伦理准则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本书作者之一—斯蒂芬·沃特斯所采用的方法。他也曾是一位硕士研究生,一位首次进行科研的新手。在他进行研究时,他还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决定要在自己所在的机构内部进行研究。他产生了调查自己的英语系负责人(也称“英语系主任”)的想法。这位主任对他的研究表达了兴趣与支持,这使得斯蒂芬坚信自己的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而且很有希望在给定的时间(工作时间三个月)内顺利完成。他决定制定出自己的个人行为准则,明确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的工作条件和保证,以确保他本人和学校的诚信。筹备工作按以下项目进行:
与校长进行非正式讨论以达成基本共识。 提炼课题,陈述研究目标,准备项目大纲。 与导师进行讨论,与英语系主任进行进一步讨论。 对项目大纲进行微调,考虑要使用的方法。 向校长正式提交项目大纲,附上他想要访谈的同事的名字,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提供的条件和保证如下:
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选择匿名。 所有资料都将以严格的保密标准处理。 在研究处于草稿阶段时,访谈对象可以要求核实其中的表述。 参与者将收到一份终报告。 仅接受大学对该研究进行评估作为检查之用,但若日后涉及发表的问题,将会征求参与者的同意。 研究将尝试探索实践中的教育管理。希望终报告能对学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带来有益的结果。
那么这项研究进行得顺利吗?斯蒂芬在项目完成后写道:
我认为,正式提出这些保证确有必要。由于我当时在科研方面毫无经验可言,我必须向校长保证会诚实公正地进行实地工作,说服他可以信任我。
事后看来,我应该要更加谨慎。条件3 无法完全满足,因为后来我发现,尽管可以做到认真核对参与者在接受采访时所作的表述,但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来核对完整的稿子。而条件4 虽然可以实现,但成本高昂难以承受,因此我决定在未来的其他个案研究中删去这一条。这段经历确实使我意识到:应该警惕做出过早过多的承诺。
直到我即将公布研究结果之时,我才意识到:我的研究条件中有两处措辞是可以有不同解释的。个是在承诺保密(即条件2)时, 我没有说清楚公开资料可能带来哪些后果。由于撰写报告草稿的时间有限,没有人能核实我对这些话进行的解读是否合理。再者,由于校长是一位持有我纸质保证书的人,调查对象只能通过我的口头解释来理解他们同意参与研究的条件。回想起来,当时如果能提供一份解释研究目的的复印件就更好了。老师们都很忙,想要他们都能记住一段在他们正式开始参与研究之前进行的谈话,真是不切实际。事实上,无论他们是否记得这些保证,他们的观点能否以一种公正、客观的方法来呈现,完全取决于我是否是一个正直的人。
更为不成熟的是,在我撰写报告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按角色来呈现个人身份的做法存在纰漏。对于作为局外人的读者来说,可能可以做到保证匿名;但对于那些来自本校的读者来说,就无法带来同样的匿名效果。幸运的是,虽然我没能澄清这几点,但没有因此而导致任何问题—但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斯蒂芬次进行调查的经验使他受益匪浅。他觉得自己在首次尝试中犯了一些错误,而且因为自己没能完成所有的规定和保证感到很不安。其实他已经准备得很好了,但他没能充分意识到向同事反馈结果和复印报告会消耗多少时间和精力。他担心自己没有精确地定义匿名和保密的确切含义,因此在后续的调查中确保自己澄清了这一点。他感到如何处理角色冲突是更为棘手的问题:他是一位全职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兼职研究者,虽然这种组合并不罕见,但有时他发现很难协调这两种身份。作为一名“局内人”研究者,他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他对研究背景和机构的微观政治都了如指掌,不需要为此出差,要联系参与者也很容易。他知道如何与人接触合适,也能理解他们的一些难处。他发现同事也因有能公开提出问题的机会而高兴,愿意让了解他们工作实际情况的人来分析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对某些同事进行访谈对双方来说都是令人不适的经历。作为一名局内人,他很快意识到,在研究完成之后必须承担自己所犯的错误:一方面,与机构和同事的密切联系使得客观性难以实现;另外,他感到要获得私密信息有可能影响他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虽然这样的情况似乎没有出现,但他可以预见那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场景。
在斯蒂芬成功获得学位后,他被问到是否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以及是否有什么意见,以便对那些初次承担研究项目的人有所帮助。他写道:
可能我让你们觉得,我的研究困难重重,结果会适得其反。如果是这样,那是因为我希望劝告未来的局内人研究者谨慎行事,提防可能存在的陷阱。实际上,我对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乐在其中,并且发现采访不同层次教学人员的经历让我对学校的管理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确实,我忘情投入研究当中,有时甚至难以保证自己的教学工作质量。但即便是从事后来看,我也确信我不太可能解决这个两难的困境。我可以诚恳地说,我的研究让我更加理解那些负责管理学校的人所面临的问题,并由此提供了很多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而假如我的研究脱离了实际,我就该担心自己对它的投入程度了。事实上,学校已经采纳了我份报告中提出的几个建议。我在第三份报告中谈到行政部门在课程设置中的作用,这份报告已经被列入春季管理层会议的议程,许多同事也在总体上对案例研究的内容表示了赞赏。如果一定要我选出一种建议未来的局内人研究者采用的策略,那就是要将研究报告和机构的现实关切联系起来,这也许能帮你说服学校,让他们知晓参与这项研究对他们来说和对研究者来说同样有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