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在《货币论》的第三篇和第四篇,我提出了一种解决货币理论基本问题的新方法。我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描述静态平衡的特征,也可用于描述失衡的特征;并找到货币体系从一个平衡点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点的动态规律。这些讨论构成了上卷《纯货币理论》的核心。在下卷《货币应用的理论》中,我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并主要根据当今英国和美国的现实,估计了进入论证数量的数量级。这一卷中我也描述了现代银行和货币体系的显著特征,讨论了在实用范围内货币管理的方法和目标。
在通读本书的校对稿时,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本书的瑕疵。它困扰了我好几年,在这期间我的想法一直在改变,结果就是,这本书中的部分思想与我的其他思想并非完全一致,写完这本书时的想法,与我刚开始写这本书时的想法已经截然不同了。所以,恐怕这本书中有很多内容代表了摆脱我过去的想法和找到我现在的想法的过程。很多我已经抛弃的看法,在这本书中仍有体现。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重新再来,我可以写得更好。我感觉就像强行穿过了一片混杂的丛林,现在,我从林子里出来了,于是明白自己本可以选择一条更为直接的路,那样,写这本书时很多困扰着我的问题,现在看来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即便如此,不管我的书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即使它只是汇集了一些资料而非成品,我还是希望把它呈现给世界。其次,也许这有点愚蠢,我试图把一篇系统的纯理论和应用的论文,与一些可能是独立专著的讨论结合起来。这些半离题的讨论中重要的是关于指数的第二篇和关于投资率的第六篇。尤其是第二篇占据了不少篇幅,使得本书的基本理论论证过程(第三篇和第四篇)推后了很多页;也许有些读者可能更愿意略过这些章节或稍后再回过头来看。
写作本书时我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对于如何正确安排不同论题的顺序没有任何借鉴经验,这类论题的阐述方法只能通过历任作者从经验中逐渐发现。尽管我的研究领域在世界上每所大学都有课程涉及,但就我所知,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能够系统全面地论述现代世界中存在的代用货币理论和事实。我希望通过我现在积累的经验,抛砖引玉,找到解释这一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本书的主题对于全世界的福祉有重要且实际的意义。如果我能为此贡献绵薄之力,我将归功于在剑桥工作时讨论和对话的氛围。D. H. 罗伯逊先生就某些基本问题给予我深刻的启发,没有他的洞见,这本书不会问世。在这本书终确定下来的过程中,我应该感谢的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R. F. 卡恩先生。他的关照和敏锐在本书的许多内容中都有所体现,感谢他的指导。帮助过我的其他人中,我也要特别感谢H. D. 亨德森先生。
当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出版时,我被任命为财政和工业委员会的成员,麦克米伦勋爵是该委员会的主席。因此,下卷所述的实用建议是我在委员会开始工作之前所持的观点,而不是在委员会做报告时可能提出的观点。本书承印者爱丁堡的Messrs R. & R. Clark极富耐心,样稿校对准确;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增补,他们的校样得以长期保持铅字版的形式,谨此致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93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