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北大中文系博士潜心十年之作,为中国家庭量身打造沉浸式国学养成计划。该书将儿童国学教育分为蒙学阶段、进阶阶段、高阶阶段,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制定读书规划,从“为什么学国学?”“培养国学学习的兴趣”“怎么开始学国学”“进阶阅读与讨论”等方面深入讲解,是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启《诗经》《山海经》《论语》等一系列国学教育启蒙阅读的方法论。为打牢国学教育基础、创造和谐有效的亲子共读指明方向。
★李静,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博士,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曾两次获得北航“十佳教师”称号。儿童国学教育提倡者、教育者,创办闻韶学堂,完成9级儿童国学课程开发。
★封面以江南园林花窗为设计灵感,手绘小仙童形象跃然其间,古典与童趣相得益彰,匠心独运。
★可平铺锁线装订,打造无障碍亲子阅读体验;内文采用纯天然瑞典进口护眼纸,轻巧舒适,便于携带。随书赠送书签一枚。
★书中精选十余张小朋友手绘画作、学习作文原稿,生动还原孩子学习过程与学习心得。
|
內容簡介: |
北大中文系博士潜心十年之作,为中国家庭量身打造沉浸式国学养成计划。该书将儿童国学教育分为蒙学阶段、进阶阶段、高阶阶段,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制定读书规划,从“为什么学国学?”“培养国学学习的兴趣”“怎么开始学国学”“进阶阅读与讨论”等方面深入讲解,是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启《诗经》《山海经》《论语》等一系列国学教育启蒙阅读的方法论。为打牢国学教育基础、创造和谐有效的亲子共读指明方向。
|
關於作者: |
李静,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博士,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曾两次获得北航“十佳教师”称号。儿童国学教育提倡者、教育者,创办闻韶学堂,完成9级儿童国学课程开发。
|
目錄:
|
辑 蒙学阶段:好奇心与热爱 ·1
一、我为什么先教孩子学《诗经》·5
二、《诗经》怎么教怎么学·20
三、古文的学习从哪里开始·30
四、《山海经》怎么教怎么学·43
五、为什么不读读中国的绘本·50
六、在蒙学阶段家长辅导国学的几个要点·53
第二辑 进阶阶段:阅读,还是阅读 ·61
一、唐诗怎么学·65
二、《山海经》之后《论语》之前读什么·67
三、《论语》就是高考语文的“大题库”·70
四、《论语》到底是一本什么书·74
五、《论语》怎么教怎么学·80
六、《西游记》的读法·92
七、作文需要培训吗·98
第三辑 高阶阶段:带有研究意味的学习 ·105
一、《诗经》学习的高阶阶段·109
二、《古文观止》“前四卷”读法·123
三、《史记》的读法·128
四、如何学习中国历史·148
五、给孩子一些中国艺术的修养·159
六、高阶阅读法·163
第四辑 争鸣与讨论 ·191
一、《弟子规》到底能不能教给孩子·190
二、儒学经典系统的前身与未来·196
结语:理解孔子的快乐与力量 ·210
附记:我们今天怎么做家长 ·218
后记 ·229
|
內容試閱:
|
导 言
在做儿童国学教育的几年里,我遇到过许多家长,也和他们深入交流过。大部分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充满焦虑和困惑。他们有些向我请教怎么能让孩子写出漂亮的作文,有些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些问我在绘本之后应该让孩子读些什么书,能不能列一个书单,有些就直接说能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或爱上学习……
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特别明白做家长的心情。我们大多是次做家长,也没有什么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就特别需要别人的经验分享。恰好,我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刚好是和“语文”(“国学”)相关,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和带小朋友们读国学典籍的过程中,又积累了一些经验,身边又有一帮“学霸”朋友,便于观察“学霸”的特质并思考养成“学霸”的要素,所以在朋友们的督促下,写成了这本小书。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写给那些想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家长的书。如果降低一点标准,我也可以说,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上,不得其法的家长。语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我们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养成越早开始越好。虽然读书还是需要下一些“笨功夫”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习技巧的运用,以及正确书目的选择,仍然能够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找到生命中的“定海神针”
我的经验分享从哪里开始呢?从“立其大者”开始。
所谓“立其大者”,各位家长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学习“语文”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学习”是生命的一部分。“学习”的本质是为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提供其所需的知识和智慧。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愤怒地说:“让你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我吗?”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首先问问我们这些家长,你让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肯定不应该是为了我们家长。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去盲目地攀比分数,要立足孩子自身来理解这个问题。孩子的学习当然是为了他自己。但是这个“他自己”又是什么呢?是上初中的他,是上高中的他,还是考上了大学的他?如果学习的目的都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那我告诉您,您的孩子很难培养出对学习本身真正的热爱,即使上了好大学,立刻就会变成“空心病学生”,因为他再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所以,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拥有整全生命的人来考量,对于一个至少拥有“七八十年生命的人”来说,他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学习什么。只有家长拥有这样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更合理地安排孩子们求学阶段的读书与学习,才能跳出“分数焦虑”,才能让孩子理解求知的意义。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在学校教育阶段成为真正的“学霸”,在工作后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人。因为,真正的“学霸”都不是逼出来的,都是自我督促,主动学习的人。而且,这样一种“求知”的动力,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绵绵不断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艰难挫折,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呢?
这本书的写作是在 2020 年疫情之中完成的。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许许多多是是非非的消息。这些消息常常互为矛盾,让人迷惑。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大脑不够用了,更遑论得出什么清晰、准确的结论或判断。疫情时期的这个情况有一点类似于我们的生活,似乎是一个我们真实生存状况的浓缩版寓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随时随地身处于知识与信息的围攻之中。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定力,就会像杨花一样,被这些如风的资讯裹挟着,局限在一时一地的因果之中,无法安定下来,更无法窥见生活的真实。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更高的智慧,找到我们生命中的“定海神针”。
那么,什么才能够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定海神针”呢?我的答案就是——
“经典”(“Great Books”)!
塑造一个人真正的智慧,通常可以依靠两条道路——读书与实践,也就是儒家所讲的“知”和“行”两部分。“行”(实践)的部分大多要等到孩子成年,步入社会,才会成为他们生命的主体部分。而在小朋友的求学阶段,当然以“求知”为主,而“求知”的主要方式还是读书。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也是汗牛充栋,而且孩子们的课外学习时间越来越宝贵,因此就需要家长为孩子们精挑细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荀子·劝学篇》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好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不是有什么特殊于常人的地方,而是善于借助外物。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的外物就是——“经典”!
1.“古典”也是“经典”
每当我给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很多朋友和家长都会立刻问一个问题——让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学习这些过去的东西,还有意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著作,为什么对今天的我们仍然还有意义。“经典(Great Books)”虽然是用“古代”的文字书写记录下来的,“诞生”于“古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仅仅是其写作时代的特殊问题。这些书之所以能够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淘洗,仍然具有无限的思想魅力,是因为他们(这里请允许我使用“他们”而不是“它们”)以一种
无与伦比的清晰的洞察力指出了人类需要永恒面对的问题,并展现了人类历具智慧的头脑与品德的心灵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马基雅维利说过:“对古代人的研究之所以有价值,乃因他们是人的模范,模仿他们之努力之所以不至于落空,盖因人性是亘古不变的。”
举 个 例 子, 虽 然 我 们 今 天 有 声 光 电 化, 有iPhone,但是我们人类一些基本的渴求,深切的关涉,比如我们都希望夫妻恩爱、父慈子孝、朋友有义,都希望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和古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所以《礼记·大传》里早就讲过: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权量法度、服饰徽号,可以随世事而变,今天 10 两为一斤,古代一斤16 两,等等。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和伦常——以亲者为亲,以尊者为尊,以长者为长,男女有别,却是从未曾改变过的。如果我们陷入一种“现代人的妄自尊大”,则不免一叶障目。现代文明提供给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外在图景,但这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对于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获得美好生活,也许我们还得借助于古人的智慧,并真实地投入生活中去验证去调整。
孩子没有时间读“烂书”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从学前阶段就已经开始。幼儿的教育相对简单,认认字、读读诗、看看绘本、讲讲睡前故事似乎就差不多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很多家长就不知道在绘本之后孩子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他们真正的“阅读”。每次讲座之后的提问环节,都会有家长让我给他们列个书单。所以,这本书其实就是我给大家开列的大书单。我会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们聊聊应该读什么书,以及怎么读的问题……
导 言
在做儿童国学教育的几年里,我遇到过许多家长,也和他们深入交流过。大部分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充满焦虑和困惑。他们有些向我请教怎么能让孩子写出漂亮的作文,有些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些问我在绘本之后应该让孩子读些什么书,能不能列一个书单,有些就直接说能不能让孩子爱上语文,或爱上学习……
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特别明白做家长的心情。我们大多是次做家长,也没有什么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就特别需要别人的经验分享。恰好,我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刚好是和“语文”(“国学”)相关,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和带小朋友们读国学典籍的过程中,又积累了一些经验,身边又有一帮“学霸”朋友,便于观察“学霸”的特质并思考养成“学霸”的要素,所以在朋友们的督促下,写成了这本小书。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写给那些想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家长的书。如果降低一点标准,我也可以说,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在语文教育上,不得其法的家长。语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我们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养成越早开始越好。虽然读书还是需要下一些“笨功夫”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习技巧的运用,以及正确书目的选择,仍然能够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找到生命中的“定海神针”
我的经验分享从哪里开始呢?从“立其大者”开始。
所谓“立其大者”,各位家长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学习“语文”是“学习”的一部分,而“学习”是生命的一部分。“学习”的本质是为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提供其所需的知识和智慧。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愤怒地说:“让你学习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我吗?”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首先问问我们这些家长,你让孩子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肯定不应该是为了我们家长。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虚荣心,不要去盲目地攀比分数,要立足孩子自身来理解这个问题。孩子的学习当然是为了他自己。但是这个“他自己”又是什么呢?是上初中的他,是上高中的他,还是考上了大学的他?如果学习的目的都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那我告诉您,您的孩子很难培养出对学习本身真正的热爱,即使上了好大学,立刻就会变成“空心病学生”,因为他再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所以,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拥有整全生命的人来考量,对于一个至少拥有“七八十年生命的人”来说,他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学习什么。只有家长拥有这样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更合理地安排孩子们求学阶段的读书与学习,才能跳出“分数焦虑”,才能让孩子理解求知的意义。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在学校教育阶段成为真正的“学霸”,在工作后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人。因为,真正的“学霸”都不是逼出来的,都是自我督促,主动学习的人。而且,这样一种“求知”的动力,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绵绵不断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艰难挫折,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呢?
这本书的写作是在 2020 年疫情之中完成的。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许许多多是是非非的消息。这些消息常常互为矛盾,让人迷惑。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大脑不够用了,更遑论得出什么清晰、准确的结论或判断。疫情时期的这个情况有一点类似于我们的生活,似乎是一个我们真实生存状况的浓缩版寓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随时随地身处于知识与信息的围攻之中。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定力,就会像杨花一样,被这些如风的资讯裹挟着,局限在一时一地的因果之中,无法安定下来,更无法窥见生活的真实。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于更高的智慧,找到我们生命中的“定海神针”。
那么,什么才能够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定海神针”呢?我的答案就是——
“经典”(“Great Books”)!
塑造一个人真正的智慧,通常可以依靠两条道路——读书与实践,也就是儒家所讲的“知”和“行”两部分。“行”(实践)的部分大多要等到孩子成年,步入社会,才会成为他们生命的主体部分。而在小朋友的求学阶段,当然以“求知”为主,而“求知”的主要方式还是读书。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也是汗牛充栋,而且孩子们的课外学习时间越来越宝贵,因此就需要家长为孩子们精挑细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荀子·劝学篇》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好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不是有什么特殊于常人的地方,而是善于借助外物。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的外物就是——“经典”!
1.“古典”也是“经典”
每当我给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很多朋友和家长都会立刻问一个问题——让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学习这些过去的东西,还有意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著作,为什么对今天的我们仍然还有意义。“经典(Great Books)”虽然是用“古代”的文字书写记录下来的,“诞生”于“古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仅仅是其写作时代的特殊问题。这些书之所以能够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淘洗,仍然具有无限的思想魅力,是因为他们(这里请允许我使用“他们”而不是“它们”)以一种
无与伦比的清晰的洞察力指出了人类需要永恒面对的问题,并展现了人类历具智慧的头脑与品德的心灵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马基雅维利说过:“对古代人的研究之所以有价值,乃因他们是人的模范,模仿他们之努力之所以不至于落空,盖因人性是亘古不变的。”
举 个 例 子, 虽 然 我 们 今 天 有 声 光 电 化, 有iPhone,但是我们人类一些基本的渴求,深切的关涉,比如我们都希望夫妻恩爱、父慈子孝、朋友有义,都希望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和古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所以《礼记·大传》里早就讲过: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权量法度、服饰徽号,可以随世事而变,今天 10 两为一斤,古代一斤16 两,等等。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和伦常——以亲者为亲,以尊者为尊,以长者为长,男女有别,却是从未曾改变过的。如果我们陷入一种“现代人的妄自尊大”,则不免一叶障目。现代文明提供给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实现美好生活的外在图景,但这并不等于美好生活本身。对于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获得美好生活,也许我们还得借助于古人的智慧,并真实地投入生活中去验证去调整。
孩子没有时间读“烂书”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从学前阶段就已经开始。幼儿的教育相对简单,认认字、读读诗、看看绘本、讲讲睡前故事似乎就差不多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很多家长就不知道在绘本之后孩子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他们真正的“阅读”。每次讲座之后的提问环节,都会有家长让我给他们列个书单。所以,这本书其实就是我给大家开列的大书单。我会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家长们聊聊应该读什么书,以及怎么读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