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
心理治疗中的真意:心理治疗师的心灵之旅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传统.传承.传播.跨界——施咏音乐学文集(上、下)》分为“传统篇、传承篇、传播篇、跨界篇”四个部分。其中传统篇中涉及“二胡及相关研究、民歌分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家研究”,传承篇主要为古琴非遗传承调查研究;传播篇为“古琴文化大众传播与民族音乐海外传播”;跨界篇涉及“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研究、传统音乐运用于专业音乐、流行音乐创作研究、文化视野中的乐理研究,以及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施咏,双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当代传承、传播研究,出版专著、教材十多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篇,单篇论文中国知网下载逾620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获教育部、省政府哲社优秀成果奖、全国音乐评论、音乐传播、音乐教育等奖项多次。
|
目錄:
|
序
传统篇
一、二胡及相关研究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刘天华及“刘氏三杰”研究述评
也谈“二泉琴”——兼与黄安源先生商榷
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
世家、专家、杂家、大家——从音乐人才学探析闵惠芬的大师成功之路
胡弓浪漫曲,多元跨界梦——听马晓晖《丝路传奇、琴诗化韵:二胡与钢琴“对话”》专场音乐会
江苏近现代二胡史略
江苏近现代二胡学派历史文化特征的多维阐释
二、民歌分新研究
扁担欢歌——《走绛州》音乐分析
恪守不渝——《马桑树儿搭灯台》音乐分析
相约南园——母题学视域下的五河民歌《摘石榴》研究
花开望郎——宜宾神歌《槐花几时开》及相关“草木母题”民歌研究
附:新中国70年安徽民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三、中国传统音乐学家研究
读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
但识琉球往来路,又闻“御座”古乐飘——评《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
南音三弦琉球乐 母语多元传授业——王耀华学术成果述评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研究中的十对辩证关系——由王耀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滚雪球式学术积累”》等相关文论所阐发
刘承华《江南文化中的古琴艺术——江苏地区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读后
庐山之外识意趣 闲庭漫步潜心行——刘承华音乐文化学研究述评
丝竹相和奏新声 管弦齐鸣扬五洲——钱建明《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研究(1950-2005)》读后
传承篇
古琴非遗传承调查研究
梅庵琴派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常熟虞山古琴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西湖琴社琴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蜀派古琴保护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代古琴音乐传承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当代琴社、琴馆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当代琴人的文化修为与文人认同
古音亦作时代曲——谈古琴音乐的当代创作
非遗保护传承视野下的琴派论
附:无锡派琵琶传承谱系及传承模式探究
《传统.传承.传播.跨界——施咏音乐学文集 下册》
传播篇
一、古琴文化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
当代古琴音乐大众传播论
二、民族音乐海外传播
安达组合草原音乐海外传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海外传播
探源溯流传播路,纵横寻求推广径——王耀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读后
“罐装中乐”——香港喜剧、武侠电影配乐中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研究
跨界篇
一、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研究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阴柔偏向——兼谈民族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尚悲偏向
音乐审美心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初探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味觉通感
再谈中国音乐中的味觉审美——兼论中西美学对照下的审美感官地位
刍议民族音乐审美中的旋律因素
二、传统音乐运用于专业音乐创作研究
京剧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
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初探
三、传统音乐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研究
(一)创作历史研究
什么是“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民族化”视野下的概念辨析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由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而引发
黎锦晖“时代曲”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黎锦光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探索及其历史评价
陈歌辛流行歌曲创作分析及历史评述
“西北风”歌曲创作的缘起、传播及社会意义
(二)音乐形态分析
江苏民歌在当代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研究——以《茉莉花》《孟姜女》为例
东北民间音乐在当代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陕北民歌元素在“西北风”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器乐曲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歌曲创作中“歌中歌”现象研究
四、文化视野中的乐理研究
乐理究竟教什么——由蒲亨建《对(乐理)中若干问题的异议》所引发
再谈“乐理究竟教什么”
……
附录:同行评价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施咏将出版其个人的文集《传统·传承·传播·跨界——施咏音乐学文集》,要我为他写序,我立即就答应了他的邀请,并向他致以衷心的祝贺,祝贺他博士毕业后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出版专著、教材多部的同时,还撰写了140余篇、共计百余万字的音乐学术论文。
这本文集分为“传统篇、传承篇、传播篇、跨界篇”四个部分。其中传统篇中涉及“二胡及相关研究、民歌分析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家研究”,传承篇主要为古琴非遗传承调查研究;传播篇为“古琴文化大众传播与民族音乐海外传播”;跨界篇涉及“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研究、传统音乐运用于专业音乐、流行音乐创作研究、文化视野中的乐理研究,以及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的研究”。
纵览施咏的这些音乐学术论文,我觉得主要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思路开阔涉猎面宽广
思路开阔指的是,施咏同志的研究在选题和论文写作方面都有比较开阔的思想,涉猎面比较宽广。首先是选题方面的思路开阔,这里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音乐学研究中,施咏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在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音乐评论、音乐传播、音乐教育学等领域均有所探索。其中,以民族音乐学“研究文化脉络中的音乐”“全球语境下多元文化音乐观”的理念方法,同时结合音乐史学的溯源探流、音乐美学的思辨阐释、音乐声学的科学实证,对文学、绘画及其他学科融合下的“乐理与文化”之研究,就是从多元开阔的视角阐释乐理中“因地理、民族、历史、社会诸因素而导致的差异性基础知识”,也体现了他早期自发运用多学科方法与知识在这一选题中的实践与探索。
二是在传统音乐的研究中,不仅有民歌研究,还有民族器乐、戏曲说唱研究。从切入的视角来看,不仅有民歌音乐本体分析研究,还有二胡、琵琶的历史评述研究,古琴文化保护的调查研究,传统音乐在当代创作的分析研究,民族音乐的美学、心理学研究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等。一言以概之,亦可统归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当代传承传播研究”。
三是在一些选题本身也较为集中地体现其思路开阔,如《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一文中,就是将陆华柏的历史研究与二胡独奏、钢琴伴奏、作曲技术分析四个方面结合而成。传统音乐在钢琴、流行音乐等现代体裁中的创作运用,也体现了他的研究较为注重立足于音乐本体,力求将传统与现代接通的研究特色。亦如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及其理论研究成果应该成为作曲家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将传统音乐素材‘活用’于创作也将有利于理论家更好地掌握传统音乐的内在规律,提升学术研究品质。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与从事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应当在创建‘中国乐派’(抑或‘中华乐派’)这一共同目标中,成为亲密的朋友与合作者。”①这一对音乐本体与历史文化并重的研究特点与他在读博前在戏曲科近十年的戏曲音乐(二胡、钢琴)伴奏与音乐创作实践经历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其研究思路之开阔还体现在研究中对资料搜集及写作涉及的全面性,如早期在学界引起一定关注的《阿炳与(二泉映月)研究综述》一文就是因为他以开阔的思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阿炳生平、与刘天华的比较、音乐的采访与推广、标题与内容、音调来源、音乐结构、演奏风格技法、演奏版本、记谱与谱本、乐器形制与定弦、律制测音、文化美学,以及《二泉映月》的改编曲研究”等方面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综合研究,又提出了几个普遍关注的课题及今后研究的展望,正是因为该文所涉面之广之全,而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被收入《杨荫浏纪念文集》中。二、用功甚勤生产力较强
综观施咏同志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专著(教材)10余部,论文140余篇,总计两百万余字。一个人能从2003年以来产出这么多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出众的勤奋,超群的生产力和论文产出率的话,是难以实现的。像施咏这样高产出,且成果的他引与被关注度亦较高的学者,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中,也是名列前茅者之一。他们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都有一股子冲劲,把学术钻研、读书、写作当作兴趣爱好,其中还有一位是除了读书写作之外,还爱上跑马拉松,用马拉松来锻炼身体,培养毅力。施咏也有他自己的爱好,常以打乒乓球来锻炼身心,既支持了他的体力,又激活了反应与思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