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編輯推薦: |
1.基本涵盖了各种类型发热性疾病,内容新颖、逻辑严谨、实用易懂。
2.每种疾病既有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的概述,又有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及处方须知的详细介绍。
3.发热性急性的诊治思路、常用药物使用经验等内容也有涉及
4.体现了新指南、新进展、实用性的特点
|
內容簡介: |
发热性疾病是各级综合医院感染科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一类重要疾病。对于发热性疾病,需要清晰的诊疗思路,结合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层层剖析。
本书主要基于国内外各种疾病指南,以及编者的临床经验,基本涵盖各种类型发热性疾病,各系统相关疾病。从感染性发热到非感染性发热,从药物热到发热性疾病常用药物使用要点,都有详尽介绍。本书可作为感染科临床医师的工具书,也可为其他各科医师在处理发热性疾病时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张伦理,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委员、江西省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临床肝胆病杂志》等杂志编委。江西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
目錄:
|
篇发热性疾病概述001
章发热性疾病的诊治思路/001
一、定义001
二、病因归类003
三、诊疗流程003
四、治疗原则010
第二章定植与感染/013
一、定植与感染的概述013
二、定植与感染的区分014
三、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判断016
四、真菌定植与感染的判断017
第三章发热性疾病相关检测共识及临床应用/022
节降钙素原临床应用共识022
一、降钙素原(PCT)概述022
二、感染性疾病中PCT的临床意义024
三、非感染性疾病中PCT的临床意义027
第二节宏基因组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029
一、传统的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方法与其不足030
二、测序技术及其在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的优势030
三、宏基因组在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032
四、二代测序临床应用推荐意见037
五、二代测序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040
第二篇病原体感染041
第四章病毒感染/041
节DNA病毒感染041
一、水痘041
二、EBV感染043
三、CMV感染049
四、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051
第二节RNA病毒感染053
一、流行性感冒053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058
三、流行性腮腺炎061
四、麻疹063
五、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067
六、肠道病毒感染068
七、脊髓灰质炎070
八、手足口病072
九、流行性乙型脑炎074
十、肾综合征出血热077
十一、登革热083
十二、狂犬病086
十三、艾滋病089
十四、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093
十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095
十六、风疹102
十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04
第五章典型细菌感染/108
节G 球菌感染108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08
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112
三、肺炎链球菌肺炎114
四、A群链球菌感染116
五、消化链球菌感染118
六、肠球菌感染120
第二节G-球菌感染122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2
二、淋病125
第三节G 杆菌感染127
一、李斯特菌病127
二、白喉129
三、放线菌病131
四、诺卡菌病133
第四节G-杆菌感染135
一、大肠埃希菌感染135
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38
三、细菌性痢疾140
四、变形杆菌感染141
五、霍乱143
六、空肠弯曲菌肠炎145
七、百日咳146
第五节专性厌氧菌感染148
一、破伤风149
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151
三、艰难梭菌感染153
四、脆弱拟杆菌感染156
五、肉毒梭菌感染158
第六章不典型病原体感染/161
节螺旋体感染161
一、钩端螺旋体病161
二、梅毒163
三、回归热165
四、莱姆病166
第二节动物源性细菌感染167
一、布鲁氏菌病167
二、鼠疫170
三、耶尔森菌病171
四、炭疽173
五、鼠咬热174
六、猫抓病176
第三节细菌L型感染178
第七章胞内菌感染/180
节兼性胞内菌感染180
一、结核病180
二、鸟分枝杆菌病189
三、麻风病191
四、布鲁氏菌病193
五、伤寒193
六、军团菌肺炎196
七、支原体感染198
第二节专性胞内菌感染200
一、衣原体感染200
二、流行性斑疹伤寒202
三、地方性斑疹伤寒204
四、恙虫病206
五、人无形体病207
第八章非发酵菌感染/209
节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09
第二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12
第三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215
第九章深部真菌感染/217
节隐球菌病218
第二节念珠菌病224
第三节曲霉病234
第四节毛霉病237
第五节组织胞浆菌病239
第六节耶氏肺孢子菌肺炎241
第十章寄生虫感染/243
节原虫感染243
一、疟疾243
二、阿米巴病246
三、弓形虫病248
四、黑热病250
五、附红细胞体病252
六、隐孢子虫病252
第二节蠕虫感染254
一、血吸虫病254
二、并殖吸虫病256
三、华支睾吸虫病258
四、姜片虫病259
五、钩虫病260
六、蛔虫病261
七、蛲虫病262
八、丝虫病263
九、旋毛虫病265
十、肠绦虫病266
十一、曼氏裂头蚴病267
十二、棘球蚴病269
第三篇器官系统感染270
第十一章浅表组织感染/270
节皮肤/软组织感染270
一、总论270
二、疖273
三、痈275
四、丹毒275
五、急性蜂窝织炎277
六、烧伤创面感染279
七、褥疮281
第二节哺乳期乳腺炎/脓肿282
第三节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285
一、导管周围乳腺炎/脓肿285
二、肉芽肿性乳腺炎/脓肿287
第四节脐炎289
第十二章五官系统感染/291
节口腔颌面部感染291
一、智齿冠周炎292
二、颌面部间隙感染293
三、颌骨骨髓炎295
第二节耳鼻感染297
一、外耳道炎297
二、中耳炎299
三、中耳胆脂瘤304
四、乳突炎305
五、鼻窦炎306
第三节眼感染311
一、睑腺炎311
二、睑缘炎313
三、眼眶蜂窝织炎314
四、泪囊炎316
五、泪小管炎318
六、泪腺炎319
七、结膜炎321
八、角膜炎324
九、眼内炎326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329
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29
第二节亚急性甲状腺炎332
第三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34
第十四章循环系统感染/338
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38
第二节感染性心内膜炎341
第三节急性心包炎349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感染/352
节社区获得性肺炎352
第二节医院获得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5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364
第四节胸膜炎366
第五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68
第六节肺脓肿370
第十六章腹腔感染/375
节急性腹膜炎376
第二节自发性腹膜炎379
第三节急性胆囊炎386
第四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89
第五节肝脓肿393
第六节急性阑尾炎397
第七节急性感染性腹泻400
第八节腹膜透析相关感染404
第十七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408
节泌尿系统感染408
第二节盆腔炎413
第十八章骨和关节系统感染/420
节急、慢性骨髓炎420
第二节关节或滑囊感染422
第三节椎间盘感染423
第十九章免疫缺陷者感染/426
节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426
第二节脾切除者感染438
第三节中性粒细胞缺乏者感染439
第四节实体器官移植后感染443
第二十章血流感染/453
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53
第二节脓毒血症458
第四篇血液/肿瘤疾病465
第二十一章血液疾病/465
节再生障碍性贫血465
第二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69
第三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症473
第四节红细胞增多症476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76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478
第五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79
第六节白血病485
一、急性白血病485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92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94
第七节噬血细胞综合征496
第八节淋巴瘤499
第九节多发性骨髓瘤503
第十节Castleman病505
第十一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09
第二十二章胃肠道肿瘤/513
节胃癌513
第二节大肠癌516
第三节小肠癌521
第五篇其他疾病524
第二十三章药物性疾病/524
节药物热524
第二节输液反应526
第二十四章慢性低热性疾病/529
节感染性疾病529
一、结核病529
二、慢性咽炎和扁桃体炎542
三、慢性前列腺炎544
四、慢性胆囊炎545
五、其他低热性疾病546
第二节非感染性疾病547
一、风湿热547
二、结核性风湿症549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49
四、炎性肠病550
五、结缔组织病552
六、淋巴瘤553
七、间脑综合征553
八、肿瘤554
九、功能性低热554
第二十五章周期性发热性疾病/556
节感染性疾病556
一、布鲁氏菌病(波状热)556
二、回归热556
三、疟疾556
四、鼠咬热556
五、黑热病557
六、弓形虫病557
七、丝虫病557
八、胆道感染伴胆管梗阻/尿路感染伴输尿管梗阻557
九、败血症557
十、局灶性细菌感染557
十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557
第二节非感染性疾病558
一、淋巴瘤558
二、结节性脂膜炎558
三、嗜铬细胞瘤558
四、炎性肠病558
五、成人Still病559
六、周期性发热综合征559
七、痛风559
八、铸造热559
第六篇常用药物使用经验560
第二十六章药代/药效动力学/560
节药代动力学560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560
二、常用给药途径561
三、影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的因素563
四、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563
五、药物转化方式564
六、药酶的类型564
七、影响药物转化的因素565
八、体内药物排泄的途径565
九、药代动力学参数565
第二节药效动力学566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566
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570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571
四、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574
第二十七章诊断性治疗/578
第二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581
节非甾体抗炎药581
一、阿司匹林581
二、对乙酰氨基酚581
三、布洛芬582
四、安乃近582
五、尼美舒利583
六、双氯芬酸钠584
七、复方氨基比林584
第二节退热中成药585
一、柴胡注射液585
二、小儿柴桂颗粒585
三、羚羊角口服液585
四、连花清瘟胶囊586
五、新癀片586
六、清开灵颗粒587
第二十九章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588
第三十章抗病毒药物/593
节抗流感病毒药593
一、阿比多尔593
二、奥司他韦593
三、金刚烷胺594
四、金刚乙胺595
五、帕拉米韦596
六、扎那米韦597
第二节抗疱疹病毒药597
一、阿糖腺苷597
二、阿昔洛韦598
三、伐昔洛韦601
四、喷昔洛韦602
五、泛昔洛韦603
六、更昔洛韦604
七、曲金刚胺606
八、酞丁安606
第三节抗肝炎病毒药607
一、阿德福韦607
二、阿舒瑞韦608
三、恩替卡韦609
四、拉米夫定610
五、替比夫定613
六、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614
第四节抗HIV药615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615
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623
三、HIV蛋白酶抑制药627
四、其他抗HIV药635
第五节其他抗病毒药637
一、利巴韦林637
二、α干扰素639
第三十一章抗菌药物/644
节概论644
一、抗菌药物相关基本概念644
二、抗菌药物重要作用机制645
三、细菌耐药性645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46
第二节青霉素类648
一、青霉素G648
二、普鲁卡因青霉素650
三、苄星青霉素650
四、青霉素V651
五、苯唑西林652
六、氯唑西林653
七、氟氯西林654
八、萘夫西林655
九、阿莫西林656
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57
十一、氨苄西林658
十二、巴氨西林659
十三、仑氨西林659
十四、舒他西林660
十五、阿洛西林661
十六、呋布西林钠661
十七、磺苄西林钠662
十八、美洛西林662
十九、美洛西林/舒巴坦663
二十、哌拉西林664
二十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65
二十二、羧苄西林钠666
第三节头孢菌素类667
一、代头孢菌素667
二、第二代头孢菌素669
三、第三代头孢菌素671
四、第四代头孢菌素675
第四节非典型β-内酰胺类677
一、氧头孢烯类677
二、碳青霉烯类678
三、头霉素类684
四、单环β-内酰胺类687
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689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700
一、阿奇霉素700
二、红霉素701
三、克拉霉素702
四、罗红霉素703
第六节喹诺酮类703
一、安妥沙星704
二、吡哌酸705
三、环丙沙星705
四、吉米沙星707
五、加替沙星708
六、莫西沙星709
七、诺氟沙星710
八、氧氟沙星711
九、左氧氟沙星713
十、奈诺沙星715
第七节氨基糖苷类715
一、硫酸庆大霉素715
二、硫酸阿米卡星717
三、依替米星718
四、异帕米星718
五、链霉素720
第八节氯霉素类721
一、氯霉素721
二、甲砜霉素722
第九节四环素类723
一、米诺环素723
二、多西环素724
三、替加环素726
第十节硝基咪唑类727
一、奥硝唑727
二、甲硝唑728
三、替硝唑730
四、吗啉硝唑732
第十一节硝基呋喃类733
一、呋喃妥因733
二、呋喃唑酮734
三、硝呋太尔735
第十二节磺胺类736
一、复方磺胺甲唑736
二、柳氮磺吡啶737
第十三节唑烷酮类739
利奈唑胺739
第十四节糖肽类740
一、万古霉素740
二、替考拉宁742
第十五节林可胺类744
一、克林霉素745
二、林可霉素746
第十六节磷霉素747
第十七节抗结核药物748
一、异烟肼748
二、利福平750
三、利福布汀751
四、利福霉素752
五、乙胺丁醇753
六、异福酰胺754
七、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755
八、丙硫异烟胺755
九、对氨基水杨酸钠756
十、吡嗪酰胺757
第十八节抗麻风病药物758
一、氨苯砜758
二、氯法齐明759
第十九节其他类抗菌药物761
一、环脂肽类761
二、多黏菌素类763
第三十二章抗真菌药物/766
节多烯类766
一、两性霉素B766
二、两性霉素B脂质体767
第二节吡咯类768
一、氟康唑768
二、伊曲康唑769
三、伏立康唑770
四、泊沙康唑771
第三节棘白菌素类772
一、卡泊芬净773
二、米卡芬净773
第四节氟胞嘧啶774
第五节外用及其他抗真菌药774
一、特比萘芬774
二、灰黄霉素776
三、制霉菌素777
四、大蒜素778
第三十三章抗寄生虫药物/779
节抗原虫药779
一、抗疟药779
二、抗阿米巴药784
三、抗利什曼原虫药785
第二节抗蠕虫药785
一、阿苯达唑785
二、甲苯咪唑786
三、左旋咪唑787
四、哌嗪788
五、吡喹酮788
|
內容試閱:
|
随着非处方药物的可及性越来越高,发热就吃退热药,似乎成为“常识”。但作为庄严许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医生,我们非常清楚,发热性疾病,无论是诊断、鉴别诊断,还是治疗,都面临着层层阻碍,需要耐心细致地抽丝剥茧,才能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彼岸。
发热的病程长短、热型、伴随症状、持续时间、鉴别诊断、诊断和治疗等,都是面对发热患者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导致发热的原因太多,并非像老百姓所认为的发热吃了退热药就好了。发热性疾病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可涉及各系统、各组织。从细菌、病毒到寄生虫等各种微生物均可引起发热;从皮肤软组织到心脏、肝脏等各个脏器,均可出现微生物感染;从免疫功能紊乱、肿瘤性疾病到药物反应,亦是“发热待查”的常客。随着病原学的发展及其他检测技术的提高,对待发热性病例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诊疗方法,但清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以及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始终是重要的手段。
正因为发热的病因太广,涉及的知识面太宽,所以发热性疾病是临床医生的痛点,很多医生看到“发热待查”会没有头绪,也因为疾病的特殊性和目前诊断手段的局限性,有些发热性疾病始终得不到确诊。对发热性疾病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有效治疗,不仅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焦虑,而且对于医生来说,也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识。作为长期从事感染科一线临床工作的编者,对发热性疾病有自己的体会,同时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指南。本书主要基于国内外各种疾病指南,以及编者的临床经验,基本涵盖各种类型发热性疾病,各系统相关疾病。从感染性发热到非感染性发热,从药物热到发热性疾病常用药物使用要点,本书都有详尽介绍。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临床医师能从中获得发热性疾病的诊疗思路,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南昌大学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怀化市人民医院、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等医院临床专家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阅读此书的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修正。
张伦理 张文峰 葛善飞
2021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