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NT$
2540.0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NT$
387.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編輯推薦: |
国内**正版独家授权。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怎么找得到?大师罗素告诉你!
幸福——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
我为什么不幸福?
是什么让我不幸福?
我怎么做才能够幸福?
芸芸众生都在苦苦的寻觅幸福的出路,你的彷徨、困惑、无助、、、罗素都懂。
今天他将为你开启幸福的大门,门外是条布满鲜花的幸福之路!
|
內容簡介: |
今天他将为你开启幸福《幸福之路》是罗素的一本经典名著,拥有广泛的读者。在这本书里,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他们病案的方子,能够在以后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幸福之路》浅显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正如罗素写此书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的大门,门外是条布满鲜花的幸福之路!
|
關於作者: |
罗素(1872—1970),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都极感兴趣,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为了表彰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贡献”,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目錄:
|
译者序
序 言
上篇 不幸福的原因
第1章 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第2章 论拜伦式痛苦
第3章 论竞争
第4章 论烦闷与兴奋
第5章 论疲劳
第6章 论嫉妒
第7章 论犯罪感
第8章 论被虐狂
第9章 论舆论恐惧症
第10章 还可以快乐吗?
第11章 论情趣
第12章 论 爱
|
內容試閱:
|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着?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知道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我也认为活着是为了得到幸福。在我看来,能不痛苦就已经很幸运了,而如果能快乐,甚至感到幸福,就是幸运的事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拿到了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著的《幸福之路》的翻译合同。翻译英文书是我的个人兴趣,书的内容又是有关人生、生活,特别是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所以对我来说,翻译这本书至少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关幸福的事的确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果不知道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它先是从与你有关的方方面面分析了让你不快乐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告诉你快乐的方法,后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总结了如何才能成为幸福的人。正像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该书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只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但重要的是,这些感悟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而非个人的揣测和想象,而且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不快乐的普通人快乐起来并得到幸福。所以说这本书的确很实用。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味着同一事物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就像盲人摸象。但不管怎样,完整、真实的大象是存在的,它独立于每个盲人的想象。真正的幸福也是一样,不管你怎么想,她都会在那儿。只要方法得当,你就能得到她。这是我的另一个感受。还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快乐和幸福的译法问题。英文happy和happiness既可以被译成快乐,又可以被译成幸福。个人认为,幸福是所有快乐的总和,是层次/境界的快乐,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感;快乐则是一种具体的、说得清的满足感。基于这种认识,又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要求,所以尽管书名是《幸福之路》,我却并没有通篇使用“幸福”这个词,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该译为“快乐”还是“幸福”。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选择哪家出版社是一生中的关键,对我这个译者来说也是如此。多年来我一直和华夏出版社的陈小兰主任合作,这次又是她让我走上了“幸福之路”,感谢她的知遇之恩。还要感谢罗素先生,他的思想光辉照亮了人类的幸福之路。后还要谢谢本书编辑的辛勤劳动。译文中的不妥之处还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动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够的食物,就会快乐。我们觉得人类也应该这样,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至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如果你自己就不快乐,那么你可能会承认自己不是个例外。而如果你是快乐的,那么请自问一下,你的朋友中有几个和你一样?当你对朋友审视了一番后,请学学如何察言观色,学会善于接受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的情绪。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
在我遇到的每张脸上都有一个标记
那是缺憾的标记
是悲伤的标记
尽管不快乐的形式各式各样,但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不快乐。工作时间站在一条热闹的街上,周末时站在一条主干道旁,或在一个晚上参加一个舞会,这时,请将“自我”从脑中抛开,让周围的陌生人的性情一个接一个地占据你的思想,你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自己的烦恼。在上班族身上,你会看到焦虑、精神过于集中、消化不良,除了为生存而战外对其他任何事都缺乏兴趣,失去了游戏、玩乐的能力,对其同类的存在浑然不觉。在周末的主干道旁,你会看到男人和女人们都很轻松惬意,其中一些人非常富有,他们都在一心一意地找乐子。
所有人都用同样的速度,也就是用慢的车速鱼贯而行。他们不可能看见前面的路或风景,因为往旁边看会引发车祸。每辆车上的每个人都将心思放在了如何超过其他的车,可是因为太拥挤,所以他们无法超车。如果他们不这么全神贯注,就像那些不自己开车的人一样,他们就会流露出难以名状的厌烦和些许不满。有时一车黑人会将他们真正的快乐展现出来,但他们古怪的举动会引起旁人的愤慨,后还会因交通事故而落到警察手里。享受假日是违法的。
再不就去看看欢度夜晚的人。来的人都打定了主意要高兴一番,就好像决心不在牙医那儿大惊小怪一样。喝酒和拥吻被公认为必经之路,于是人们会开怀畅饮,尽量不去注意他们的同伴是多么讨厌他们。喝到一定程度时,男人们开始哭泣,怨恨自己的卑劣品格是多么不值得母亲疼爱。对于他们来说,酒精可以让他们释放自己的犯罪意识,这种意识在他们清醒时往往是被理性所抑制的。
这些种种的不快乐,部分源自社会制度,部分源自个人心理。当然了,个人心理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以前我曾就如何为了让人们更快乐而改变社会制度有过著文,内容涉及消灭战争、消灭经济剥削、消灭有关残忍与惧怕的教育,我并不想在这本书里谈。发现一种可以避免战争的制度对我们的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是不可能发现这种制度的,因为人们是如此的不快乐,以至于相互杀戮似乎并不比没完没了地挨日子来得可怕。
如果机械化大生产多少可以对需要帮助的人有些益处的话,那它当然应该阻止贫困的长期存在。可如果富人本身就很糟糕,那让每个人都变得富有又有什么用呢?教授残忍和畏惧是很不好的事,但自己就热衷于这些的人是不会教授其他东西的。这些考虑让我们提出一个个人问题:此时此地,身处我们这个有着怀旧情结的社会中的男女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获得他们自己的幸福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表面上并不是很痛苦的人。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自己有吃有住,身体也够健康,可以进行日常的物质活动,也不考虑像儿女尽亡或当众受辱这样的大灾祸。关于这类事情的确有很多话要说,它们也的确是重要的事,但它们与我想说的事不是同一类事。我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个针对日常烦恼的治疗方法。文明国家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烦恼,因为没有明显的外在原因,所以人们似乎无法逃避它们,它们也因此更让人难以忍受。
我认为,这种不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些错误破坏了人们对还算可以的事物与生俱来的兴致与爱好。而无论人类还是动物,其所有的快乐终都取决于这些事物。这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所以我提议作出一些改变。如果你的运气还可以,借助这些改变,你就有可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对我所倡导的哲学的好介绍也许是有关我个人的简单介绍。我不是生来就快乐的。小时候,我喜欢的赞美诗是:“无聊的尘世装满了我的罪孽。”5岁时我曾想,如果我得活到70岁,那我才挨过自己全部生命的1/14,我觉得前面漫长的无聊人生简直难以忍受。少年时我憎恨人生,总是徘徊在自杀的边缘,是我想多学一些数学的念头阻止了我。现在则正好相反,我热爱生活。几乎可以这么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热爱生活了。这部分是因为我发现了什么是我想要的东西,并且慢慢地得到了不少。还有就是我成功地抛开了一些欲望,如获得关于这个或那个的确切的知识,将它们看成本来就是无法实现的欲望,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逐渐减少了对自己的过分关注。
像其他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有对自己的过错、愚蠢和缺点进行反省的习惯,准确地说,我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怪人。渐渐地我学会了不太在乎自己和自己的缺点,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放在外部事物上,如世界形势、知识的各个分支以及我抱有好感的个人等。不错,对外部事物的关注也会带给你各种痛苦:世界可能陷入战争,某些知识可能很难获得,朋友可能会死去。但这类痛苦不会像因厌恶自己而产生的痛苦那样破坏基本的生活品质。
对外部事物的每一种兴趣都可以激发出一些可以全面防止人们产生无聊、倦怠意识的活动,只要这种兴趣始终存在。相反,对自我的关注不会引发任何前行的举动。它可能会让你记日记,对自己进行心理分析,也许还能让你成为僧人。但是,除非寺院的清规戒律能让僧人忘了自己的灵魂,否则他是不会幸福的。而他以为是宗教带给他的幸福其实靠做一名清洁工就能得到,只要他一直做下去。对那些极度沉迷自我,以至于用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挽救的不幸的人来说,对外部事物产生兴趣是获得幸福的方法。
自我沉溺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我们可以将畏罪狂、自恋狂和自大狂看做是为常见的三个类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