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編輯推薦:
中国扶贫成就可以称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作为国际减贫发展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减贫道路,其经验非常值得总结。
本书立足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和制度变迁等视角,从理论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和制度。通过概述全书核心概念与理论,系统地总结中国扶贫经验的内在模式,聚焦扶贫有效制度供给、路径选择、激励机制、政府治理、群众内生动力等重要议题。此外,还深入考察分析了不同主体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的角色,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作扶贫开发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从理论层面勾勒出中国扶贫生态,为理解中国扶贫开发与减贫成就提供本土视角,也尝试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诠释中国扶贫样板。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和制度变迁 等视角,从理论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和制度。通过概述 全书核心概念与理论,系统总结中国扶贫经验的内在模式,聚焦扶贫 有效制度供给、路径选择、激励机制、政府治理、群众内生动力等重 要议题。此外,还深入考察分析了不同主体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的角色, 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作扶贫开发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 从而试图从理论层面勾勒出中国扶贫生态,为理解中国扶贫开发与减 贫成就提供本土视角,也尝试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诠释中国扶贫样板。
關於作者:
雷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 师,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原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 展研究院)院长。英国爱丁堡大学 H. 教 授(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新疆财经 大学特聘教授,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原国务院扶贫开 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 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京都大学 KANSEI POWER 讲 座副教授,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雷明教授长期从事有关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减 贫、生态扶 贫、多元扶 贫、信息化扶 贫、 贫困治理等研究工 作,2005 年起任北京大学贫困地
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 长,2016 年起任北京大学贫
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 长,2021 年起任北京大学乡村 振 兴 研 究 院 院 长。 先 后 在 Energy Policy、Omeg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I n t 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 Marx Ventuno 、 Sustainability 、 Entropy 、 Complexity、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调研报告几十部,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 先后应邀在 Nature、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 月 谈 》、The Guardian、Straits Times、China Watch、China Daily、《大公报》、《环境日报》、《科技日报》、《中宣部时 事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州日报》、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等媒体接受专访和发表观点。姚昕言, 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参与多项 导师雷明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 论文,同时作为主要参与者同导师共同出版《贫困与贫困治理—— 来自中国的实践(1978—2018)》(2019)。
目錄 :
章 导言 //1
节 消除贫困//2
第二节 贫困与反贫困//5
第三节 中国贫困之治//23
第四节 本书结构//40
第五节 本章小结//41
第二章 扶贫多元性: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及自我 //42
节 准公共物品//43
第二节 扶贫与准公共物品 //61
第三节 政府扶贫//63
第四节 市场扶贫//70
第五节 社会组织扶贫//74
第六节 自我扶贫//77
第七节 本章小结//82
第三章 制度安排:有效扶贫制度供给 //83
节 扶贫制度供给//84
第二节 扶贫制度变迁//107
第三节 扶贫制度有效供给 //123
XII
第四节 扶贫制度供给有效性 //131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8
第四章 路径选择:从区域扶贫到精准扶贫 //139
节 从“输血”到“造血” //140
第二节 从救济到产业//150
第三节 从区域到精准//168
第四节 从收入到保障//178
第五节 本章小结//188
第五章 激励相容:从强制性扶贫机制到诱致性
扶贫机制 //190
节 扶贫机制//191
第二节 强制性扶贫机制 //210
第三节 诱致性扶贫机制 //217
第四节 激励相容:从强制性扶贫机制到诱致性扶贫机制 //225
第五节 本章小结//232
第六章 有效扶贫治理:管制—治理—善治—
治理生态 //234
节 贫困治理//235
第二节 管制—治理//240
第三节 治理—善治//253
第四节 多元—全元//263
第五节 治理生态//271
第六节 本章小结//278
第七章 自力更生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280
节 文化再造//281
第二节 精神重构//293
第三节 社会融入//304
第四节 自力更生//314
第五节 本章小结//324
第八章 政府主导:有为政府—有效政府 //326
节 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 //327
第二节 有为政府//335
第三节 有效政府//3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367
第九章 多方参与:从分工到融合 //369
节 贫困治理主体:中国共产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 //370
第二节 从分工到融合//395
第三节 从救济、慈善、公益到自我发展 //405
第四节 扶贫生态//422
第五节 本章小结//432
第十章 市场机制:从共享到分享 //434
节 从共享到分享//435
第二节 市场有效//444
第三节 产业导入//452
第四节 金融融入//465
第五节 企业参与//474
第六节 本章小结//481
第十一章 群众主体:以人为本 //482
节 以人为本//482
第二节 从“要我”到“我要” //490
第三节 从自主到自觉//501
第四节 从参与到主导//507
第五节 从有为到有效//517
第六节 本章小结//525
第十二章 总结 //527
节 理论基础:基于准公共物品的理论视角下的扶贫研究 //528
第二节 内在模式:制度安排 路径选择 激励相容 治理有效
内生动力//531
第三节 外在模式: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市场机制 群众主体 //541
第四节 中国扶贫样板的成就与国际意义 //549
內容試閱 :
序言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为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消除贫困,缩小南北差距,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本质而言,消除贫困就是在捍卫人权,捍卫个体基本生存权利和谋求发展的权利。同时,贫困问题关系不同的行动主体,从国家、社区到家庭和个人,不同层次的组织或个人在贫困问题中占有不同的位置。梳理贫困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提出有效可行的社会政策以消除贫困,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人类历快、规模的扶贫盛举”。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扶贫事业已经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从初筚路蓝缕到改革开放时期“摸着石头过河”,再到十八大精准扶贫,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家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取得了非凡成就,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为全世界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1978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7.8亿,仅2012年至2020年8年间,脱贫人口近一个亿,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令全世界瞩目。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通过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着力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中国的脱贫攻坚注重全面整体脱贫,坚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内生动力,而不是西方国家的短期内缓解贫困与外部力量介入;精准扶贫方略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识别与针对性策略提供经验;发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市场与社会组织参与协调,中国的扶贫样板创新了国际减贫理论,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中国的扶贫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关注扶贫的精准与可持续性,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减贫是重要借鉴资源。
中国的减贫成就与政府、市场、社会与人民等主体的参与协作密不可分。在政府主导下,发扬共建共治共享的减贫理念,重视市场、社会组织等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向贫困地区投入。此外,强调在脱贫攻坚中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克服各类难题与挑战,集中了社会各界的能量与智慧。
中国扶贫成就可以称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作为国际减贫发展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减贫道路。展望未来,中国会继续推动国内乡村振兴,并继续大力支持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广做贡献。
本书立足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和制度变迁等视角,从理论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扶贫政策和制度。通过概述全书核心概念与理论,系统总结中国扶贫经验的内在模式,聚焦扶贫有效制度供给、路径选择、激励机制、政府治理、群众内生动力等重要议题。此外,还深入考察分析了不同主体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的角色,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协作扶贫开发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表现,从而试图从理论层面勾勒出中国扶贫生态,为理解中国扶贫开发与减贫成就提供本土视角,也尝试为世界减贫与发展诠释中国扶贫样板。
从理论层面系统总结扶贫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将其广泛
的应用于扶贫开发工作中,而且能够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将中国扶贫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完善。这一过程对于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书研究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
本书从立题到完成历时两年的时间,研究团队成员在广泛而深入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多次讨论,反复斟酌,理清脉络,认真研究分析。成稿以后,大的修改就进行了六次,终定稿!
在此,特别感谢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及光华管理学院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理想丛书编委会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左玉冰老师和其他编审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特别感谢研究团队姚昕言博士富有成效的组织沟通工作,特别感谢研究团队彭成琛妮、张秋香、魏慕璇、邓皓文、李亚兰、黄仕杰、赵一鸣、刘吴丹、王子行、刘晓昊、张春艳、李一冉、刘令等全体成员一年来辛勤努力地工作,特别感谢所有为本研究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人,恕不能一一致谢!在此,再次对所有提供帮助者表达衷心的谢意!
雷明
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