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从用户视角,重新发现、定义和创造一个新的平行互联网。
|
內容簡介: |
本书描述了从用户视角重新发现、定义和创造的一种新的平行网络形态,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旨在创建以用户为主体实现各方自治交互的平行网络,即“用户互联网”。
确定性的提出直面互联网的根本问题--主体是谁。答案是用户,并围绕用户为主体重新对互联网进行了发现和定义。创造用户属性连接和用户属性产品,使得用户拥有全网性的小单元网络个体独立行为和多方协作行为的自治决策能力。
确定性的提出如何解决各网络主体,尤其是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问题。相较于区块链直接去掉平台中心的方案,用户互联网提出了各方自治交互的方案。简言之让一切各方主体所属的信息、功能服务、连接介质、资产、身份等跟随各方本身流通,验证凭证也跟随各方流通,不受制于其他方,从而使得各方具备网络行为和资产的自治自控能力。
确定性的提出如何解决垂直网络连接的问题,唯有创造平行网络和平行产品。简言之要创造基于信息自有特征(连接介质)的性质,在全网范围内平行处理信息(连接与匹配)的互联网络。
|
關於作者: |
李杰
用户互联网发起人
用户互联网概念提出者和首席全景构造师
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多年大数据和区块链相关工作,历经腾讯区块链、网易区块链和互联网银行等公司团队,从事开放平台建设和金融创新业务。曾在腾讯科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等平台发表科技文章。基于多年思考和探索,提出了用户互联网这一新的网络形态,并致力于探索和输出各个领域的平行产品解决方案。
|
目錄:
|
绪论 001
章 互联网往哪里走
节 互联网发展阶段 015
第二节 中心平台 017
第三节 垂直网络 020
第四节 互联网从业者 022
第五节 网络环境 023
第六节 网络主体的关系 025
第七节 不可持续发展 029
第八节 垂直业务瓶颈与全网性问题解决 030
第九节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 032
第二章 用户互联网介绍
节 为什么是用户互联网 037
第二节 用户互联网的定义、宗旨、特点 045
第三节 用户互联网的三大特征 046
第四节 用户互联网目标和实现方法 049
第五节 用户互联网发展阶段 051
第六节 三种网络形态的对比 053
第七节 用户互联网新概念 059
第三章 用户为主体
节 平台互联网与用户互联网 065
第二节 用户属性特征 066
第三节 用户属性连接 067
第四节 用户属性产品 068
第四章 各方自治
节 网络主体及关系 073
第二节 网络行为的自治 075
第三节 相对自治 077
第四节 交互自治 080
第五节 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 081
第六节 平台的影响力治理 083
第五章 平行网络
节 平行网络的定义和特征 089
第二节 平行连接与交互方式 091
第三节 注意力入口与平行入口 093
第四节 平行网络的现状与发展阶段 095
第五节 平行力量 096
第六章 平行产品
节 平行产品的定义和需求 101
第二节 垂直产品与平行产品 102
第三节 平行产品的革命性意义 105
第七章 应用领域
节 用户钱包 111
第二节 自由通讯 113
第三节 线条工具 123
第四节 净化工具 125
第五节 内容自动创造 127
第六节 公共服务 130
第八章 一统化重构
节 用户属性的连接介质 135
第二节 需求的处理方式 139
第三节 重新定义网络产品 141
第四节 标签的定义和使用 143
第五节 .信息获取决策 145
第六节 效率导向的身份化处理 147
第七节 网络产品的位置选择 149
第八节 信息的位置和触达方式 152
第九节 信息的交互和表现形式 155
第十节 单方网络主体的行为方式 158
第十一节 多方网络主体的协作方式 160
第十二节 商业模式 162
第九章 基础服务
节 线上身份认证 167
第二节 线上验证 169
第三节 用户所属特征的关联与确权 171
第四节 注册方式 172
第五节 账户自治 174
第六节 存证 178
第七节 数据存储与保护 182
第八节 数字作品的创造 185
第九节 信息管理 188
第十节 真实性问题 192
第十一节 信任建设 194
第十二节 隐私保护 199
第十三节 维权中心 204
第十章 用户互联网思维
节 全局领袖思维 209
第二节 平行一统思维 210
第三节 直接连接思维 211
第四节 微粒思维 211
第五节 需求思维 213
第六节 产品思维 214
第七节 竞争思维 218
第十一章 科技本善
节 科技本善的含义 223
第二节 科技本善的目标 224
第三节 科技向善与科技本善 224
|
|