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惨败

書城自編碼: 366062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著, 陈灼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84948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NT$ 498.0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NT$ 269.0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NT$ 549.0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NT$ 381.0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325.0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NT$ 437.0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NT$ 381.0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NT$ 3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4
《 索拉里斯星 》
+

NT$ 267
《 其主之声(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
+

NT$ 244
《 未来学大会(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科学幽默和辛辣讽刺勾画人类未来) 》
+

NT$ 568
《 机器人大师:全二册 》
+

NT$ 261
《 无敌号(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 》
+

NT$ 278
《 伊甸 》
編輯推薦:
1.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对于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宇宙的静默,似乎成了一种挑衅。
2.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3.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內容簡介:
昆塔星表面覆满怪异的土丘和形似蜘蛛网的物体,但人类科学家探测到昆塔文明可能拥有先进技术,便派出“欧律狄刻号”飞船穿越漫漫宇宙,与其进行接触。面对一个陌生的异星文明,人类远征队一步步将其逼入绝境,出于无畏,抑或无知。
關於作者: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高奖章“白鹰勋章”,波兰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存在与智慧的本质,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
目錄
柏纳姆林
会议
幸存者
SETI
哈耳庇厄星系贝塔星
昆塔
捕猎
月球
一场报喜
攻击
展示实力
发作
宇宙末世论
卡通片
所多玛与蛾摩拉
昆塔人
內容試閱
致华语读者
2021年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年”
暨莱姆诞辰100周年
为什么会有莱姆这样的人呢?他是20世纪波兰杰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说是杰出的科幻小说家。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以及他戏剧般的人生,共同铸就了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残酷地摧折了他的青春。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他,被迫隐姓埋名,改变身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后,当发现家里已无以为继的时候,他正式踏上了写作的道路。在战后的1946年至1949年间,莱姆发表了他人生中的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曾在雅盖隆大学学习医学。尽管没有完成学业,但在与教授和同学的对话中,莱姆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在他今后的作品当中: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究竟在哪里?
莱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做的各种预测和直觉判断已成为当代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的作品发人深省的并非物质与技术层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人的创造力能够达到何种地步?机器权限的边界在哪里?在一个机器和人类共同存在的世界里,道德的标杆将会是怎样?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今文明技术发展的同时要去寻找的答案。
莱姆怀着好奇和从容之心看待未来。作为一名卓越的未来学家,他能够猜想到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人类的是什么。这也是他的作品值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许多作品尽管写作于几十年前,但在今时今日依然能凸显出它们的时代前瞻性。
赛熙军
(Wojciech Zaj?czkowski)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2021年3月9日于北京

他迅速将保护手套举起,在头盔中将脖子尽可能仰高,好利用这个机会来一睹迪格拉的全貌。
它的表面上了一层防腐蚀黑色瓷釉,犹如双腿矗立的战舰,在他头顶闪亮发光。它似乎摆好姿势,在相机闪光下定格:钢化胸甲板,臀部的圆形底盘,大腿的横梁和驱动轴,膝关节处的防护物,胫部的肋状骨架,都一尘不染、闪耀如新——很显然,巨像从未正式投入运行。帕韦斯既感到兴奋,又十分忐忑,他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光柱很快转到了别的地方。他走到迪格拉背后,随着与它的脚越来越近,他愈发察觉其比例的夸张,并不像钢铁人脚——到了脚底陷入尘土的地方,已经完全没有人脚模样。帕韦斯如同站在纹丝不动的码头起重机正下方。装甲脚跟可能是液压机支撑;脚踝处的螺丝钉犹如螺旋桨;膝盖在腿的半截处隆起,在约莫两层楼高的位置,形状近似压路机的滚筒。巨像的双手甚至比挖土机的铲斗更大,停滞空中,凝神不动。
戈斯不见踪影,飞行员不打算再等。他看到脚后跟处突出的台阶和扶手杆,开始往上走。脚踝处环绕着一个小平台,从那里开始,在小腿的桁架内升起一架竖立的梯子。对新手来说,爬这些横档并不难。梯子向上,通往右侧大腿上方的舱口——位置有些古怪,正因如此,让人联想到别的东西,难怪那些建造工人为此说了无数荤段子。批步行机设计师们当然没有理会这类低俗玩笑,但后来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据说,有些操作员在听说怎么进入这玩意之后,甚至开始拒绝驾驶这些巨人。
舱门打开的同时,激活了一圈小灯环。他沿着旋梯上到驾驶舱。驾驶舱犹如巨大的玻璃桶,又像一截管道,贯穿迪格拉的胸部——不是在正中,而是在左侧,仿佛是当初设计人员有意为之,要将驾驶员放在心脏位置,如果巨像是活物的话。
舱内已经亮了,他环视四周,看到控制系统十分熟悉,不禁松了口气。他打开暖气,摘掉头盔,脱下太空服,身上只留贴身衬衣和运动衫。要驾驶这个巨人,等一下得全部脱光。驾驶舱中很快便充溢暖气。他透过凸起的前面板凝望远方:正是破晓时分,天空阴沉,泰坦风暴酝酿如常;天很昏暗,他隐隐地看到离着陆场很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碎石区。他所在的位置有八层楼高,向窗外望去,视角就像从写字楼的落地窗向外看;即便是高高的蘑菇状控制塔,也在视野的下方。除了那些地平线上耸立着的山峰,只有不远处赫利俄斯的船首比他更高。透过弯曲的玻璃墙,能瞄到埋在暗色之中的黑色驱动轴;那纯然的机械缓慢而稳定地叹息着,若大梦初醒。驾驶舱内没有控制台,没有方向盘,没有屏幕,空空如也,只有一件皱巴巴的衣服撂在地板上——像是闪着金属光泽的皮肤,以及两块固定在前玻璃上的黑色方块马赛克。方块如同幼童玩耍的积木,拼成小手小脚的剪影:左手在左边的马赛克上,右手在右边的马赛克上。巨像行走正常、功能完好时,每个小方块都亮着平和的柳绿色;有麻烦时,如果问题很小,就会变为棕色,如果情况紧急,就会变成紫色。
黑色马赛克方块的各个区域,对应着整台机器的各个部分。舱内气温升高,年轻人脱掉剩下的衣服,将运动衫丢在角落,开始穿操作服。这种操作服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弯曲性能极好,穿上后紧贴光着的双脚、大腿、腹部和肩膀。从脖子往下,都裹在这层电子蛇皮里,身体闪耀。他双手放松,将一根根手指缓缓地挤入手套,然后把拉链拉到胸口。与此同时,黑色马赛克迸出变幻的彩光。他定睛看了眼,已胸有成竹——这套系统与在南极操作的常规冰上步行机并无二致——当然,迪格拉的块头和质量要大得多。天花板上有根带子,类似降落伞背带,他伸手抓住,背好,然后在胸前扣紧搭扣。接着,极具弹性的背带将他轻轻地拎了起来。这样一来,他的双臂被撑住,如同穿着结实的束腹,整个人悬浮起来,双腿可以自由移动。他试了试手臂,同样能自由活动,便伸手去够脖子上方的主开关,摸到控制杆后一推到底。方块上的闪光变得愈发强烈;同时,他听到脚底深处传来机器四肢引擎的启动声——它们空挡空转,发出像是轻声吸气的噪声,因为地球造船厂包装的旋转轴承连杆上,往往涂满了过量的防腐蚀润滑油。
他往下看,小心翼翼、试探性地迈出一小步,避开储藏屋墙壁。成千上万个电极,以柔性螺旋的形式缝在操作服内里。这些电极紧贴皮肤,收集神经和肌肉的每一个微小脉动,立即传输给哥利亚。正如人体内的骨骼和关节,机器内部也有相对应的大型密闭金属关节。对应弯曲和伸直四肢的每组肌肉,则有类似炮管的汽缸——内部是泵油推动的活塞运动。不过操作员并不用时刻考虑,甚至也不用理解背后的原理,只要像正常走路时那样移动,或弯腰、伸胳膊,像正常捡东西时那样操作。只有两处明显区别:首先是尺寸,普通人迈一步,相当于机器跨12米大步——无论操作员如何迈步,机器的跨步距离都是固定的。凭借无与伦比的中继技术,只要操作员愿意炫技,甚至能操作机器,用钢钳巨手从桌上端起一杯满满的烈酒,将其稳稳地放到12层楼高的平面——既不会洒出一滴酒,也不会捏碎水晶脚柄。当然,巨像不是用来举酒杯或扔石子的,而是用来举起数吨重钢管、横梁和岩石。巨像是几乎永不疲倦的机械力量和人类灵敏反应的强力结合,只要赋予合适的工具,它摇身一变,就成了钻机、推土机、起重机。
步行机巨人的概念源于外骨骼技术,该技术希望以外部装备加强人体能力,早在20世纪就出现过许多原型机。由于地球上并无能够立即进行大规模应用的场景,该技术逐渐遇冷,进而萎缩。直到后来,太阳系大开发才让其得到重生的机会。行星步行机得以批量开发,因为各个星球的环境和具体任务不同,机器的设计方案也随之调整。虽然不同星球的机器质量各异,但无论在哪儿,它们的惯性质量一致,这也就导致了它和人类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不管是结构材料的强度还是引擎马力,都有极限,该极限由机器的惯性质量决定,与引力质量无关。操作员不能让步行机说动便立刻动起来,正如远洋客轮没法说停就停,起重机的吊臂也不能像螺旋桨那样旋转。如果硬要蛮干,就会折断迪格拉四肢的大梁。为了避免这类人为的自毁式机动,工程师们在每个分支驱动单元中都安装了保险隔断器。虽然如此,如果身处险境,操作员仍然能够操控任何一项或全部中和装置。比如遇到塌方事故,完全可以牺牲机器来救自己的命。如果连这样也没法逃出去,那还有后一招,就是躲进终极避难所:玻璃机。
步行机的外层护甲和驾驶舱内的保护屏将操作员重重保护起来。舱内操作员的头顶有个钟形开口:玻璃机入口。该装置能在瞬间将人冷冻起来。但是,同时期的医学水准还没法唤醒冷冻人的生命。遇险遭难的受害者躺在液氮缸中,保存和维持原状,静候未来世纪医疗复生技术的进化。
这么一来,复生的可能完全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承诺之上。对很多人而言,这种把责任推卸给无法确定的未来的做法,实是可怕的失职。不过,这种终极方案在医学史上也并非毫无先例。例把猩猩心脏移植给濒危患者的手术,也曾激起过公众的愤慨和恐慌。话说回来,对操作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他们对玻璃机装置鲜有信心。凡是充满进取心的人类事业,无不暗藏死亡威胁,新的专业工种并不例外。因此,安格斯?帕韦斯在泰坦地表上迈着沉重的步伐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根本没有想过头顶上的黑杆,也没有看过一眼那个像气泡一样、里头闪着红宝石光芒的按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