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解读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雨果等大家
著名法文翻译家郑克鲁经典译作
大师解读大师 名家翻译名家
文学、戏剧、思想、音乐、读书、创作、人生……
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 文学大师的读书随笔,翻译大家的经典译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有价值的部分,充满睿智和真知,由著名法文翻译家郑克鲁集结、翻译。
? 透过罗曼·罗兰的讲述看对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
在本书中,罗曼·罗兰对那些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进行了富有感情的深入评价:刻画了将他引入文坛的托尔斯泰从一名年轻作家到人民作家的过程;以精辟的见解剖析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莎剧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莎士比亚专家;对读者眼中复杂难解的歌德,他也有独到的切入点,抓住了歌德思想的核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 纵横古今、横贯东西的广阔视野
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作家,罗曼·罗兰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两三位作家。书中,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纵横古今,对世界范围内的作品都给予关注:无论是古希腊哲学
|
內容簡介: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有价值的部分,充满睿智和真知。
在本书中,罗曼?罗兰对那些对他影响深远的大师进行了富有感情的深入评价:刻画了将他引入文坛的托尔斯泰从一名年轻作家到人民作家的过程;以精辟的见解剖析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莎剧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位莎士比亚专家;对读者眼中复杂难解的歌德,他也有独到的切入点,抓住了歌德思想的核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作品。
作为一名享誉国际的作家,罗曼?罗兰的视野也不仅仅局限于两三位作家。书中,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纵横古今,对世界范围内的作品都给予关注: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诗篇残简、印度圣雄甘地的和平主义思想、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的作品,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都乐于向读者进行介绍。
与一般的文学评论家不同,罗曼?罗兰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涉猎,而是对感兴趣的作家进行深入钻研,加之罗兰在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使他站在一般作家难以达到的高度,既能从理论、思想方面去评价作家作品,又能用感性的力量领略到他们独特的才能和艺术灵魂。在阅读中,他从学习出发,力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使其变为有益于自己的养分;同时,他的经典解读和阐释也为我们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家作品提供了方便。罗曼?罗兰的读书随笔,是他留给现代读者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
關於作者: |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平主义教皇”。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传记《名人传》(含《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等。
译者简介:
郑克鲁(1939—2020),广东中山人。资深翻译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师从李健吾,获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武汉大学法语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1987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法国一级文化教育勋章,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其独立翻译的波伏瓦的《第二性》获“傅雷翻译出版奖”。著有《法国诗歌史》《法国文学史》等,译有《茶花女》《悲惨世界》《红与黑》《基督山恩仇记》《青鸟》《小王子》《海底两万里》《局外人》《恶之花》《名人传》等,独立译作超过1700万字。
|
目錄:
|
i?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 郑克鲁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序
?1?四论莎士比亚
?53?歌德:“死和变!”
?83?《托尔斯泰来信》序言
?91?《托尔斯泰传》(选译)
135?《米开朗琪罗传》序言
139?年迈的俄尔菲:维克多·雨果
159?回忆与会见卡尔·施皮特勒
181?乌兰斯匹格
203?两代人的冲突:托克维尔和戈比诺
221?阿格里让托的昂佩多克莱斯
26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65?甘地访问维勒纳夫
275?《戏剧集》序言
283?我为谁写作
285?论今日作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
內容試閱:
|
从艺术巨匠那里汲取思想和力量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序
罗曼·罗兰是位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个优秀的散文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随笔,尤其是读书随笔,是他的散文作品中有价值的部分,充满睿智和真知。这是毫不奇怪的,因为罗兰从高师毕业后,就到罗马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这一经历形成了他读书和研究的兴趣,他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涉猎,而是对他感兴趣的作家进行深入的钻研,得出一般人,甚至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结论。加以罗兰会弹奏钢琴,在音乐和艺术上造诣很深,这使他既能从思想方面去评价作家、艺术家,又能欣赏他们独特的艺术才能。
罗兰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对文坛三大泰斗——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爱不释手。托尔斯泰是他的位导师,把他引入了文坛。初使罗兰与托尔斯泰相通的是人道主义。久负盛名的托尔斯泰甘于“礼贤下士”,也许是他发现了这个法国青年也崇尚人道主义,于是给罗兰回了一封长信,阐述自己的人生观。这封信的观点无疑对罗兰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罗兰后来为这位他所崇敬的作家写下了《托尔斯泰传》,这部传记反映了罗兰对这位大作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他研读了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写出了富有激情的赏析文字。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启迪了罗曼·罗兰,使他创作出卷帙浩繁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托尔斯泰不仅启迪他信奉人道主义,而且在艺术上赋予他创作“长河小说”的启示——通过一部多卷本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稍有不同的是,罗兰刻画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他从个人的地平线走到与大众汇合的地平线。
我国读者不甚了解的是,罗曼·罗兰也十分熟悉和赞赏莎士比亚和歌德。关于莎士比亚,他写过四篇随笔,对莎士比亚剧作的了解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罗兰踏上文坛,先写作的是剧本,他的楷模就是莎士比亚。罗兰早年已经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新阅读使他感受到新的东西。这回,罗兰从莎士比亚的剧本中看到的首先是人道主义,用他的话说,是莎士比亚的怜悯态度。李尔王在荒原中不是对不幸的人们产生了人道的温情吗?罗兰认为,怜悯是莎士比亚作品的标志,这一点和同时代其他戏剧作品鲜明地区别开来。罗兰还指出莎士比亚重视真实,而他笔下的真实,主要是暴露伪善,并认为金钱主宰着世界,超过一切寡头势力。他援引了多部剧本的台词,十分令人信服地加以证明。《四论莎士比亚》印证了罗兰是个学者,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者,他是一个立足于通过学习,寻找创作途径的兢兢业业的求知者,是一个没有学究气的研究者。文章中不乏真知灼见,甚至有的精辟见解在一般的莎士比亚研究中也不曾见到。这组文章完全可以列入优秀的莎士比亚评论之中。
在后人眼中,歌德是一个复杂的难以理解的作家。罗兰的随笔抓住歌德的一句诗“死和变”,认为这是歌德一生的写照:他一生都在求变。歌德是有哲学头脑的。他的诗歌和其他作品往往渗透了哲理,这是他高于其他诗人之处。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歌德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的见解未必都正确,但他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例如对法国大革命,他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重要的是他敢于面对真实,从来不说谎,保持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完整性。他像自己笔下的浮士德一样,前进、倒下、爬起来;行动、工作、斗争;被毁灭,为了重新开始。总之,罗曼·罗兰从歌德那里领会到要积极向上,不断把握变动的世界;要毁灭旧我,获得新生。罗兰的随笔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既是罗兰对歌德一生的概括,又是他对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以来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当时思想状态的写照。
罗曼·罗兰作为一个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他的目光不会仅仅局限于两三个作家身上。正因如此,他对古希腊的唯物论哲学家昂佩多克莱斯的诗篇残简抱着浓厚的兴趣;与宣传和平主义的印度圣雄甘地感到息息相通(他对与甘地的接触留下了生动的描绘);对邻国新兴的文学采取鼓励的态度,他高度赞扬写出了部民族文学作品《乌兰斯匹格传奇》的科斯特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士诗人卡尔·施皮特勒。此外,对苏联文学中有价值的作品,他也乐于向法国读者做介绍,如对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做了推荐。从他的评论中,读者可以看到他兴趣之广泛。同他对艺术巨匠的态度一样,他对当代或古代作家的作品也从学习出发,力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使其变为有益于自己的养分。罗兰的晚年仍在孜孜不倦地求索,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他的读书随笔就是一份宝贵的记录。
郑克鲁
在十多年里,莎士比亚不断参与到我的生活之中。对他的回忆和我灿烂的日子联结起来。至今,我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仍然呼吸到芬芳的海洋气息;当年,在利古里亚的橄榄树果园里,这种气息掠过我的朋友和我两个人捧着的书上。在死前抛弃了安东尼的希拉克勒斯一行看不见的乐队,令我想起罗马迷人的月夜。——回到巴黎以后,我和一些年轻作家联合起来,力图建立一所人民剧院;我努力从伊丽莎白时代的典范中吸取灵感。我们根本想不到模仿,充满自身的激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梦想创造一种历史戏剧,这种戏剧要复活我国人民以往沉睡的力量,就像两部描写理查王和四位亨利王的作者为本国人民所做的那样。由于我们缺乏舞台经验,而且巴黎观众沾染了怀疑主义、只有业余爱好、对戏剧感到了厌倦、表现出无动于衷,因此,对我们来说,任务异常艰巨——一小批热情的社会党人的核心是例外:在德雷福斯案件[1]的动乱以后,法国资产阶级精疲力竭,期待睡个好觉,再回到各民族的战争之中。我打算描写大革命的十二部作品,当时只写到第四部(《七月十四日》《丹东》《狼群》《理性的胜利》);个人的原因和戏剧界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于是我放弃了戏剧,禁锢在内心生活中。
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在新时期(1900年之后)出生、成长、受苦、战斗,后了结一生的。对当前生活的赞颂,世界在分娩痛苦中的不安和希冀,对盲目的西方迅速奔向大灾大难的预感,这些情况使老朋友的声音沉默了十五年——只不过除了贝多芬。他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兄长,不妨说,他是那个时代,主要是法国受压迫的精神精英的基督。但我从来不是背信弃义和忘恩负义的。我在牛津写作《安东奈特》那一年,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2]去朝拜。再说,贝多芬好像被风吹得呼呼作响、摇曳不定的火炬,照亮了科利奥兰纳斯的心灵;他在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和生涯中,难道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主人公吗?
然而,我再也没有重读过青年时代之友的作品,我害怕再翻开他的书。当一切在你周围土崩瓦解的时候,[3]怎么知道在他心里是否会找到废墟呢?……
是这样的:我刚刚在三个月内读完了他的全部作品,我同时又看到他的兄弟们,伊丽莎白动物园中的大食肉兽:玛尔洛、韦伯斯特、玛辛格、福特、弗莱彻、本·琼生,还有老虎和狼狗。我又发现青年时代的所有梦想焕然一新,诗意的森林和散发出迷人芬芳的爱情花园是那样和谐一体……不过莎士比亚长大了。我以前感觉不到的,如今发现了:思想和艺术的成熟丰富,经验的宝库,自我的驾驭,平静,高度理智的微笑,这微笑凌驾于他的生活和梦想之上。克莉奥佩特拉评论安东尼的话适用于他:
他是撑持着整个世界的巨人,全人类的勇武的干城哩。他并不忧愁……他并不快乐……他在两者之间。啊,神圣的混合!
(《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幕第五场)
这个人懂得把一切人类激情结合起来,并主宰这些激情——他像哈姆雷特的朋友一样,不是任何人的奴隶[4]……
这个人精神自由自在,摆脱了他的时代和我们时代的迷信[5],摆脱了俗套、传统和习惯[6]……这个人甚至不愿囿于他自己的誓约[7]……
这个人就像米尼涅斯那样拥抱清新的自由的生活:“一个喜欢说说笑话的贵族,也喜欢喝杯不掺水的热酒。”他热烈而爱嘲弄人:“他想到什么就要说出来,不让一点芥蒂留在心里。”(《科利奥兰纳斯》第二幕场)当考验临头时,他仍然像米尼涅斯那样应付得当,平静而带讽刺地接受生与死(第五幕场)[8]……
这个人“在圣诞节既不渴望雪,也不渴望五月节日的玫瑰”;“品味每样东西,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季节”[9] ……他如实地看待生活,如实地对待生活,如实地热爱生活。
[1] 德雷福斯案件:发生在19世纪末,法国右翼为了卑劣的政治目的,诬陷犹太人军官德雷福斯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国人。左拉等挺身而出,揭露了这场丑剧。这个案件在全民中引起震动。
[2] 斯特拉福德:英国城市,莎士比亚的出生地。
[3] 在大战时。——原注
[4] 哈姆雷特对霍拉旭说:“给我一个不为感情所奴役的人,我愿意把他珍藏在我的心坎,我的灵魂的深处,正像我对你一样。”(第三幕第二场)
[5] “习惯怎样命令我们,我们就该怎样做,陈年累世的灰尘让它堆在那儿不加扫拭,高积如山的错误把公道正义完全障蔽。”(《科利奥兰纳斯》第三幕场)——原注
[6] 时间说:“我既有能力推翻一切世间的习俗,又何必俯就古往今来规则的束缚?……如今我再要提说全然新鲜的情由,让陈旧的故事闪烁着灿烂的光流。”(《冬天的故事》第四幕场)——原注
[7] “我们都是守口如瓶、言而有信的罗马人,何必还要什么其他的约束呢……祭司们、懦夫们、奸诈的小人、老朽的陈尸腐肉和这一类自甘沉沦的不幸的人们才有发誓的需要;他们为了不正当的理由,恐怕不能见信于人,所以不得不用誓言来替他们圆谎,可是不要以为我们的宗旨或是我们的行动是需要盟誓的。”(《裘力斯·恺撒》第二幕场)——原注
[8] 肯特被上了足枷,拒绝葛罗斯特的安慰:“好人上足枷,因此就走好运也说不定呢……晚安,命运,求你转过你的轮子来,再向我们微笑吧。”(《李尔王》第二幕第二场)——原注
[9] 《失恋的痛苦》首节。——原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