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板凳坐冷 文字煮热 — 编辑出版履尘留迹

書城自編碼: 36682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方鸿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72008566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5
《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修订版) 》
+

NT$ 312
《 新闻求新聊吧 》
+

NT$ 554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55周年增订本) 》
+

NT$ 361
《 网络传播实务 》
+

NT$ 528
《 科学传媒的做点——中国国家地理之路 》
+

NT$ 315
《 现代会展招商推广 》
內容簡介:
《板凳坐冷 文字煮热——编辑出版履尘留迹》是一位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的资深编审讲述的在出版调研、选题策划、文稿选择与整理、图书评论等环节中,该怎样作理性的价值判断;在匡正谬误的同时,怎样实实在在提高自身素养的亲历故事。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著述者自己的心灵。
该书朴实地表述了作为一名编辑要耐得住寂寞,有板凳坐冷的定力,努力编一些记录伟大时代有温度的好书,以温暖读者的心;尽力策划一些“前人没有编的,后人又爱看的”读本,有助提升读者的整体学养,为文化积累而尽出版人的绵薄之力。
该书以下述五条编履痕迹展开:板凳坐冷文字热,讲述有关编辑生涯、选题策划等环节的思考与实践。学思善问抒己见,选摘了几篇在不同主题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或见诸报刊的思考与质疑。科海荡舟兴致高,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文稿,提出了著述者独特的想法。酒香也怕巷子深,则提出责任编辑参与图书评论的重要性,提供几篇图书评述或介绍的实例。前言也要搭后语,介绍在受作者委托的情况下,责任编辑要有写好书稿前言或后记的能耐。为此,编辑该具有力透纸背的审读、思辨与选择判断的能力,以及到位的文字表述能力。
该书所讲的一些贴近编辑与出版工作的案例与实务,相信对正在从事编辑与出版的同仁(尤其年轻人)会有些思考或参考价值。因此,也是一本较为理想且切合实际工作的对编辑与出版工作者职后培训的辅助读本。
關於作者:
方鸿辉 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二级)。1949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82年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五十余项,包括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对外宣传银鸽奖、上海科技进步奖(共四项,完成人三项)、上海优秀图书奖、上海市科普“四个一百”奖及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先后发表近百篇(本)专业论文、编辑论文、科普文章和图书评论,大力倡导并努力实践科普作品的本土化和原创性。主要论著有《肝胆相照——吴孟超传》《LOGO语言入门》《微电脑? BASIC语言? 趣味程序》《创造性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育学(合著)》《牛津物理教材(汉译)》《创新物理实验(合著)》《院士怎样读书与做学问(合著)》《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合著)》《吴孟超》等,主编了《KPK高中物理教程》《新英汉学科词汇(五册)》《百年科技的回顾与展望》《科学梦与成才路——院士的故事》《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等。曾获上海市优秀科普编辑、上海首届优秀中青年编辑(八位之一)、上海优秀科普作家、上海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大众科学奖”“中国好编辑”等荣誉,2007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在科普编创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2014年被评为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长期兼任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等社会工作。
目錄
板凳坐冷文字热 ?
前人没出的,后人要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出版的回忆
从获奖想到“教育 ”理念
2014“中国好编辑”八问
科普编辑实务
下功夫抓教材的基本建设
编之道,实为本,新为上——上教社六十华诞的发言稿
阅读改变命运
推荐《中国桥梁史纲》
重在让青少年会思考爱提问

善思会问抒己见 ?
做好书稿编辑的后期工作
中学物理教育中的美育
关于学科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与教材开发
倡导保护文化生态的本土化原创性科普
浅论选题创新
数字出版大趋势
以求实的人文精神报道科技新闻人物
跨文化传播
努力传播科学家精神

酒香也怕巷子深 ?
前世的先声与后世的余音
诱人的宇宙密码
寻找
野百合也有春天
寻找你的“通感”
读好人生这部大书
中国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
非凡的智慧人生
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美丽的科学 美丽的文章
LOGO语言
科海荡舟兴致高 ?
人类是宇宙中的“独生子”吗
用物理学原理审视动物形体的大小对动物的影响
战略科学家的大视野
曾溢滔夫妇和他们的牛和羊
还原一个名字
青春联想
蛋白质合成与人生箴言
邓稼先与杨振宁及邓先生后的声音
国际科学大合作的开拓者
沙滩上的孩子
银色的鹦鹉螺

前言也要搭后语 ?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编者的话
青春永驻的科学人生
格物致知与创新思维
蔚蓝的思维 清澈的理性
金色的想象 通透的思考
大写的人
好奇、好学、好思、好问
科学的道路
播种人类健康之希望
附录1 历年来已发表的文字
附录2 责编或编著的有关图书获奖一览
內容試閱
板凳坐冷 文字煮热
(代序)

投身出版与编辑工作三十多年了,做了一些书也留下一点想法。这本散记就是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书所留下的点滴痕迹, 都是一些琐琐碎碎的想法与做法。
出版既是传承并表述人类文明演化的一种记录,也是文化产品制作的一种过程。由编辑参与制作的出版物当然也就属于人类文明积累与播扬的载体之一。因此,人们会说,在出版岗位上当编辑就应该“铁肩担道义”,并能“妙手著文章”。对一个长期患免疫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残疾人来说,哪有物性的“铁肩”?就连心性的铁肩也不敢奢望,但道义必须承担。至于“妙手”,至多是曾经读过一点物理学,稍懂一点E=mc2,学会了做一点基础物理实验,虽然还能应付发稿工作所需的文字表达,但绝没有生花之妙笔,毕竟没有文学造诣,岂敢侈谈“妙手著文章”?因此,若以上述两项要求来衡量自己,真有点高不可攀。不过,除了有点自知之明,也总期望勤能补拙。坚信只要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守寂寞的编辑岗位,捧着一颗热心,倾自己所能为读者、为作者服务好,笨干数十年,总能稍稍接近合格编辑的要求吧。
光阴似箭,而今我已年逾七旬。自1982年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做出版已整整39个年头了,这段年华也幸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相吻合,便有一股推力,催促自己努力去编一些记录改革时代有温度的故事,去温暖读者的心;也紧逼自己去策划一些“前人没有编过的,而当今及后来的读者又爱看的”读本,以兼顾创新与市场,尽可能为提升读者的整体学养尽自己的绵薄。因此,若要真实记录这些年出版与编辑的履程,留下的恐怕只能是“板凳坐冷,文字煮热”的点滴体会。
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对于后半句,还是该让事实来说话才更妥帖与可信;至于前半句,掐指数来,确实坐了近四十年的冷板凳,但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我只是下意识地觉得:这一辈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享用,均受惠于各行各业人们(乃至古今中外的先人)的付出与奉献,一个人不能光接受恩惠,至少也该对曾经为我作过奉献的人与这个社会有点回报。人的能力有大小、社会地位有高低,既然已被 安排在从事文化积累与传播的出版行业,而且是为“读书育人”的教育出版社服务,那就该耐得住寂寞,实实在在地为提高人的整体素养尽一点力吧。至于出什么书,说怎样的话,全在于自己的修行。不爱高谈阔论,也不会说那些假大空的套话,那就真真切切地让读者(主要是师生群体)领悟该怎样志存高远,正直做人,有朴实的“利他”情怀,能文雅处事,更应该善待他人……这确实是人生一门大学问,能为此尽己绵薄,也就心里踏实了。
在2020年初的那段抗疫日子,足不能出户(每天至多下楼一次去扔垃圾),倒有了较多闲暇,无意中整理了一下书橱和抽屉,却理出了不少曾发表的文稿和获得的奖状。面对眼前的这堆意外发现,往事似乎还在眼前,将它们分门别类,倒理出了一点头绪,也就成了本书稿的两个附件。睹物思履,将这段已被风干了30多年的零星记忆渐渐化开,把这些编履留迹整理成几条线,就成了这本散记的五个部分:板凳坐冷文字热(一些有关编辑生涯、选题策划等的思考与实践);学思善问抒己见(取几篇出席不同学术会议的发言稿或曾在报刊发表过的论述);科海荡舟兴致高(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一些想法与活动);酒香也怕巷子深(曾经撰写并发表的对图书的零星评述或介绍);前言也要搭后语(对所编图书选择几篇自己撰写的前言或后记)。
其实,稍稍有点文化积累之抱负的出版人,在长期的编辑思考与知识整理中,总会主动去作些理性的价值判断,尤其在匡正谬误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身的素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记录了自己的心灵。埋首文稿,板凳坐冷,不求垂名青史,也总体悟一点出版的魅力——积累文化、播扬文明。有时确实会有小小的收获感,尤其是当经历一阵辛劳,所策划的选题在编成图书被市场认为“站得住”“留得下”后,这种收获感确实是很实在的。 当然,也常常会留下不少遗憾。这些过程的冷与热,兴许能在“板凳坐冷文字热”中有所体现,既与读者分享喜悦,也期盼协力思考与解疑,更旨在求教。这三十多年,我一直很仰慕出版界一些“学者型编辑”。他们都有一种共性——酷爱读书,擅长思考,既为他人编好书,也能身体力行著述颇丰。总觉得他们是跨界的,有不时能到“邻人的花园 去采撷的快乐,而且受编辑劳作的历练,他们的学术功底与文字表达能力,让写出来的东西特别有见地又特别耐读,且经得起推敲,甚至还能引领学术潮流。钟叔河先生曾说:“好编辑是编书编出来的,也是写文章写出来的。”是呀,鲁迅、茅盾、韬奋、叶圣陶、巴金等都堪称“学人”与“编辑”之楷模。记得刚进出版社不多久,自己也曾幼稚地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学者型“好编辑”,便手痒痒地与沈美新先生合作,在1985年编译出版了我国本介绍计算机智能化语言的《LOGO语言入门》,尽管首印六万多册,社会效益也算不错,但由于不懂规矩地在自己出版社出版,这下可闯 “大祸”了。当时,分管《中学科技》编辑部的副总编郑重其事地找我谈话,大意是:不要“初生牛犊不怕虎”,要耐得住寂寞,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言下之意,我是在不合适的时机,不合适的地点,做了不合身份的不恰当的事。从此,夹紧了尾巴,一门心思地认真编书,时间一长,果然真真切切地体会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内涵。
在“学思善问抒己见”部分,选择了几篇在各类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稿。虽然不少会议已成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在那个年份,我所关注的就是这些议题,眼界也就这么一条狭缝,今天读来有点可笑,却是本真的,也确实属于自己从事编辑工作之心路历程,体现了一名出版工作者逐步成长的轨迹。譬如,在30年前的1991年8月15日,受领导指派参加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中国版协教育出版研究会届全国教育出版研讨会,有幸让我作了一次发言,报告的主题是《做好书稿编辑的后期工作》。在那个年头,我曾大胆地提出了对成书的质检别老停留在抓文字错漏的显性质检层面;我还倡导编辑要沉下心来,勤写书评,下内功写出文笔优雅、点评到位、见地深刻的评论,既推动读书,也繁荣创作,还能优化选题,并提高编辑的编书技艺。现在来看,这两点还是有点意思的。其实,作品评论工作至今还是很薄弱的。买书难卖书难的一个重要缘由,评论缺位恐怕有不可推却的责任。而今的图书评论又往往穿靴戴帽,廉价溢美,必然会失缺读者的信任。书评应该实事求是,即使“王婆卖瓜”也该把握分寸,书稿的缺陷必须毫不吝啬地指出来,这样的直言相告,既建立了读者对图书和出版社的信任,让读者选书有了方向,对出版社的选题优化,无疑也是有益的。
我是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以前总有一种误解,教育图书不愁嫁,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群体总需要课外读本。也正是这种假象,让非教育类出版社蜂拥而至地挤进教育类图书出版行列,这就让教辅类读本的出版呈现鱼目混珠的乱象。倘若始终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恐怕对今后的发展很不利。对此,自己还算清醒,并能长期坚持每出一本书就主动参与推介和评论。由于经历了书稿编辑的全过程,往往能独到地写出其特色和一些书稿的幕后花絮。实践表明,评论工作对图书不至于被市场湮没确实有点效果。自己的这些想法与做法在“酒香也怕巷子深”中能见一斑。
我在大学学的是物理学,对教育出版社来说,物理学的教材教辅编辑工作确实很重要,但社里物理编辑人员较多,大家都紧盯有限的选题,常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跨出一步,涉猎科普倒也别有洞天且气象万千。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策划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初战告捷后,我也就花了不少精力去策划科普选题,且屡屡获奖,这倒是始料不及的。多年的科普编辑经历让我觉得:一是要紧紧守住本土原创这块阵地,二是要抓住科学技术该“以人为本”,或者说,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文化”要协和互渗。本土原创虽然难度较大,但对保护人类的“科学文化生态”是极其重要的。再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科普作品无非是写事(状物)与写人,后者往往被忽视。其实,事在人为。若能写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以科学精神和方法贯穿科学知识的介绍,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阅读效果,并由此带来选题的两个效益。再说,这些年作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的代表,曾被推荐担任了几届副理事长,也因此时时逼着自己作点表率,努力学着创作一些科普作品,尽管不指望写出扛鼎之作,但力求能让流泻于笔端的科学家有点神韵,有点温度,可敬可爱,从而拨动起全社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之弦,这也成了我编辑与出版履程中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并获得不少教益。有关上述想头与做法的一些文字则呈现在“科海荡舟兴致高”里面。
这部散记的后一部分“前言也要搭后语”则收录了我为自己所责编(或参与创作)的图书“代庖”了部分前言与后记的文字。当然,前提是必须由作者或编委会提出要求。譬如,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科学的道路》《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清澈的理性》《通透的思考》《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创新物理实验》等书撰写过前言。又譬如,曾为《科学人生——院士的故事》《院士怎样读书与做学问》《转基因动物与医药产业》等书写过后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对一部书稿来说,前言或后记确实比较重要,犹如一家铺子的门面抑或参观景区时扑入眼帘的导览图,通过对书稿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以阐明该书稿的主旨(撰文目的)。倘能在开卷的前言中就读到对全书内容有到位的概述,读者找到了逻辑主线或者对全书有一点整体把握的感觉,就不至于被动地接受文字和内容,会带着主动选择和自己的思考,跟着内容去梳理并解疑释惑,其阅读效果会更理想,或者说收效会更丰厚。再说,传统的大部头图书的前言或后记,除作者自己撰写外,一般都会请一些名家挂帅,有的时候因为前言一直没能交稿,书稿明明已可以开印却迟迟不能。 而请名人作序又往往需要原作者提供一份初稿,毕竟名人都很忙,并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耐心去审读全书稿,这就流露了作者有点“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之嫌疑,也显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著述之基本操守。我以为,凡作者或编委会委托责任编辑撰写前言或后记,首先是信任,其次是鞭策。为了不致“前言不搭后语”,编辑非得认认真真地反复审读整部文稿,不仅理解字面,还能穿透纸背,只有真正读出了书稿的意蕴,才有底气介绍书稿的背景和价值,从而或作内容的评述,或作来龙去脉的分析,或对作者学术思想作到位的介绍,以引领读者曲径通幽般快乐地阅读。写前言或后记确实很花工夫,也很磨炼人,还常有“吃力不讨 好”之后果。在“前言也要搭后语”部分,挑选了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涉及各门类的文稿收入本集子,也算是为自己的编履所留之一痕吧。
书稿是2020年5月整理好的,送给分管我编辑室的何勇副总编,希望他能从内行的视角提出对选文和表述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并作些指导,以备日后有机会在微信群里有选择地交流或印几本散记以留念。不料,他审读后直接向缪宏才社长推荐了。缪社长认为:一位在教育出版社工作了近40年的老编辑,整理了这段出版履程所留下的痕迹,能有助年轻的同仁更实在地弄明白编辑的责任与道路的坎坷,同时也能与读者共同分享“出书育人、传播文化”的喜悦。总之,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定力。为了努力做一名既对读者也对作者负责任的学者型编辑,即使做不到“妙手著文章”,也该为积累文化而“煮热文字”。由此,决定列选正式出版。这确实是自己始料未及的。理解与尊重、兴奋与感激交织在一起,尤其感谢我编辑室的徐建飞主任和两位社领导的厚爱,也感谢金一哲编辑的封面设计与插图修整,黄修远编辑的视频资料整理与上传,吴大洲及俞薇薇老师的认真排版。我理当继续努力,成为名副其实“板凳坐冷 文字煮热”的教育出版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