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早期中国古典小说西文译本中,选取大约400帧插图汇编成册,影印出版,是针对中国古典小说西译本插图所做的专题文献整理。中国古典小说西文译本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小说、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其中的插图与注释一样,在帮助读者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761年帕西《好逑传》英译本中的准木刻画式的插图,到19世纪后期以石印技术印刷的精美小说插图,西译本中国小说中的插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的传播,它们本身也构成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一个部分。
|
關於作者: |
宋莉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日本神奈川大学特任教授,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近代中西文学文化关系史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典小说西传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著有《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近代来华传教士与儿童文学的译介》《经典的重构:宗教视阈中的翻译文学研究》等。
|
目錄:
|
荷兰文译本《好逑传》/001
雷慕沙译《玉娇梨》/006
雷慕沙《中国故事集》/011
亚历山大译《三国演义》/015
勒格朗《宋国的夫人、两个表姊妹:中国小说选》/019
道格思《中国故事集》/045
司多马《中国小说中的中国人》/107
甘淋《中国小说选》/114
卜舫济译《三国演义》/126
《东亚杂志》阿谢尔人翻译的小说/130
豪厄尔《今古奇观:不坚定的庄夫人及其他故事》/150
戴遂良《现代中国民间故事》/161
皮特曼《中国神奇故事》/168
斐尔德《中国神话故事集》/178
顾路柏译《封神演义》/204
李提摩太《出使天国》/235
格赖纳《中国之夜》/265
卫礼贤《中国民间故事集》/276
豪厄尔《今古奇观:归还新娘及其他故事》/300
戴遂良《中国宗教信仰与哲学观通史》/305
皮特曼《中国奇谭》/372
施措达译《卖油郎独占花魁》/385
文仁亭《中国神话传说》/392
赛珍珠译《水浒传》/426
|
內容試閱:
|
编纂说明
小说插图,由来已久。现在所能见到的早的中国插图本小说是北宋嘉佑八年(1063)福建建安余氏靖安勤有堂镌刻的《列女传》。徐康《前尘梦影录》说:“绣像书籍,以宋椠《列女传》为精。”18世纪,随着中国古典小说的西传,西文译本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这些小说插图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显示了西方读者对中国小说及中国社会的理解和想象。
本书收录了1767~1933年的24部西译本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插图,包含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不同阶段、不同年代的作品。收录的对象以单行本小说为主,但也包含了少数期刊上登载的中国古典小说译文插图,以期反映媒介和载体对小说插图的影响。如从1903年到1906年,一位署名“阿谢尔人”(Ardsheal)的译者陆续在《东亚杂志》(The East of Asia Magazine)上发表了《甘罗拜相》《拍案惊奇》《聊斋志异》等一系列中国小说的英译文,文中配有丰富的插图,其反映了现代西文期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故事内容,在排版上不同于中国小说刻本中习见的上图下文形式或人物绣像集中刻于卷首等形式。
西译本中国古典小说的插图来源十分广泛,既有从中国刊本中沿用的插图,也有专门请中国画家绘制的,比如豪厄尔(Edward Butts Howell)翻译的《今古奇观:不坚定的庄夫人及其他故事》,请了一位年轻的北京画家为其配图,“我相信他没有受过什么特殊训练。虽然图像可能有点粗糙,但我认为它们给读者在阅读之外提供了一种额外的兴趣,而且很有中国绘画的风格特点”。 皮特曼(Norman Hinsdale Pitman)《中国奇谭》一书中的12幅插图,则是延请中国画师李竹堂绘制的。还有一些译本的插图出自西方画家之手,比如赛珍珠(Pearl S. Buck)的《水浒传》英译本是这部中国小说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内含彩绘插图32幅,是由墨西哥插图家科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