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編輯推薦:
本书是话语分析领域一部新的力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该论著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话语分析范式——生态话语分析,描述了话语生态取向分析理论基础,诠释了真实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有关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通过揭示语言对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人们的生态行为,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
特色:理论建构与实例分析并重,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实践价值高。
內容簡介:
著作在厘定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历程及两大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将经过再发展的“韩礼德模式”界定为一种新兴的具有独立范式地位的话语分析模式——“生态话语分析”。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为指导思想,拓展并延伸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逻辑功能理论,描述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评价系统、主位系统、衔接与连贯系统、逻辑关系系统等,为新兴话语分析模式建构了一种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体系——“生态语法”。
關於作者:
何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已发表170多项成果,包括SSCI、CSSCI论文80多篇,专著9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Journal of World Languanges创刊及联合主编。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生态语言学缘起 2
1.3 生态语言学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5
1.3.1 发展历程 5
1.3.2 研究现状 9
1.4 生态语言学研究现存问题 15
1.5 生态语言学学科体系的融合与发展 17
1.5.1 学科体系构建 17
1.5.2 融合思路探讨 19
1.6 结语 21
第2章 “生态话语分析”:“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 23
2.1 引言 23
2.2 范式的内涵 24
2.3 “韩礼德模式”的兴起 25
2.4 “韩礼德模式”的发展:环境话语分析等 28
2.5 “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生态话语分析 33
2.6 结语 37
第3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指导思想:生态哲学观 39
3.1 引言 39
3.2 生态学原理 40
3.2.1 生态系统的提出与建构 40
3.2.2 生态系统的共性 44
3.3 生态哲学观的多样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46
3.4 生态语言学的生态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51
3.5 生态话语分析的系统性与“多元和谐,交互 共生”的普适性 53
3.6 结语 55
第4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经验功能 57
4.1 引言 57
4.2 经验意义生态取向判断标准与机制 57
4.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世界经验 60
4.3.1 世界经验范畴 60
4.3.2 过程类型系统 62
4.3.3 参与者角色系统 63
4.3.4 环境角色系统 65
4.4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 67
4.4.1 动作类过程 67
4.4.2 心理类过程 85
4.4.3 关系类过程 104
4.5 经验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126
4.5.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126
4.5.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130
4.6 结语 132
第5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人际功能 135
5.1 引言 135
5.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系统 136
5.2.1 语气类别系统 136
5.2.2 内在语势系统 167
5.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 200
5.3.1 态度系统 202
5.3.2 介入系统 213
5.3.3 级差系统 222
5.3.4 案例分析 228
5.4 人际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32
5.4.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232
5.4.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237
5.5 结语 241
第6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语篇功能 243
6.1 引言 243
6.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主位系统 243
6.2.1 参与者角色主位的生态性 246
6.2.2 参与者角色主位的标记性 253
6.2.3 主位系统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55
6.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 261
6.3.1 词汇–语法衔接手段 264
6.3.2 音系衔接手段 283
6.4 结语 284
第7章 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逻辑功能 285 7.1
引言 285
7.2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逻辑关系系统 286
7.2.1 逻辑配列关系系统 286
7.2.2 扩展逻辑语义关系系统 288
7.2.3 投射逻辑语义关系系统 294
7.3 逻辑功能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299
7.3.1 案例分析一:中文语篇 299
7.3.2 案例分析二:英文语篇 301
7.4 结语 303
第8章 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 305 8.1 引言 305
8.2 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体系 305
8.3 自然生态话语分析 308
8.3.1 经验意义分析 311
8.3.2 人际意义分析 314
8.3.3 语篇意义分析 315
8.3.4 逻辑关系分析 316
8.3.5 小结 317
8.4 社会生态话语分析 318
8.4.1 经验意义分析 321
8.4.2 人际意义分析 324
8.4.3 语篇意义分析 325
8.4.4 逻辑关系分析 326
8.4.5 小结 328
8.5 结语 328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331
9.1 引言 331
9.2 对比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 332
9.3 生态话语分析前景 334
9.4 结语 336
参考文献 337
附录
态度系统词汇取向 361
汉英术语对照表 365
英汉术语缩略语表 375
內容試閱 :
《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一书,又名《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系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汉外对比研究”(编号:19ZDA319)的成果之一。
“生态话语分析”系生态语言学学科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范式,发展自其中的“韩礼德模式”。自Haugen 于1970 年首次提出“语言生态”(ecology of language)概念以来,生态语言学发展至今已有50 年的历史。1970 年至1990 年间,“豪根模式”为生态语言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范式,主要探讨语言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1990 年,Halliday 在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上指出语言对于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倡导语言学界开展相关研究,进而在改善环境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自此,生态语言学的另一个主要研究范式,即“韩礼德模式”兴起;该模式聚焦语言的生态性,与聚焦语言生态的“豪根模式” 形成互补。“韩礼德模式”初主要关注语言系统本身,尤其是词汇—语法层面的生态特征,但鉴于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很难应用于生态问题的解决,因而学界的关注点逐渐转移至话语的生态性方面。至于如何揭示话语的生态性,学界目前主要借鉴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等在话语分析领域已比较成熟的范式来展开。然而,这些范式兴起的时代背景与当今社会之生态文明转型背景不同,适用的社会领域及要解决的问题也与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及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尽一致。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的发展呼吁新的话语分析范式的诞生。
鉴于此,本书致力于新兴话语分析模式的发展,即在回顾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前提下,在我们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生态话语分析”与“韩礼德模式”的关系,明确该新兴话语分析模式的哲学指导思想,描述和建构该话语分析模式的理论基础。在建构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本书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结合“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拓展和延伸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逻辑功能理论,建构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评价系统、主位系统、衔接与连贯系统、逻辑关系系统等。可以说,本书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建构一种既具普适性又具可操作性的“生态语法”。该理论体系之于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的作用就如同Theo van Leeuwen 和Gunther Kress 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理论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而建构的“视觉语法”。
除了奠定生态话语分析的独立研究范式地位,以及提供系统的理论体系外,本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分析。为说明从不同维度所建构的理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在理论建构过程中, 均选取真实的例子对理论观点加以阐明。在此基础上,本书另辟一章, 选取比较完整的语篇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了验证。
概括地讲,生态话语分析范式是在生态哲学观指导下的,基于功能取向的语言学理论,对话语的生态性——生态有益性、生态破坏性、生态模糊性/ 中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模式,目的是通过揭示语言对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善人们的生态行为,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共生。
有关本书名称,需作以下说明:首先,本书是为话语分析的新兴范式,即“生态话语分析”,建构生态哲学观以及文本分析的理论体系, 并辅以丰富的例证来支撑或验证,从这个意义上,本书称为《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或《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均较合理。其次,正如本书第2 章所述,学界对于“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解有多种:一是指有关环境话语的分析;二是指有关人与自然环境及其他有机体关系的话语的生态性分析;三是指任何话语的生态性分析,既包括有关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有关社会生态系统的话语的生态性分析。“生态话语分析”第三个阶段的内涵发展,主要源自本人及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该阶段即本书所讲的“生态话语分析”是一种独立的话语分析范式,主要突出话语分析视角及目的,换言之,话语分析主要强调对生态学原理的借鉴,终目的是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鉴于此,该范式下的研究对象不囿于环境话语及有关人与其他有机体关系的话语,即该范式除了将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纳入研究范围以外,还将人与社会关系的话语也纳入研究范围。这是因为在生态学原理下,我们可将人类经验活动领域看作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亦即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笼统地讲,将人类经验活动领域分为关涉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生态系统——此处需要指出,人与自身关系也可以从人与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心理生态系统,那么表征这些经验活动的话语都应是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的研究对象。然而,目前学界鲜有研究将“生态话语分析”看作一个独立的话语分析范式,主要将其视为对研究对象的限定,从而也就鲜见对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本书通过对生态语言学两个模式总体发展历程的回顾(第1章),以及对“韩礼德模式”的具体梳理(第2章),阐释了“生态话语分析”这个名称在各个阶段的内涵,明确地指出当今时代背景下“生态话语分析”应为一个独立的话语分析范式。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提出和阐明了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的哲学指导思想(第3章),建构和验证了其文本分析理论体系(第4章至第8章),并在对比视角下阐明了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的特点与前景(第9章)。综上所述,本书主要是对生态话语分析范式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称为《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或《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也都合宜。后,为与丛书总体名称一致,本书的书名定为《生态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
作为基金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的总体框架由本人设计,书中的主要观点由本人提出,主要内容是由本人与高然、刘佳欢两位课题组成员一起完成的。具体撰写情况如下:第1章、第5章、第6章的衔接与连贯部分、第8章的自然生态话语分析部分以及第9章由本人与高然共同撰写,第2章由本人单独撰写,第3章、第4章、第6章的主位部分、第8章的社会生态话语分析部分由本人与刘佳欢共同撰写。全书的定稿由本人负责。
本书的成稿,一方面得益于课题组成员之间愉快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学界不少专家学者以及单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感谢黄国文教授和王文斌教授,没有他们对课题组在生态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支持和指导,课题难以顺利实施,书稿也难以完成。此外,也特别感谢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会长Arran Stibbe教授,他一直鼓励和支持本人作为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系统功能语言学学界代表,在生态语言学学科发展中融入系统功能语言学成熟的理论观点,以加强该新兴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并推动其跨学科以及超学科性质的发展。
限于作者水平,本书疏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学界专家批评指正。
何 伟
2020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