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步平先生的个人文集,分为四卷,卷由“论文选粹”“报刊时评”“序与书评”组成,彰显了先生对重大历史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关注;第二卷收录《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毒气战:追寻恶魔的踪迹》两部著作,前者对靖国神社问题进行了客观、理智的分析,后者对日本侵华毒气战做了全面、细致的实证研究;第三卷收录《战后处置与历史遗留问题》一书,讨论了战后处置问题以及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曲折,回答社会上关注的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第四卷收录《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一书,对战后日本战争历史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日本社会是否存在与此相反的态度和认识,中日两国民众在这一问题上能否通过交流、沟通达到理解、“和解”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
關於作者: |
步平(1948—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北地方史、中俄关系史、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在2002年开始的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编写东亚史的合作项目中担任中方负责人,共同编写《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和《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2006—2010年,在中日两国政府主导的共同历史研究中担任中方首席委员,主持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工作,出版《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代表性专著有《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化学战》等。
|
目錄:
|
《卷》目录
代前言:中日历史问题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先生001
论文选粹
东北边疆开发与近现代化过程027
中俄东部边界的历史考察041
吉田金一先生与日本的中俄边界史研究052
日本侵华时期国内的反战活动058
残暴罪行不容掩盖
——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毒气实验086
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关于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思考101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123
东亚地区能否建立面向未来的历史认识136
报刊时评
第二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国际研讨会综述149
建立面向未来的历史认识152
历史认识如何跨越国境160
辛亥百年与“亚洲”联想167
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的意义与前景175
关于战后70周年的思考182
抗战,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189
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195
中国贡献具有全局意义200
抗战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202
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中国抗战史研究204
深化两岸共同研究打造共同历史记忆209
深切感受祖国强盛的意义214
叫响日本反思与反战的声音216
历史问题,打不得半点儿马虎眼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扩张“大陆政策”的必然产物218
日本否认战争责任正受到社会正义的谴责与惩罚224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症结何在227
东亚历史的书写能否跨越国境232
不解决历史认识差异,没法面对未来240
彻底反省侵略历史才有光明未来244
期待日本政治家履行诺言247
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249
序与书评
《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政府决策研究(1894—1904)》序281
《廖仲恺研究——廖仲恺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文集》序28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序286
《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序293
《阳光下的罪恶——侵华日军毒气战实录》序296
《发生在黄土村庄里的日军性暴力——大娘们的战争尚未结束》序300
《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总序二305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丛书》总序307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序311
关于高桥哲哉先生的《战后责任论》315
《检证·战争责任》读后324
烽火已然远去精神仍要传承
——读《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348
关于毛里和子先生的新著350
《东京审判·战争责任·战后责任》读后362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序372
评介俵义文先生的新著
——《彻底剖析危险的教科书》374
一门引导读者进入和平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教材
——评《和平学概论》389
从转折走向新路的历史记录
——读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393
《第二卷》目录
《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
前言003
章神道教与神道意识——神社的文化背景009
节原始索教——神道的产生010
第二节从自然宗教到“律令祭祀”013
第三节与佛教和儒学的融合017
第四节关于日本的神话021
第五节神社神道与国家神道025
第六节神社的基本结构028
第二章孕育军国主义的场所——靖国神社的产生032
节起源于日本人祖灵信仰的“靖国之神”032
第二节明治维新与“招魂祭”034
第三节东京招魂社038
第四节大村益次郎其人040
第五节从东京招魂社到靖国神社042
第三章从“忠魂”到“英灵”——战争中的靖国神社046
节从“忠魂”到“英灵”046
第二节失去了个体意义的“英灵”051
第三节靖国神社与天皇崇拜054
第四节遭到抵制的参拜原则057
第五节“祭政一致”体系的强化059
第六节护国神社和“忠灵塔”、“忠魂碑”062
第七节靖国神社的建筑065
第四章“国营化”——战后围绕靖国神社的斗争070
节战后地位岌岌可危的靖国神社070
第二节靖国神社的选择073
第三节靖国神社“国营化”主张077
第四节日本的战争遗族080
第五节围绕靖国神社“国营化”的争议088
第五章“正式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法案”的迂回策略092
节未获国会接受的“靖国神社法案”092
第二节《慰灵表敬法案》——自民党的“迂回策略”095
第三节政治家“正式参拜”靖国神社100
第四节甲级战犯是如何进入靖国神社的105
第六章思想的交锋——靖国神社诉讼110
节20世纪70年代的靖国神社诉讼111
第二节靖国神社诉讼的思想基础115
第三节和平遗族会与日本遗族会的交锋120
第四节关于“玉串料公费支出违宪”诉讼127
第五节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引起的诉讼132
第七章游就馆——靖国神社的窗口137
节右翼团体的活动阵地138
第二节游就馆的印象140
第三节“靖国精神”的大暴露147
附录关于靖国神社的论文: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155
后记172
《毒气战——追寻恶魔的踪迹》
序言175
一历史与现实之间——认识化学武器179
1.契机——军人的来访179
2.孙吴县的毒弹——偶然的发现185
3.迈开双脚——次的调查190
二追根溯源——寻找毒气炮弹的来历196
1.发现了线索196
2.今天的一小步,明天的一大步203
三跨越国境的调查209
1.参加八路军的日本人——重要的桥梁209
2.跨出国境——扩大视野的前提217
3.中日共同调查——必不可少的环节231
四化学战史的回顾241
1.日本军队的化学武器开发史241
2.日本军队的化学武器种类246
3.日本军队的化学战训练252
4.残暴的人体毒气实验261
五现实的人文关怀265
1.悲惨与恐怖——化学武器的伤害265
2.湮没的事实——战争中受害的中国军人270
3.无声的呐喊——战争中受害的中国平民274
4.痛苦远未结束——战后化学武器的伤害281
六被害与加害——把事实告诉人们308
1.“战犯”的证言会308
2.毒气岛历史研究所313
3.牢记历史,面向未来320
七诉讼——历史的判决327
1.艰难的跨国诉讼327
2.维护正义的作证339
3.呼吁关注——“8·4”事件358
八销毁与处理——面向未来的社会364
1.日本生化战战争责任的被免除与重新追究364
2.《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签署与生效368
3.销毁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370
《第三卷·战后处置与战争遗留问题》目录
前言001
章战后初期的战争处理005
节日本投降与中国参与对日占领问题005
第二节遣送日本军队与侨民方针的确立及其实施026
第二章战后审判与日本对战争责任的逃避054
节国际审判的原则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筹备054
第二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组成和审判准备072
第三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和免除战犯的战争责任103
第四节对乙、丙级战犯的审判与南京审判134
第三章战后中日关系与邦交正常化160
节战后初期通过民间交往处理战后遗留问题160
第二节中日民间贸易及科学文化交流169
第三节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与若干问题的处理187
第四章战后日本对中日战争历史的认识与思考207
节从反省战败责任到反省战争责任207
第二节从战争被害立场认识军国主义战争责任219
第三节从单纯的被害意识转向思考日本人的战争加害233
第四节围绕战争历史的教育和历史教科书256
第五节日本社会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论268
第五章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战争责任认识的逆流与中日历史问题的浮出279
节历史教科书问题与“宫泽谈话”279
第二节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对中日关系的影响289
第三节历史修正主义的抬头302
第六章中日关系重新调整时期的历史问题326
节冷战结束与民间战争赔偿要求的提出326
第二节针对日军战争暴行的诉讼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344
第三节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变化与历史问题的复杂化355
第四节学术层面对历史问题的共同研究370
主要参考文献397
《第四卷·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目录
前言001
部分战败——日本人精神的大崩溃
“玉音放送”埋下的历史认识问题的“伏笔”011
被“皇国史观”束缚思想的人们015
“圣战”思想的崩溃020
发现“被欺骗”——初步的觉悟027
“神风特攻队”的虚幻032
社会的“表”与“里”036
销声匿迹的反战思想039
知识分子的“转向”和日共后的抵抗042
小川武满医生:从精神崩溃到重新振作046
初识/“大地的呼声”/做农民的医生/治疗心理的创伤
第二部分东京审判——外部对战争责任的追究追究
“战争责任”:源于外部还是内部063
东京审判的对象065
东京审判的法庭与准备068
关于审判管辖权的辩论071
起诉书073
判决076
东京审判的意义078
东京审判的缺陷080
“东京审判史观”——被制造出来的概念086
直面“东京审判”——与粟屋宪太郎教授对话090
研究“东京审判”的契机/未被追究的战争责任/天皇的战争责任/盟国的战争责任/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的意义
第三部分“悔恨的共同体”——内部对战争责任的追究
“发动战争的责任”还是“战争失败的责任”105
被引上歧途的战争责任追究108
“一亿人总忏悔”——欺骗性的战争责任论110
天皇的战争责任114
民众主体意识的觉醒121
拒绝“国家忠诚”——大熊信行的思考127
“悔恨的共同体”——丸山真男的思考133
日本人的战争认识问题——与藤原彰先生对话137
被害与加害——双重身份的历史认识/历史认识的转折点/历史教育/学者的责任
家永三郎:反省“无作为”的学者148
难忘的会面/和平的斗士/永存的家永精神
探讨战争责任问题——与佛教僧侣大东仁对话165
佛教与战争/宗教与反战/关于战争责任的思考
第四部分面向亚洲,认识战争加害
越战与日本人的战争加害意识181
本多胜一与《中国之旅》191
关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讨论197
家永三郎与教科书诉讼206
从加害角度思考战争责任211
“毒气岛”上发生的故事215
“毒气岛”/“毒气资料馆”馆长村上初一/特殊的画册
“岐阜·2001年会”229
松井医生/“岐阜·2001年会”/“中日不再战”/基督教徒与反省
在日本举办“毒气展”243
“毒气展实行委员会”/别开生面的展览会/不懈的努力
第五部分从盲目到觉悟——战争亲历者的思考
日本战殁学生纪念会(“海神会”)257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中归联”)261
季刊《中归联》272
关于“犬死”的讨论279
痛苦的记忆与反思284
山边悠喜子:参加八路军的日本人291
不速之客/不寻常的捐款/在山边女士家/少年时代在中国/日本投降/参加八路军/中国人民的温暖感情/回到中国/丈夫的遗愿/魂归中国
三尾丰:从“鬼”到人的原日本宪兵318
诚心谢罪的“战犯”/揭露侵略罪行的斗士/安息吧,三尾丰先生/“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的活动
第六部分“从广岛到南京”
从原子弹到氢弹335
“原爆一号”吉川清339
和平城市的建设342
矛盾中起步的和平运动347
广岛民众反战反核立场的形成353
原子弹爆炸的被害与日本的加害358
广岛和平运动的反思364
和平运动面临的新问题375
八月的广岛383
和平祈念馆/八月的广岛/“从广岛到南京”/“感情记忆”如何跨越国境
第七部分历史修正主义的活跃与“战后责任”的思考
关于“侵略战争”性质的争论399
历史认识论战的焦点之一——“从军慰安妇”问题402
“自由主义史观”——危险的倾向407
“自由主义史观”产生的国际原因411
“自由主义史观”与“大东亚战争史观”414
“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与“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418
《新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422
《新历史教科书》的战争责任认识426
历史教科书记述的全面倒退429
对妇女性犯罪的国际审判法庭438
“战争责任”与“战后责任”444
靖国神社与战后责任问题448
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450
斋藤一晴: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生456
获得“秀奖”/日本青年人如何认识战争责任/中国人的思考
古厩忠夫:行动着的学者464
难忘的友情/谋求东北亚地区历史认识之共有/《“感情记忆”和“事实记录”之间》——古厩先生后的文章
后记482
|
內容試閱:
|
序一
欣闻《步平文集》即将出版,谨表示由衷祝贺!
步平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在中日关系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等研究领域著述丰硕。令人倍感遗憾的是,2016年8月,步平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日闻此噩耗,甚感突然,忆及与先生交往点滴,仍历历在目,不禁为之叹惋。
在与先生数次见面交往之中,他在学术领域的远见卓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2006年总理与安倍晋三首相就启动中日共同历史研究达成共识后不久,先生即出任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员。面对这一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重要学术工程,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克服很多困难,历时三年终形成《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得到中日双方广泛肯定。这一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启发人们要更加坚定“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
在我就任中国驻日本大使期间,先生曾几度访日,参与并积极推动了制作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和日本长崎实业家梅屋庄吉夫妇铜像的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中方将制作完成的铜像赠送给了梅屋庄吉的家乡长崎,安放在长崎市的港口公园。先生还不辞辛劳,为促成日中友好815之会、关东日中和平友好会、抚顺奇迹继承会、不战士兵市民之会等四个日本反战和平团体联合举办活动,推动与中国驻日使馆的交流等方面付出很多努力。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透析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能清醒头脑、明确方向。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防止那段历史重演,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
在担任驻日大使9年零3个月期间,我深感中日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