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处,多半在子学的渊薮中。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经”是树根,“史”是树干,文学是五彩缤纷飘荡着芳香的花朵,而“子”则是沉沉的累累果实。果实才是这棵文化之树的终成果。也正是这累累果实养育和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范,也正是这果实的种子使中华文化得以繁衍、广播。作为子学史的疏理,前人言之精者莫过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书之子部序。故笔者以此三目序为纲,在讲义的基础上撰就了这部《子学略说》。这实际上是一部简略的中国学术史,望能使学者在短的时间内把握中国学术史的脉络。
|
關於作者: |
刘毓庆,1954年生,山西省洪洞县人。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社会兼职有:奠中书院院长、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史研究。著有《古朴的文学》《朦胧的文学》《泽畔悲吟》《雅颂新考》《从经学到文学》《从文学到经学》《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历代诗经著述考》《诗义稽考》《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等著作三十多部。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
目錄:
|
绪 论
1.“子”学概念的生成及其内涵的发展
2. 诸子的产生及其思想之源
3. 诸子的性质及学派归纳
4. 子部确立之意义及其分类
一、儒学略说
1. 儒家的起源及其学说
2. 儒家的本职及其在秦汉的发展
3. 宋以降儒学的新变
二、兵家略说
1. 兵学之源及其由贵正向贵奇的转变
2. 兵书的内容分类
3. 兵学著作的净化
三、法家略说
1. 法家起源及与道、名的纠葛
2. 法的功用与法家的成败
3. 从法家到法官
四、农家略说
1. 农本观念与农家的产生
2. 农家的学说及其著述
3. 农学著作的清理与净化
五、医家略说
1. 中医的性质及其实践与理论
2.《汉志》的医学分类
3. 中医的发展及其流派与分科
六、天文算法略说
1.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2. 中国古代的历法
3. 西学东渐后天文算法的巨变
七、术数略说
1. 数术与五行
2. 数术之学历史地位的变迁
3. 数术之学的分类
八、艺术略说
1. 书画
2. 古琴
3. 篆刻
4. 杂技
九、谱录略说
1. 器物之属
2. 食谱之属
3. 草木鸟兽虫鱼之属
十、杂家略说
1. 名家之两派
2. 墨家之源与平民精神
3. 从“行人”到“纵横家”
4. 阴阳家的沦落
5. 其他
十一、类书略说
1. 类书的归属问题
2. 类书的功用与意义
3. 类书的发展及其走向
十二、小说略说
1. 小说的民间性与政治性
2. 周汉小说的原始形态
3. 古小说的净化与分类
十三、释家略说
1. 释家的创始及其要义
2.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3. 佛教的宗派、宗师及其著作
十四、道家略说
1. 道家与史官
2. 道家思想及其要义
3. 从道家到道教
后记
|
內容試閱:
|
算来研读诸子已有四十余年。开始作为文学研读,主要是为了给本科生开设先秦文学课。接着是作为史料研读,主要是为了写文章捞“工分”。再后来研读诸子思想,是为了给学生开选修课。而现在则作为学术史的板块来思考。作文学读,关注的是诸子的精思妙语;作史料读,关注的是上古史的残片;作思想读,关注的是诸子的治世思想及生存智慧;而作为学术史的板块,则关注的是中国学术的整体格局。
当下关于诸子研究的著作委实很多,一般都集中在先秦诸子上,在“孔老墨庄孟荀韩”七子的基础上扩充而已,时或下及两汉,两汉以下所谓子者不足道也。原初我就是这样的思路。当把视野放到四部分类中的子部时,思考的格局才发生了变化。认为要从根本上理解并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舍子学则无他由。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处,多半在子学的渊薮中。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经”是树根,“史”是树干,文学是五彩缤纷飘荡着芳香的花朵,而“子”则是沉沉的累累果实。果实才是这棵文化之树的终成果。也正是这累累果实养育和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范,也正是这果实的种子使中华文化得以繁衍、传播。这果实,你可以不去研究它,但不能不知道它,认识它。介于此种思考,我给研究生开设了“子学略说”课。作为子学史的梳理,前人言之精者莫过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书之子部序。故笔者以此三目序为纲,在讲义的基础上撰就了这部《子学略说》。这实际上是一部简略的中国学术史,望能使学者在短的时间内把握中国学术史的脉络。并期方家正之。
刘毓庆2019 年8 月1 日于椿楸园
在诸子中,影响的是儒家。历代图书目录著作,都把儒家放到了子部的首位。“儒”的名字,在百家也出现的早。人或以为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孔前无儒。但20 世纪的研究否定了这种认识。根据徐中舒先生的研究,商朝就出现了儒。甲骨文中有“儒”字,“其中有作为普通儒家之儒,有作为人名的子儒,说明儒这种职业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他们的职业是为人相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等。章太炎先生有《原儒》一文,言“儒有三科”,一是“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这就是《说文》所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也即俞樾所说的“凡有一术可称,皆名之曰儒”。二是“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即郑玄所说的“乡里教以道艺者”。三是“私名为儒”,这就是《汉志》所说的“儒家者流”。这“达名”“类名”自然与孔之后的“儒”有别,而是早先就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