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非常之洲.2,非洲风情实录

書城自編碼: 367024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王兆桂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016060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花外集斠箋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有兽焉.8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90
《 仲振履集辑注 》
+

NT$ 270
《 有知己相伴 》
+

NT$ 284
《 老舍精品散文集:人老舍不得 》
+

NT$ 400
《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
+

NT$ 239
《 人间至美:朱光潜经典散文集 》
+

NT$ 3588
《 周作人作品集(第二辑套装全20种)(钟叔河全新修订)(随书赠送定制手宣彩笺) 》
編輯推薦:
作者在非洲工作了15年,长达33年的时间里40多次前往非洲。毫无疑问,这位自称老非的人在内心深处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非洲人,心系非洲大地,用心书写下非洲大陆的美丽画卷与风土人情,别有一番趣味。
內容簡介:
本书属于中国当代散文集。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轻松愉悦的方式带着读者一起神游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塞内加尔、马里、贝宁、埃塞俄比亚等一个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国度,采用心的语言和平常人的语气,代入感较强,那里有他的青春、友谊、美好梦想和期盼,他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站位明白了这些符号背后的意义,尤其是非洲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且有助于读者了解非洲人和非洲文化,值得一读。
目錄
目录
篇一 非洲掠影
1. 西非农村大写意 003
2. 北非阿拉伯小镇素描 006
3. 达尔贝达集市风情 009
4. 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就有清真寺 013
5. 忽闻地下鸡鸣声 017
6. 沧海渔火 019
7. 荒原隐泉 021
8. 双胞胎小镇 023
9. 漫话非洲大袍 025
10. 话说面纱 028
11. 女人的“三块布” 030
12. 从“三点式”到一只眼 032
13. 圣袍和法杖 034
14. 女为悦己者容 036
15. 靠沙“吃”沙 038
16. “接风洗尘” 040
17. 农妇捕鱼乐 042
18. 尼日尔河河心岛烤鱼 046
19. 吉卜赛人的大篷车 049
20. 跳舞乞讨 051
篇二 非洲名城赋
1. 非洲文化的摇篮——巴马科巡礼 055
2. 摩尔人生活的地方——努瓦克肖特札记 059
3. 卡萨布兰卡——一部电影捧红的城市 064
4. 美丽的“群岛”——阿尔及尔览胜 067
5. 桥梁之城——君士坦丁 070
6. 盛开的白莲——突尼斯风情录 073
7. 地中海边的白色新娘——的黎波里一瞥 077
8. 亚的斯亚贝巴心影 082
9. 内罗毕印象 087
10. 黑角零忆 091
11. 阿比让的崛起 096
12. 猴面包树的故乡——达喀尔纪行 099
13. 和平安宁的地方——漫步瓦加杜古 103
14. 小国家大首都——记多哥首都洛美 107
15. 黑奴在这里死去——科托努杂记 110
16. 尼亚美街景 115
17. 拉各斯风情实录 119
18. 古城卡诺探秘 123
篇三 妇女众生相
1. 扶郎花开——劳动妇女剪影 131
2. 天涯歌女 134
3. 非洲“犹太人” 137
4. 神秘诡异的女巫 139
5. 芒果树下的厨娘 142
6. 女佣泪 144
7. 非洲“维纳斯” 146
篇四 古风犹存
1. “乌姆冈达”今犹在 151
2. “王母娘娘” 153
3. 会讲故事的老祖母——“格兰格尼” 155
4. “舌人” 157
5. “两个舌头的人” 159
6. 蒙尼玛布——刚果的“济公” 161
7. 躲在草丛里做生意 163
8. 非洲的“象形文字” 165
9. 至高无上的金板凳 167
10. 苦身修行的隐修士 169
11. “光棍之家” 170
12. 生命的律动 172
13. 孩子要生在地里 174
14. 通灵的画家 176
15. 神偶——巫术与艺术的“混血儿” 178
16. 跳舞治病 180
17. 睡觉时脸不能朝着东方 182
篇五 欲爱的释放
1. 丰乳肥臀——欲爱的释放 185
2. 芦苇荡里裸浴 187
3. 芦苇——生殖崇拜的图腾 188
4. 芦苇折断,贞洁不保 191
5. 铁匠成巫医 193
6. 葫芦与娃 195
篇六 爱的絮语
1. 趣说“抢婚” 199
2. “赊婚” 202
3. 不一样的“赖婚” 204
4. 棒打新郎与鞭抽新娘 206
5. “比武招亲”与“抛绣球” 209
6. 休妻趣闻 211
7. 女人味的标志 213
篇七 牛的写意
1. 非洲牛的眼神 217
2. 代人受过的牛 219
3. 蜂鸟与斑鸠 222
4. 蜘蛛——智慧的化身 225
5. 蜘蛛与肯特布 227
6. “蜗牛果” 229
7. “鸟的坟墓” 231
8. 鹭溪散歌 233
9. 它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非洲鸟巢一瞥 235
10. 倒霉的白公鸡 239
11. 两个头的狗 241
12. 西非鹰的故事 243
篇八 粟之音
1. 韵在骨子里的诗——记毛里塔尼亚沙柳 249
2. 粟之音 251
3. “神树” 253
4. 灵石守护神 255
5. 一路花香 257
6. 崖上一片仙人掌 260
7. 沙漠“面包树” 262
8. 埃塞俄比亚茶 264
9. 花开在眼前——记西非无名花 266
10. “救命树” 268
11. 苦涩的蒲公英 270
篇九 带泪的花季
1. 童工泪 275
2. 带泪的花季 277
3. 苦涩的巧克力 279
4. “候鸟工” 281
7 篇十 迷昧
1. 诡异的护身符 287
2. 女子的割礼 290
3. “女子娶妻”与同性恋 292
4. 总统也要给死人让路——记刚果人的接尸仪式 294
5. 血凝成的墙 297
6. 妃子墓 299
篇十一 历史的暗角
1. 黑幕重重 303
2. 揭开“丛林肉”的一角 306
3. “大白象” 308
4. 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埃一段宿怨追溯 311
后记 313
主要参考书目 315
內容試閱
前言
此生难舍是非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人的脚步越走越远,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往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过去40多年里,前往非洲的中国人一直在增加。
应当感谢这个让中国迅速崛起的时代,是这个时代让我们认识了非洲,并且爱上了非洲。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让我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身在非洲而只把它当作一个工作的场所,这是不可能的。非洲,你可以热爱它,也可以不热爱它,但你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对这个地方总是会有感情的。我发现,非洲现在已经溶进我的血脉里了,已经变成一个令我着迷的地方,一个让我永远不能忘却的地方。
我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尤其会经常回忆在非洲的那些日子。为什么喜欢回忆?这是因为,我留恋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那些岁月,留恋那广袤的稀树大草原,留恋那大西洋岸边的金色沙滩,更留恋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非洲朋友……
我的这些回忆也许算不上美好,唯可自信的是,这些回忆是完全真实的,不仅有真实的风情,还有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缘、真实的认识、真实的感悟。
近年来,由于年岁已大,我已不长住非洲,但每年仍要往返非洲数次,与非洲朋友的交往也从未中断。为非洲,为非洲的朋友们做点事,已成了我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谢祖国,让我认识并爱上了非洲;感谢非洲,是这方热土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非洲是我一辈子眷恋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此生难舍是非洲。

1.西非农村大写意
在地理上,人们习惯将非洲大陆分为北非、南非、东非、中非和西非。因为南部非洲受欧洲影响很大,而北部非洲实际上属于地中海地区,所以,作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的西非地区,从某些方面来说,应该是非洲大陆有地域特色的地方。
西部非洲东至乍得湖,西濒大西洋,南临几内亚湾,北为撒哈拉大沙漠。西非农村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地广人稀”,驱车沿公路行驶,放眼望去,广袤的原野上生长着一片片茅草,其间常常点缀着一丛丛矮小的灌木,所以,人们称之为稀树草原。
严格说来,西非农村并没有中国人心目中的村庄样子,这里的村庄其实并无完整的村落轮廓。所谓村子往往是几个相距不远的居民点由几条小路连在一起,看起来像个村庄。
走进这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土坯墙围起来的院子,院子里又是清一色的土坯房子,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是白铁皮屋顶,一般人家则是茅草屋顶。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现代社会的迹象,既没有汽车,也没有电灯,更看不到电视天线。
但在各家的院子里都能看到芒果树的身影,也能听到羊咩鸡鸣之声,这是西非农家院落的“标配”。村口巨大的芒果树下永远是老人和孩子的天堂,而村子里的水井旁似乎永远都聚集着身背小孩、头顶水罐的村妇。
刀耕火种,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可能早已绝迹,但在西非农村依然十分常见。
每年旱季快要结束雨季即将来临的那段日子,西非地区的农民总要放火烧荒,广阔的原野上常常有浓烟升起。
近年来,为保护环境,西非地区有些国家明令禁止放火烧荒,但收效甚微。这个地区由于土地比较贫瘠,农民又没有钱购买化肥,因此,他们只能用这种原始的方法——放火烧荒,来为土地增加肥力。
放火烧荒后不久,雨季如约而至。西非的雨季有如我国的汛期,几乎天天下雨,降水特别集中。
但是,这里的雨季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阴雨连绵的雨季。西非地区大多集中在黎明前后下雨,一阵大雨过后,天空马上放晴,很少有整天阴天或连续几天下雨的现象。
进入雨季的西非原野,草木一片葱茏,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广大农民也开始抢种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
西非农村到现在仍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农田灌溉设施,农民种地全靠老天爷帮忙。所以,下过一两场雨以后,他们得抓紧时间播种。
这时的农村里,不论男女老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太阳落山后才回家。令人感到十分吃惊的是,许多四五岁的孩子这时都会出现在田野上,这些本该在幼儿园里玩耍游戏的孩子,在这里,已经开始帮助家里下地干活了。
他们有的锄地,有的拔草,但干得多的是播种。大人在前面用削尖的木棍在地上钻一个洞,跟在后面的小孩就往洞里放几粒种子,然后再用他们的小脚踩一下土,把种子盖住。
西部非洲是非洲的主要产棉区,棉花在西非地区享有“白金”之美誉。棉花生产是西非地区多个国家农业的主导产业,其中,布基纳法索、马里和贝宁是三个重要的产棉国。
雨季里,如果驱车从几内亚湾向北行驶,公路两侧常常可以见到一片片棉田。经过充沛的雨水的滋润,棉田里的棉花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但杂草也同时疯长起来。所以,在雨季里经常可以看到棉农在棉田里拔草锄地。
从11月份起,西非地区从北向南逐渐进入旱季。棉田里棉花的叶子也开始凋落,棉桃纷纷怒放,雪白的棉花朵被风吹得蓬蓬松松,远远望去,真像一片银海。
西部非洲是一个多彩而美丽的地区,西部非洲的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人民。来到西非农村,可以领略到非洲的原始风貌,感受非洲人民的纯朴民风。
2.北非阿拉伯小镇素描
北部非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着许许多多阿拉伯小镇。这些小镇以其特有的地中海风光吸引着欧洲游客。
20世纪80年代,当我次踏上非洲大陆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些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小镇。这些小镇,论风情,它们并没有欧洲小镇古朴;谈风景,它们也比不上中国江南小镇秀美;但它们以其小巧玲珑和清新雅致吸引着我。
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文化,善于观察的人,从其建筑即可见一斑。由于地理、气候、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各地的建筑必定各有特色。
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区终年少雨,艳阳高照,地中海碧波万顷,一望无垠。这些地域特征无疑深深地影响了北非地区的建筑风格。
世界上每个地区的建筑一般都有自己的标志色。例如:欧洲小镇的建筑多为灰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的建筑常常为土黄色,等等。而北非地中海之滨的建筑几乎全都呈白色或米
黄色。
乍一看,这种色调似乎显得太素净、太单调。但是,当你放眼远望,在北非的蓝天白云下,在地中海的万顷碧波旁,那一片片白色和米黄色的建筑非但不显得素净和单调,反而显得异常清新、典雅与和谐。
建筑风格不但受地域特征影响,还与民族文明密切相关。由于北非地中海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所以,这些小镇的建筑又充分反映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特色。
小镇的建筑中,我认为特色的是那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小别墅。这些小楼并不十分奢华,但每幢小楼都独具风格,其设计手法新颖奇特,外观变化丰富多彩。在一个小镇上,几乎找不到风格相同的两幢别墅。
小镇民居的另一个特点与伊斯兰教教规密切相关,凡是建筑物的临街墙面都没有窗户,即使偶尔有个窗户,窗口也很小,为的是不让外面的人看见房子里的女人,同时也是为了将屋里的女人与外界隔绝。
小镇上的建筑物,不论规模大小,装饰都十分讲究,各具特色。装饰的部位主要为天花板、廊柱、门窗等,装饰手段也多种多样,突出的手段是石膏花饰和雕刻。
房子的门都很小,但都用优质木料雕刻而成。室内的地面和墙壁均用瓷砖或大理石拼成精美的图案,天花板采用细木雕刻或者石膏花饰,室内装潢极其精致,常常给人以很豪华的感觉。
每种宗教都有其自身的建筑载体,如教堂之于基督教,寺庙之于佛教,而清真寺则是伊斯兰教的象征。
北非地中海沿岸的这些小镇无一例外地都建有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再小的村镇也有一个清真寺,稍微大一点的镇子,会有两个及以上的清真寺。小镇上的清真寺集中体现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其拱形的构架、突出的圆顶、高耸的尖塔、连环的拱廊、精细的装饰都是伊斯兰建筑的标志性元素。
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也充分展示了各个小镇在绘画、雕刻和镶嵌等方面的技艺水平,走进这些清真寺,人们能立刻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独特的宗教氛围。
这些小镇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大大小小的露天咖啡店。大的咖啡店一般都位于镇中心的广场上,有上百个座位,设施也比较齐全。小的咖啡店,大多就在临街的路边摆几张桌子,显得非常简陋。
但咖啡店不论店面大小,永远都不乏顾客。在这些咖啡店里永远都坐着一群无所事事的人,他们有的手端咖啡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闲聊;有的则呆呆地坐在那里。当地人喝咖啡用的杯子比中国人喝白酒的小杯子大不了多少,就是这样一小杯咖啡,可以陪伴他们打发大半天的时光。
毫不夸张地说,悠闲是当地人生活的主旋律,闲散已经浸透到他们的骨子里。
闲散,纵然使人羡慕,但他们那种不可言喻的缓慢,却使我很不习惯。
3.达尔贝达集市风情
“达尔贝达”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白色的房子”。因为阿拉伯人偏爱白色,他们的房子大多数是白色的,在阿拉伯国家里,以“达尔贝达”作为地名的城市特别多。其中著名的城市,当数摩洛哥的达尔贝达。
可我下面介绍的达尔贝达,并不是摩洛哥境内那个大名鼎鼎的达尔贝达,而是阿尔及利亚境内地中海之滨的小镇达尔贝达。
小镇达尔贝达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以东20多公里处,镇上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林荫大道,房子多为二三层的白色小楼,大街小巷,整洁而典雅,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欧洲小镇。1999年至2000年,我曾在这里居住过好几个月。
平日里,达尔贝达是清静的,也是安逸的。但每个星期二的上午,小镇的宁静总会被一阵阵喧闹早早地打破。原来,每逢星期二的上午是达尔贝达的集日。
达尔贝达的露天集市是间日集,每个星期二开市,集市设在小镇东面的一个简易足球场上。每个星期二的早晨,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集市上就喧闹起来,喧嚣声起起伏伏,传得很远。七八点钟的光景,陆陆续续有大人带着小孩从大街小巷涌出,高高兴兴地向集市赶去。
住在达尔贝达的那几个月里,我几乎每个星期二都会兴致勃勃地跟着我的邻居前去赶集。
在达尔贝达的露天集市上,人们看不到任何店铺,也见不到柜台和货架。集市上平时并没有人,但是一到星期二,四面八方的农民和商贩们便纷纷开着皮卡车前来。到达集市以后,他们会把带来的商品全都摊开在皮卡车的车厢里,向顾客推销。
达尔贝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所以前来赶集的人非常多,集市上的商品也因此特别丰富。
水果和蔬菜一直是达尔贝达集市上的主角,阿尔及利亚盛产柑橘、葡萄、西瓜等鲜美的水果,其中的紫芯柑橘甜美无比,尤其受顾客欢迎。土豆、西红柿、洋葱、辣椒和黄瓜等新鲜蔬菜则备受主妇们的青睐。销售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皮卡车前,顾客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被一群群年轻女性团团围住的皮卡车,所推销的不是色泽鲜艳的床上用品,便是服装和头巾等纺织品。在这样的皮卡车周围,我发现很多妇女并不是在购物,而是在说悄悄话。我想,她们也许由于平时不能随便出门的缘故,今天赶集使她们有机会聚到一起,因此她们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阿拉伯的香料举世闻名,历来是阿拉伯集市上不可或缺的商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香料的集市就不能称为阿拉伯集市。我每次去达尔贝达赶集时,在离集市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那种独特的阿拉伯香料的味道。
出售香料的都是老年的商贩,他们与出售水果和蔬菜的那些农民不同,大多数农民不会讲法语,而这些老年的商贩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他们看到我在其摊位前面停留,便马上跑过来用法语给我介绍起他们的香料来。他们告诉我,世界上有很多人对阿拉伯香料有误解,认为阿拉伯香料就是作调味品的,其实,阿拉伯香料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而且可以作为防病和治病的药材及饮料和保健品的原料。
但他们谈得多的还是阿拉伯香料作调味品这个话题。他们说,阿拉伯香料作为调味品,以其特有的香味在阿拉伯烹饪中广为人们所喜爱。阿拉伯香料突出的特点是味浓而没有刺激性,足以在炎热的气候中增强人们的食欲。
在达尔贝达集市上,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例如:喜欢猎奇的欧美游客常常对带有典型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的阿拉伯水烟壶情有独钟,而东方游客情有所钟的是充满浓厚阿拉伯风土气息的手工錾花大铜盘,制作精良的中东大茶壶则是中国游客的爱。不过,大多数游客购买的是一些为“到此一游”留点印记的廉价纪念品。
每次到达尔贝达去赶集,“文化角”一定是我必去的地方。所谓“文化角”,是当地人对集市上卖旧书和旧邮票那个角落的戏称。
“文化角”位于集市偏僻处,一般情况下有五六个卖旧书和旧邮票的摊贩聚集在那里。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块塑料布,把旧书和集邮册摊在上面,供人翻阅和挑选。
集市上很多摊位前都是人群熙攘,摩肩接踵,唯独“文化角”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每次去“文化角”,我至少要在那里待上两个小时,我和那几个摊贩已经成了好朋友。他们知道我喜欢法国文学,所以,只要有法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他们都会给我留着。那几个月,我在“文化角”淘到了法文版的《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雨果文集》等文学名著。
在达尔贝达集市,除了做生意的商人和摊贩外,还可以见到玩蛇的、玩杂耍的、乞讨的、理发的、修指甲的、擦皮鞋的以及许许多多专门为顾客搬运货物赚取零用钱的小孩子。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里,这类集市的商品都比较齐全,从吃的、穿的到用的,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达尔贝达集市显得特别拥挤,卫生条件也比较差,卖蔬菜和水果的摊位前往往苍蝇成群。
然而,这个集市内部组织管理很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颇为融洽,很少看到有人吵嘴和打架。如果有人遇到困难,其他人会马上主动上前帮忙,而且不要报酬。例如:有人汽车熄火了,立刻会有人前来帮忙推车。
这种集市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可以了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可以近距离感受当地鲜活的文化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态度。集市应当是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场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