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特色:
1.本书紧扣时代主题,内容丰富,是读者能快速了解5G前沿知识的通道;
2.本书图文并茂,数据详实,将5G的发展面貌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理解更透彻;
3.本书将讲述典型应用案例,包括5G的抗疫典型应用,论述有据且可靠。
|
內容簡介: |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力量。在5G时代,5G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全面助力各行各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与应用创新。
本书系统阐述了5G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全链条环节的发展现状,特别就5G赋能产业升级与应用创新展开深入探讨,围绕5G 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远程医疗、智慧教育等众多应用领域进行了特点分析与发展展望,让读者多维度地认识5G技术融合赋能带来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本书为5G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应用加速普及提供了例证参考,可作为产业界企业业务开拓和政府机构的决策依据。对于想全面了解5G的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關於作者: |
温晓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英国爱丁堡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相关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央网信办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媒体发表论文、文章数十篇。
|
目錄:
|
部分综合概述篇 001
章 5G概述 002
节 5G关键技术 002
第二节 5G关键性能指标与应用场景 015
第三节 技术演进路线 019
第二章 5G发展现状 027
节 5G产业竞争热点 027
第二节 我国5G发展规划及进展 032
第三节 其他主要国家与地区5G发展规划及进展 047
第二部分 产业升级篇 053
第三章 5G网络基础设施产业 055
节 产业链概况 055
第二节 我国5G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情况 057
第三节 产业发展难点 067
第四章 5G终端产业 070
节 产业链概况 070
第二节 我国5G终端产业发展情况 071
第三节 产业发展特点 090
第五章 5G“新基建”经济拉动效应 093
节 5G经济效益分析 094
第二节 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097
第三部分 应用创新篇 100
第六章 5G 超高清视频 102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02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03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09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12
第七章 5G 虚拟现实 114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14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15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17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20
第八章 5G 工业互联网 122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22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24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41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42
第九章 5G 智慧交通 143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43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44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49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50
第十章 5G 远程医疗 152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52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53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62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65
第十一章 5G 智慧教育 167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67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68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80
第四节 发展展望 182
第十二章 5G 其他 183
节 总体发展概况 183
第二节 创新应用 187
第三节 发展特点 198
第四部分 发展展望篇 199
第十三章 中国5G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200
节 技术发展展望 200
第二节 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展望 201
第三节 终端产业发展展望 201
第四节 场景发展展望 203
|
內容試閱:
|
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信息通信业主导了近30年间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格局变化。从历史角度看,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到2000年电信业务总量已增长至4600亿元,是1990年业务量的42倍。新世纪前十年,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国内快速普及,2010年微型计算机产量达2.5亿台,是2000年产量的37倍。2010年之后智能手机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带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已是全球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互联网业务收入超过1.2万亿元。从当前发展看,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演进,产品迭代不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我国5G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占比全球领先,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未来发展看,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从690项科技趋势中提炼的20项值得关注的新兴科技发展趋势中,大数据、网络空间、物联网等7项直接属于信息通信产业,而社交媒体使能、智慧城市等5项也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B5G/6G通信、太赫兹通信、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进入突破前夜,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颠覆性变革。
信息技术赋能已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十四五”时期是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只有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我国由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经济社会众多领域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融合渗透来添薪续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正在引发产业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的技术革新和模式变革:一方面,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界跨专业、跨领域、跨环节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与联合攻关,以集成创新为引领实现融合领域新技术的系统性突破;另一方面,通过激发数据这一核心驱动要素的潜能,从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维度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加速产业现代化进程。以5G、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电网、城市大脑、一体化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助力各行各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
信息产业正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信息技术强国围绕5G技术和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重构。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无人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重组,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快速重启复苏的关键引擎。我国当前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需求大量释放,发挥5G技术融合赋能带来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鉴于此,本书系统总结了5G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全链条环节的发展现状,特别就5G赋能产业升级与应用创新展开深入探讨,围绕5G 超高清视频、5G 虚拟现实、5G 工业互联网、5G 智慧交通、5G 远程医疗、5G 智慧教育等众多应用领域进行了特点分析与发展展望,为5G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应用加速普及提供了例证参考,可作为产业界企业业务开拓和政府机构决策参考。
本书成稿基于笔者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多年工作的成果积累以及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相关企业提供的案例素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在本书编写、审定过程中给予了大量帮助及完善修改意见,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笔者水平及时间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广大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编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