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共生: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書城自編碼: 36607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经济通俗读物
作者: 司晓 马永武
國際書號(ISBN): 9787308215190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定鼎中原之路:从皇太极入关到玄烨亲政 》

售價:NT$ 458.0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财之道丛书·如何让人投资你:股权激励融资全揭秘 》

售價:NT$ 458.0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PyTorch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实践 》

售價:NT$ 411.0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新任经理 100 天实战指南 》

售價:NT$ 406.0
日本百鬼画谱
《 日本百鬼画谱 》

售價:NT$ 322.0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大明拐点 : 天启党争 》

售價:NT$ 302.0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纲鉴易知录评注(布面精装 全8册) 》

售價:NT$ 2590.0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官商跃迁: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简史 》

售價:NT$ 45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14
《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
+

NT$ 452
《 云上的中国:激荡的数智化未来 》
+

NT$ 273
《 大概率思维:人生赢家都是概率赢家 》
+

NT$ 328
《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2:金融危机篇 》
+

NT$ 220
《 心智突破——行为经济学与认知升级 》
+

NT$ 753
《 指数型商机:为你揭秘那些你看不见、看不懂的15个重要趋势 》
內容簡介: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从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数字化浪潮将引发科技企业怎样的巨大变革,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本书总结和梳理了2020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聚焦疫情中的挑战,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的范式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影响和相关科技伦理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
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是立足当下,更是关切未来的选择。当数字科技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有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新型关系的讨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了。
關於作者:
司晓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深圳巿版权协会会长
法学博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互联网产业、政策、经济等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对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涌现的大量行业问题有深入分析与研究思考,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强大的研究能力和业界影响力。

马永武
腾讯企业文化部总经理腾讯学习发展总经理
2007年加入腾讯,和团队一起为腾讯搭建了完善的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负责腾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策略研究、文化提炼、公司的内部沟通及文化氛围建设等工作。
目錄
推荐序1:科技创新的责任与担当 马化腾
推荐序2:科技与社会的共生 邱泽奇

01 挑战:极限场景下的技术大考
阻击谣言:权威科普背后的“信息战”
疫情谣言的“病毒式传播” /003
将事实查证到底:技术加入疫情信息战 /004
后疫情时代的谣言治理 /008
透明化治理:尊重公众自主性 /011
救命的AI——直击痛点,与时间赛跑
腾讯AI 团队助力新冠肺炎识别和早期分诊 /014
声音识别无症状感染者 /016
AI 医疗的潜力和挑战 /018
公共服务数字化:精度、尺度、温度
“智慧抗疫”:大数据的精度 /020
数字化治理的“尺度”: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024
技术的温度:“科技适老”成共同关切 /026
转战线上:连接力、适应力、复原力
区隔下的连接:技术助力复工、复产 /029
数字化加速:从不得已到新常态? /031
云上生活:技术只是一把钥匙 /033

02 探索:透明、普惠与共融
如何让普通人读懂AI ?谷歌“模型卡”探索
黑箱:从奥巴马“变”成白人说起 /037
打开黑箱:谷歌的X AI 计划与模型卡(Google Model Cards) /043
一种让普通人理解AI 的可行性探索路径 /046
可解释性AI,也没那么容易 /048
“流量普惠”如何助力快手突围?
定义:多元视角下的“流量普惠” /051
效果:对产品形态的影响 /057
创新点:机会平等 /060
再造“小破站”:B 站社区氛围的失落与新生
弹幕礼仪考古 /064
社区氛围的本质 /067
B 站经验启示录 /069
破圈后的弹幕 /073
旧氛围的失落 /075
内容社区的归途 /077
发现“星星的孩子”:AI 介入儿童自闭症诊断
难以抓住的黄金干预期 /081
Cognoa:手机上的AI 诊断医生 /083
借AI 之力:Cognoa 的创新之举 /086
一条困难但十分光明的路 /088

03 机制:构建数字时代科技责任
数字时代的科技责任挑战与应对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引发各方关注 /093
数字时代呼唤新的科技伦理机制 /097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多方探索 /098
多元主体共建人工智能伦理制度
中美欧采取不同的治理路径,强调平衡创新与伦理问题 /100
国际社会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对话,达成原则性共识 /105
科技行业日益重视人工智能伦理,积极探索落地机制 /107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的共识和建议
共识 /114
建议 /116

04 改变:科技与社会共生的未来
朱恒源:疫情只是一个引发器
疫情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 /121
创新的成本越来越低 /123
从“反共识”到“存共识” /125
社会自身的“张力”会倒逼调整 /127
通过社群互动驯服技术的坏处 /129
企业要理解社会的期待 /131
旧范式不能解决新问题 /133
姜奇平: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变刚刚启动
线下主动找线上 /137
治理模式变革 /140
在发展中完善 /143
示范效应非常重要 /147
廖卉:未来工作场景与创新的情感动力
“远程+现场”的混合办公模式正在成为新常态 /150
就业市场会是平台和大企业并存 /160
科技应用中,要给人文关怀更多比重 /163
“向善”是创新的底线、动力和终目的 /168
曾毅:如何阻止人工智能犯“低级”错误
创新动力激进,伦理问题思考不足 /177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犯“低级”错误 /179
真正好的技术创新,要防止负面效应 /181
伦理原则的务实技术落地 /184
可持续的人工智能,要考虑对社会的长远影响 /188
伦理原则落地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协作 /190
陈晓萍:互联网公司管理大变革
“向善”的代价 /194
用“向善”超越竞争对手 /197
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大革命” /200
刘海龙:我们正在把“判断”的权利交给算法
过去关注符号和精神,现在关注物质的影响 /203
疫情是一种“例外状态”,但某些改变将成为常态 /205
视频化社会:抽象能力消解,逻辑思维让位 /206
“判断”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我们正在把它交给算法 /209
常江:批判让技术更符合人本精神
如果只能接受30 秒短视频,还如何去理解真正严肃的议题 /213
我们正在没有任何批判性地拥抱智能技术带来的效能 /216
正因为有大量批判存在,才让技术更具人本精神 /218
媒介素养应该被放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220
没有任何一场观念革命,可以在毫无冲突的情况下完成 /221
陈楸帆:如何去想象不一样的未来
反英雄,对抗大机器:赛博朋克的核心是自由 /226
将一切外包给智能设备,人类还剩下什么 /228
谈教育:自我寻找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缺失了 /230
谈写作,AI 无法替代人类作家 /231
內容試閱
推荐序1:科技创新的责任与担当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两年前,我们将科技向善升级为腾讯新的使命愿景,为公司科技创新、业务发展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两年来,公司沿着这个方向积极探索,在科技适老、乡村振兴、智慧医疗、无障碍AI 技术等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的危急时刻,公司上下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情、责任感与创造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向善蕴含的巨大能量,也促使我们决定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与“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一起纳入我们的核心战略。
战“疫”的过程中,原有的边界被打破,创新的空间被打开。从满世界寻找战“疫”物资,到通宵达旦开发数字战“疫”产品,公司员工团结一心,开放协作,事来即应。防疫健康码、腾讯医典、实时疫情地图等产品,及时支持数字战“疫”;腾讯会议、微信消费券、在线教育等服务,助力各行业复工复产。每一个解决方案背后,都蕴含着科技向善所激发的“向善力、创新力”,帮助腾讯突破组织边界、产品边界,打开新空间。
“科技为先、社会价值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了这样的理念加持,科技创新所面对的不再是行业与领域的限制,不再是短期数据与业绩的压力,而是推动解决社会痛点的时不我待、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星辰大海。所以,这次疫情不仅是对技术能力、数字化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一次检验。
经此一役,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技向善”的重要目标,就是创造社会价值,探索可持续的未来。以科技向善为指引,用创新的方式,高质量、可持续地创造社会价值应该成为我们未来的一种常态。为此,在2021 年4月19 日,腾讯进行了新的战略升级,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一起成为公司发展的底座,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投入,牵引所有核心业务,全面落实科技向善使命。
我们相信,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消费繁荣、助力产业升级,也将在更为广阔的社会价值创造领域大有可为。
回望中国互联网过去20 多年的发展,我们从零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数字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这当中离不开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与突破,离不开科技行业从业者的智慧与担当,更离不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移动互联网浪潮之后,我们正迎来新的科技创新暴发期,从硬件、软件到算法、材料、网络,各领域都有重要创新出现。例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正在逐渐成熟,人工智能领域也取得多个重要突破,区块链和物联网拓展了人类社会网络连接的边界,生物技术、新材料、3D 打印等技术为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提供了新可能。
把握新一轮技术创新的战略机遇期,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个人、组织和社会。这将是我们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后的又一创新方向。
新一轮科技创新,要将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造作为重要标准。以科技企业参与碳中和为例,其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从创造用户价值到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跨越,既是用户、社会对科技行业的共同期待,也是互联网科技历经多年发展后的必然选择。互联网科技嵌入社会如此深刻、如此广泛,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这要求我们超越过往经验,以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为目标,利用互联网科技助力解决社会痛点、增进社会福祉。
新一轮科技创新,要为构建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服务。此次疫情的暴发,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加敬畏自然和生命。我们对自然和外部世界的未知远大于已知,青山绿水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一套运行严密、相互均衡的系统。如果把人类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失衡看作是一个bug(程序设计上可能引发故障的小缺陷),那疫情就是大自然对修复这个bug 的一次预警。
作为科技企业,我们要更为关注企业运营对气候、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应对地球重大挑战方面,要有更大的投入积极探索,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这是人类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基础的问题之一。
面对未来,要相信科技、相信向善的力量。过去一年多的疫情应对,我们之所以能快速应对、率先恢复,离不开国家长期以来在数字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以及科技行业的长期积累和布局。科技创新提升我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在遭遇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
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前沿科技和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吸引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加盟,系统构建实验室矩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我们相信,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的社会关切,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有韧性,才能在挑战来临时有更多的应对之策。
世界变幻,步履不停。面对未来,让我们以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敬畏心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将帮助我们把公司社会价值的根基,深深扎在社会土壤之中,持续呼应国家与时代的需要,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共生、共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