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系统阐述了亚太经济-体化,并提出中国推动亚太经济-体化的路径,弥补了市面上相关书籍不足状况;本书为国际经贸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案头参考资料,为有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了政策制定参考依据;本书语言简练,配以大图表,论述有理有据,通俗易懂。本书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成果历经作者两年多时间,几易其稿,经过专家们的指导审阅,终形成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政治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高教研究》《国际经济合作》《企业经济》《理论学刊》《求实》《当代世界》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译著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部委项目、北京市项目多项。
|
目錄:
|
章导论
节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简要评述
第三节研究思路、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结构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主要创新点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节有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一、亚太地区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亚太经济一体化
第二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概述
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相互依赖程度与日俱增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向前推进,多个力量中心形成
三、全球治理体系合法性和代表性不足,亟须改革
四、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一、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汲取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精华
三、继承新中国外交理念
第三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和发展阶段
二、日臻丰富成熟阶段
三、全面落实阶段
第四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政治层面
二、安全层面
三、经济层面
四、文化层面
五、生态层面
第五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二、努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四、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第三章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
节亚太经济一体化产生背景
一、世界市场和亚太区域市场日益开放
二、亚太区域内贸易联系不断加强
三、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四、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五、美苏争霸趋于缓和
第二节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
一、APEC主导阶段
二、东盟主导阶段
三、TPP/CPTPP与RCEP并存,同时酝酿推动FTAAP〖ST
第三节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特征
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二、合作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
三、不同FTA成员交叉重叠
四、各FTA所覆盖议题参差不齐
第四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亚太经济一体化
节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ST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
第二节“一带一路”: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ST
一、“一带一路”助推亚太经济一体化
二、亚太经济一体化助推亚太命运共同体
三、亚太命运共同体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五章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参与方的战略博弈
节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参与方的战略选择
一、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二、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三、韩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四、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五、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六、澳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七、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八、亚太经济一体化主要参与方战略博弈
第六章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亚太经济一体化推进路径
节亚太经济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一、亚太地区情况复杂多样
二、参与方之间的权力博弈复杂激烈
三、亚太地区FTA网络错综复杂
四、逆全球化现象升温,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增强
五、APEC发展前景堪忧
六、贸易合作和环境合作尚未一体化
第二节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亚太经济一体化推进路径
一、政治层面: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扫除政治障碍〖ST
二、安全层面: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构建有利安全环境〖ST
三、经济层面: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四、文化层面:推动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
五、生态层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