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編輯推薦: |
1.读懂后资管新规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有助于洞悉未来十年监管改革方向,明确机构发展战略,抓住财富管理新时机。
2.深化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应当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3.在全球化时代,人民币资本项目扩大开放是大势所趋,资本会选择制度高地,大国竞争的决胜点就是制度。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章至第四章主要是对资管新规进行解析,内容包括资管新规发布的背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资管新规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以及资管新规下非标业务的转型和发展。第五章至第六章主要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机构带来的挑战,尤其是机构的变革和调整。第七章至第八章分析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问题,包括过渡期延长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资管机构如何应对延期后的整改、落实和转型。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主要分析了面对资管新规带来的净值化转型,资管机构可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熨平净值产品带来的波动。
|
關於作者: |
卜振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银行保险报》专栏作家、财新网特约作者、《国际经贸探索》《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投资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等杂志匿名审稿人。在《经济学家》《南开管理评论》《财贸研究》《太平洋学报》《经济体制改革》《财经论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国银行业征文比赛一、二等奖,中国银行业登记托管中心征文比赛二等奖。
|
目錄:
|
章 新规前资管业务发展概述
节 引言
第二节 资管业务发展概述
第三节 资管业务的巨大贡献
第四节 资管业务面临转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管新规的解析:核心亮点
节 引言
第二节 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
第三节 资管新规的监管亮点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明确的条款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管新规解析:防范风险
节 资管新规:防范风险
第二节 资管新规:短期阵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管新规与非标业务
节 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转型的方式及压力
第三节 对策及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管新规带给银行的压力与挑战
节 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
第二节 银行资管的担忧
第三节 如何应对资管新规冲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管新规:机构调整
节 引言
第二节 不同组织形式发展的定位和路径
第三节 子公司设立的意义
第四节 资管部存在的价值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背景
节 引言
第二节 过渡期设置充满争议
第三节 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资管新规延期的意义及对策
节 引言
第二节 资管新规延期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延期后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促进转型的政策建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净值化转型的挑战
节 引言
第二节 收益波动的原因
第三节 资管机构要完善配套体系
第四节 监管机构要加强预期引导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熨平波动:大类资产配置
节 引言
第二节 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背景
第三节 大类资产配置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节 大类资产配置现状、问题及原因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熨平波动:投资者教育
节 引言
第二节 投资者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投资者教育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投资者教育的建议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自我国支理财产品发布以来,商业银行资管市场已经发展了近20年。近20年理财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参与债券投资、非标投资等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稳健安全的投资渠道,实现了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结构转变和观念升级、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三股重要的驱动力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总财富积累为资产管理提供了基础。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财富规模日益庞大,催生出了大量的高净值型人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为我国资产管理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进一步催生了资产管理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居民资产管理的意识不断觉醒,资产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为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进步,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在我国资管市场高歌猛进的过程中,风险也在逐步积累,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长期以来游离于表内监管政策之外,但是又在进行着“类信贷”的业务,形成了所谓的“影子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独特的刚性兑付模式,虽然称为资产管理业务,计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但是,商业银行以信用为背书,保证了理财产品的到期刚性兑付。这一方面导致了风险在银行体系内的不断累积,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相偏离;另一方面,客户以无风险的代价获取了远高于存款的收益,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为了实现刚性兑付,商业银行实行了一种“资金池”的管理模式,产品之间相互倒仓,通过调节收益,实现了客户收益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兑付。这种“腾笼换鸟”的操作导致了产品收益不清、风险不明,产品利益随着倒仓相互输送,产品风险也相互传染。由于对非标的监管不断加强,很多业务为了规避监管,采取了加通道的方式,层层嵌套,层层包装,机制复杂的产品结构一方面拉长了交易链条,抬高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采取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模式,导致很多交易脱离了监管,杠杆不清、风险不明。除此之外,由于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管理的体量庞大,很多通过委外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委外业务中,缺乏对委托主体的管理,对于风险缺少实质控制,产生了大量的风险资产。刚性兑付、“资金池”、多层嵌套和委外代管等的产生和发展,滋生了资管行业的种种乱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上明确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将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在这种背景下,2017年银保监会发布了“三、三、四、十”等一系列的风险检查和排查工作,在对资管行业风险有一定调研的基础上,在强监管的环境下,对资管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于2017年11月发布,2018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外管局正式发布了资管新规。和已有的监管政策明显不同,之前的政策意在修修补补、查缺补漏,资管新规则是引发资产管理行业彻底变革的指导性文件。之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相继颁布。资管新规是资管行业变革的法律法规基础,深刻影响了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商业银行理财部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从产品运作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净值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多层嵌套和委外等逐渐被FOF和MOM等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子公司相继成立,资管行业经历了从头到脚的变化。尤其是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商业银行理财部门推到了资产管理的线,独立运作、独立管理、独立核算,让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处于同一赛道,几方的竞争不可避免。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不断成立,产品净值化转型也在稳步推进,但是资管行业毕竟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银行理财业务也发展了近20年,很多问题积重难返。按照监管要求,资管新规设置了2年左右的过渡期,但是受到疫情冲击,叠加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面转型存在难度,这也引发了市场和业内专家的讨论。监管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了资管新规的过渡期限,这为资管机构顺利转型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对于未来资管机构的转型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商业银行资管机构面对的挑战和压力不断增加,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工具完善、资产配置、投资者教育等方式熨平产品收益波动,成为各家资管机构都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其中至第四章主要是对资管新规进行解析,内容包括资管新规发布的背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资管新规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以及资管新规下非标业务的转型和发展;第五至第六章主要是分析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机构带来的挑战,尤其是机构的变革和调整;第七至第八章分析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问题,包括过渡期延长的背景、意义以及资管机构如何应对延期后的整改、落实和转型;第九至第十一章主要分析了面对资管新规带来的净值化转型,资管机构可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熨平净值产品带来的波动。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是新时代中国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的历史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问题。2019年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明确提出要“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为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制度变革和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也帮助中国家庭实现了快速的财富积累。伴随着居民财富意识的不断觉醒、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多元化的理财产品、丰富的投资渠道、安全稳健的回报是资产管理机构赢得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
资产管理机构要坚持以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为基础,将资产管理行业与居民财富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有机结合,以资产管理为纽带,为客户创造更多财富保值增值的机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充足更便捷的金融资源,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