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编辑: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资治通鉴>》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资治通鉴>》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
內容簡介: |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
關於作者: |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行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并从事专业写作,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
|
目錄:
|
目录
册:1.三家分晋2.士为知己者死3.魏文侯约不可失4.吴起死后复仇5.商鞅立木为信6.孙膑围魏救赵
7.庞涓命丧马陵道8.苏秦六国封相9.张仪戏楚破合纵10.千金买马头1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2.鸡鸣狗盗13.“怪兽来了!”14.完璧归赵15.范雎远交近攻16.狭路相逢在阏与17.长平之战18.毛遂自荐19.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二册:1.吕不韦奇货可居2.猛虎在侧,谁敢安睡3.春申君当断不断4.这个“仲父”不好当5.李斯妒杀韩非6.李牧死,赵国亡7.荆轲刺秦王8.秦始皇一统中原9.千秋功过10.沙丘密谋11.丞相输给了宦官12.揭竿而起13.巨鹿之战14.血溅望夷宫
第三册:1.刘邦先入关中2.约法三章3.鸿门宴4.项羽分封十八王5.萧何月下追韩信6.还定三秦7.西楚霸王的闪电战8.韩信背水一战9.项羽把亚父气走了10.四面楚歌11.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12.成败一萧何13.白登之围14.硬汉贯高15.争储风波
第四册:1.荡平诸吕2.刘恒白捡了一个皇位3.仁心治国4.执法先锋张释之5.刘长荒唐造反6.冯唐不老,亚夫当年7.七国之乱8.一句戏言害苦梁王9.细柳将军“地下造反”10.一场窝囊的伏击战11.窦婴非死不可
12.汲黯怒怼汉武帝13.“秀才”造反,三年不成14.大汉帝国双璧15.李广难封
第五册1. 李陵从此去2. 巫蛊之祸3. 明察秋毫的小皇帝4. 苏武北海牧羊5. 刘贺过了一把皇帝瘾6. 从牢狱里走出的天子7. 一味中药引发灭族8. 糊涂元帝害死老师9. 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10. 成帝被舅舅架空了11. “红颜祸水”赵氏姐妹12. 不爱江山爱董贤13. 好评如潮的王莽14. 假皇帝变成真皇帝
第六册1.绿林、赤眉起义2.昆阳大战3.刘秀笑到了后4.东汉开国人5.疾风知劲草6.借寇恂7.来歙遇刺8.大树将军9.“哪来的神仙这么快?”10.马革裹尸11.辽东守护神12.中兴之路13.班超之后,再无班超
14.十三将士归玉门15.邓训抚羌
第七册1.少年天子扳倒权臣2. 虞诩增灶退敌3. 马贤西征4. “四知”先生5.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6. “跋扈将军”的不归路7. 扫天下的大丈夫8. 外戚跟宦官火拼了9. 范滂绝命10. 灵帝卖官11. 黄巾起义12. 十常侍之乱13. 董卓进京14. 关东联军伐董卓15.义子杀了义父16. 西凉兵变
第八册1. 献帝流亡2. 挟天子以令诸侯3. 袁绍统一河北4. 小霸王占据江东5. 吕布命丧白门楼6. 青梅煮酒论英雄7. 仇人相见分外亲8. 官渡之战9. 一战踏破乌桓10. 诸葛亮来了11. 周瑜火烧赤壁12. 马超中了离间计13. 刘备入蜀14. 关羽败走麦城
第九册1. 曹丕演戏赢天下2. 陆逊火烧连营3. 白帝城托孤4. 曹丕临江观兵5. 马稷失街亭6. 周鲂断发赚曹休7.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8. 南谷口火拼9. 牛人吵架10. 司马懿的之战11. 馅饼砸中了曹爽12. 司马懿装病夺权13. 一个有血性的傀儡皇帝14. 诸葛家族的“狗”15. 丁奉定计斩孙綝16. 乐不思蜀
第十册1. 三国归晋 2. 羊陆之交3. 贾南风一箭三雕4. 奇葩太子5. 貂不足,狗尾续6. 周处赴死7. 流民队伍出皇帝8. 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9. 司马家又打起来了10. 张方抢走傻皇帝11. 中原沦陷12. 王衍清谈误国13.石勒扮猪吃虎14. 衣冠南渡15.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16. 慕容氏崛起17.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18. 苏峻其实不想反19. 从奴隶到大赵天王20. 虎毒也食子21. 咄咄怪事
第十一册1. 诛暴君苻坚登基2. 大才大量慕容恪3. 慕容垂亡命天涯4. 王猛很猛5. 桓温“遗臭万年”6. 淝水之战7. 慕容垂复兴燕室8. 参合陂的哭声9. 拓跋珪兵围柴壁10. 司马道子弃车保帅11. 海盗孙恩12. 刘牢之一人三反13. 桓玄坐塌了龙椅14. 寄奴万里灭南燕15. 同盟反目16. 刘裕收复长安
第十二册1. 刘裕受禅建宋2. 统万城被攻陷了3. 刘义隆自毁长城4. 三让笔头公5. 兄弟相煎6. 臧质送来一坛尿7. 疯狂的宦官8. 刘劭弑父夺皇位9. 广陵城燃起三把火10. 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11. 十八岁做太上皇12. 烧信安人心13. 萧将军的肚皮箭靶14. “愿我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15. 萧子响莽撞丢性命
第十三册1. 这个太后不简单2. 孝文帝妙计迁都3. “戏精”皇帝萧昭业4. 拓跋宏移风易俗5. 要财不要国6. 北魏给了梁武帝一个下马威7. “韦虎”救钟离8. 穷小子高欢发家9. 尔朱荣初露峥嵘10. 河阴惨案11. 千兵万马避白袍12. 孝庄帝秒变刺客13. 高欢起兵14. 北魏东西分裂
第十四册1. 宇文泰渭曲种柳2. “差一点儿杀了宇文黑獭!”3. 高欢不幸遇上韦孝宽4. 师徒过招5. 梁武帝养虎为患6. 老皇帝被活活饿死7. 高洋建北齐8. 宇宙大将军完蛋了9. 梁元帝烧了十四万卷书10. 陈霸先以姓氏为国号11. 宇文护连杀三帝12. 王琳兵败降北齐13. “皇位给你,别杀我儿子!”14. 宇文邕忍了十二年15. 一首童谣害忠良16. 周齐决战
第十五册1. 宇文家族后一搏2. 陈叔宝命不该死 3. 天下归隋4. 离家出走的皇帝5. 废太子爬树喊冤
“独孤误我!”7. 杨谅并州发难 8. 大隋四征高丽 9. 反隋枪 10. 瓦岗寨换了新主人11. 李渊误中美人计12. 晋阳起兵 13. 李密摆下鸿门宴 14. 天子的死法
第十六册1. 李密降唐反唐2.“万人敌”不敌一人3.一战灭两国4. 玄武门之变5. 贞观之治6. 魏徵是一面镜子7. 模范皇后8. 跛脚太子造反9. 李治不争而争10. 大唐天子吊打东夷少年11. 从此宫中不养猫12. 扳倒了皇帝的亲舅舅13. 皇权之下无母子14. 李敬业一败涂地 15. 请君入瓮
第十七册1. 国老狄仁杰2. “疯和尚”火烧明堂3. 把天下还给李家4. 三思杀五王5. 韦后想当武则天6. 姑侄斗法7. 救时宰相8. 文坛宗师斗不过“白字先生”9.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0. 终结盛唐的大胖子11. 贵妃不得不死12. 浴血睢阳城13. 安史内讧14. 软禁太上皇15. “我们还有郭元帅!”
第十八册1. 贪污胡椒的宰相2. “颜骨”铮铮3. 一顿饭引发的哗变4. “朕得劝他贪一点儿”5. 哑巴天子与短命革新6. 真宰相李绛 7. 李愬雪夜袭蔡州 8. 这场暗杀太嚣张9. 摆不平的河朔三镇 10. 染匠的宫廷大冒险 11. 江湖郎中神奇上位 12. 天降祥瑞,血洗长安 13. “万古良相”平昭义 14. 唐武宗灭佛15. “牛”方唱罢“李”登场
第十九册1. 从“大傻子”到“小太宗”2. 生见佛骨死无恨 3. 私盐贩子闹革命4. 沙佗人来了!5. 击球赌三川6. 僖宗一生都在逃7. 假父子动真刀 8. 矛头齐指“独眼龙”9. “门生天子”废元老 10. 替罪羊杜让能 11. 自古猛将多悲剧 12. 清口生死战 13. 赔了亲王又折兵14. 天子被关“小黑屋”15. 两个无赖抢江山 16. 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
第二十册1. 生子当如李亚子 2. 梁晋柏乡争霸 3. 没有底线的土皇帝 4. 朱全忠的“猪狗”儿子5. 后梁断了脊梁 6. 后一场豪赌 7. “李天下”不能理天下8. 目不识丁的乱世明君9. 石敬瑭认了个契丹爹10. 一朝得志还姓李11. 宁称孙子不称臣12. 刘知远重振中原13. 郭威黄旗加身14. 高平大捷15. 三十年太平宏愿16. 柴荣三征南唐
出版前言
为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到少年儿童群体中,我们倾力打造“少年读史”系列图书,先推出的便是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虽已经司马光之手,“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但仍“网罗宏大,体大精思”,令人望而生畏。为了让孩子们读懂并喜欢上它,我们精心制作了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儿读者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此外,这套书还针对重要的历史地名(官职),做了相应的注释,让少儿读者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第9册第9篇《牛人吵架》
张昭可不是一般人。孙策当年把他比作“管仲”, 指定他为托孤重臣,还给孙权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嘱。一开始,年轻的孙权对张昭是相当敬重的,事事都要向他讨主意。张昭也不负所托,尽心尽力辅佐孙权,短时间内帮助他稳定了东吴的局面。可是,相处的时间一长,两人就有了矛盾。张昭身份高,资历深,性子耿直,说话不留半点儿情面,常常让孙权下不了台。
有一次,孙权和大臣们在武昌钓台上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让人把冷水洒在大臣身上,好让他们清醒后继续喝,还说:“今天大家痛快喝,不醉倒在钓台上,我们就不停杯!”张昭板着脸,一言不发地出去,气鼓鼓地坐在车子里。
孙权派人将张昭叫回来,对他说:“哎呀,大家在一起喝酒图个高兴嘛,您为什么这么生气?”
张昭回答说:“以前商纣王设下酒池肉林宴请大臣,没日没夜地吃喝,当时也觉得很快乐,没想过有什么不好。”孙权顿时觉得很扫兴,于是下令撤掉酒宴。
以后,张昭总是端着“帝师”的架子,严格要求孙权,说话总是声色俱厉,经常把孙权呛得说不出话了。渐渐地,孙权见了张昭就怕,以致宦官都不敢放他进宫。
孙权称帝那天,在大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张昭也举起笏板,想要歌功颂德。可没等他开口,孙权就冷嘲热讽地说:“如果当初朕听了张公您的话,现在恐怕已经出去要饭喽!”
当年赤壁之战时,张昭曾经极力鼓动孙权向曹操投降,在周瑜等人的极力反对下,孙权才下定决心与曹操抗争到底,并终获得大胜。
所以,七十多岁的张昭听了孙权这番话,十分羞愧,伏在地上,汗流浃背。
这当然只是孙权的玩笑话,他做了皇帝,心情好得很,不会真的跟张昭计较。不过,等到吴国要设丞相时,孙权的计较劲儿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职位非张昭莫属,孙权却任用了孙劭。
有人问孙权原因。孙权说:“现在正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张公年纪这么大了,我怕丞相这个职位对他而言不是优待呀。”
不久,孙劭去世,大臣们又推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却又选了顾雍,还对大家说:“不是我不敬重子布呀。他这个人性格太刚烈,不够圆融,提的建议如果得不到批准,就怨天怨地,这样对他没好处。”张昭一气之下,以年老多病为由辞职回家了。
没过几天,孙权就后悔了。原来,蜀国的使节来到吴国,把蜀国夸得天花乱坠,吴国的文武众臣面面相觑,没有一人能接话。孙权就叹息说:“如果张公在这里就好了,他不折不服,只要往那儿一站,蜀国使者就会收敛气焰,怎么可能再这么自夸呢?”
第二天,孙权就派使者去慰问张昭,请他出来见面。起初,双方客客气气,张昭离开席位请罪,孙权干脆直接跪下,阻止了他。哪知,张昭大大咧咧地坐下后,仰起头说:“以前太后、桓王没有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想竭尽所能报答厚恩,可是我见识肤浅,常常违背陛下您的旨意。那是因为我心里想的全是如何为国尽忠!如果要我学
着说那些巴结奉承的话,我是万万做不到的。”孙权很尴尬,只得连连道歉。
自张昭回来上朝后,孙权与张昭都很克制,所以两人之间倒也相安无事。不料,很快又发生了一件事, 两人闹得更加不可开交。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度趁着中原大乱,悄悄地壮大势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辽东王。曹操平定北方后,又忙着南下对付孙权与刘备,就默许公孙家族占据了辽东。到了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当辽东太守时,更是开疆拓土,一度达到了鼎盛。公孙康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公孙晃与公孙渊年纪还小,众人便拥立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当了辽东太守。可是,公孙恭后来得了病,
没办法治理辽东。公元228 年,长大成人的公孙渊逼迫公孙恭退位,将他囚禁起来,自立为辽东太守,并上书向魏明帝曹睿报告事情的经过。当时,明帝刚即位不久,考虑到要面对的矛盾比较多,就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
哪知公孙渊怀有二心,得到魏国的封赏后又多次与吴国联系。明帝察觉到公孙渊的图谋,就命汝南太守田豫督领青州各路大军从海道、幽州刺史王雄从陆路同时进军,讨伐公孙渊,结果都徒劳无功,只得罢兵。
公孙渊见魏军撤军,就派使者向吴国称臣,还殷情地献上貂皮、良马等贡品。孙权见公孙渊主动投怀送抱,喜不自禁,为此大赦天下,并派大臣张弥、许晏等人率领一万人马,携带无数金银财宝,乘船渡海前往辽东赏赐公孙渊,还封他为燕王。
满朝文武一听对公孙渊礼遇这么隆重,都表示反对,老臣顾雍等人劝道:“公孙渊这种人反复无常,陛下不可轻信。我们即使要赏赐他,也不必给予这么高的规格,派官兵护送他们的使者回去就够了。”孙权不听。顾雍等人无奈,只得看向张昭,希望他出来说句话。
张昭不客气地说:“陛下,公孙渊背叛魏国,害怕讨伐,所以才向我们求援,这并不是出自他的真心。如果将来公孙渊又改变主意,打算向魏国表明忠心,那我们这次派出的两位使节就不能平安返回了。您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
孙权听了这番刺耳的话,沉下脸来反驳张昭,张昭越发固执己见,两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在大殿上吵开了。孙权忍无可忍,按着腰间的佩剑,怒气冲冲地说:“吴国的士人进了宫就参拜我,出了宫则参拜您。我对您已经够敬重的了,但是您屡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我。这次您千万不要逼我!否则我担心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众大臣见孙权发怒,都心惊胆战地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张昭却毫不退让,针锋相对地说:“每次开口之前,我都知道陛下不会采纳我的建议,但每次都竭尽全力地劝谏,实在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时,把我叫到她的床前,留下遗诏,吩咐我辅佐陛下的缘故。” 说完,老泪纵横。
孙权听了,伤感不已,“哐当”一声将宝剑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哭泣。哭完了,孙权还是按原计划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张昭又愤愤不平,声称有病,不再上朝。
孙权火冒三丈,索性派人去把张家的门从外面封死,说:“你既然不上朝,就不要出来了!”
张昭不甘示弱,干脆用土从里面将门封死,气哼哼地说:“我就老死家中好了。”
事实证明,张昭是对的。三个月后,吴国的使者到达辽东。公孙渊本来只是试探试探孙权的反应,没想到孙权这么看重自己,还大张旗鼓地派人前来。
“魏国那边肯定会知道,如果他们打过来,吴国距离那么远,哪能出兵救我呢?”公孙渊权衡一番后,杀了张弥、许晏,还把一万吴国士兵收编进自己的军队,金银珠宝自然也进了他的腰包。末了,他还把张弥、许晏的人头送到魏国表明忠心。
魏明帝收到公孙渊的“礼物”,暗暗冷笑:“公孙渊啊公孙渊,算你识相!”为了稳住公孙渊,魏明帝封他为大司马。
孙权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斗,气得在大殿上咆哮:“我今年六十了,什么事情没经历过,现在竟然被公孙渊这种鼠辈戏弄,我不亲手砍掉他的脑袋扔进大海里喂鱼,我就没脸做这个皇帝了!”说完,就要点兵攻打公孙渊。
陆逊等大臣赶紧劝阻,孙权自己冷静下来后,也知道如果真的贸然出兵,路途遥远,粮草补给跟不上,还必须经过魏国的地盘,要是魏国趁机在背后来一刀,吴国哪受得了?他也就不再提发兵攻打辽东的事了。
孙权想到当初直言相谏的张昭,非常愧疚,多次派人去慰问,向他道歉,张昭始终不理睬。孙权没办法,亲自来到张昭家门口,呼唤道:“爱卿啊,朕看您来了!”
张昭闷声闷气地回答道:“我生着重病呢,不方便见客!”孙权苦笑了一下,继续轻声呼唤张昭,张昭干脆不吭声。
孙权心头一股无名火直往上涌,大声说:“朕都给你认错了!你还想怎么着!”他越想越气,下令用火烧张昭家的门,打算吓唬吓唬他。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张府上下惊慌失措,张昭却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心想:“烧死拉倒,就不出去!”
孙权怕出事,只好让人扑灭了火,自己站在张家门前静静地等候。张昭的几个儿子实在看不过眼,便一起扶张昭起床,出来见孙权。孙权拉着张昭,请他坐上自己的车驾,将他带回宫,一路上又不断责备自己。张昭不得已,这才恢复了上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